财富成都信息快报:
为了解祭祀坑形成过程、人类行为、器物功能等问题,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黎海超教授团队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开展了系列实验考古研究。目前已经初步开展了K6木箱焚烧实验、玉器模拟焚烧实验以及铜铃复制实验,取得初步收获。
会上,以K6木箱焚烧实验为例,黎海超进行了介绍。
木箱焚烧实验(省文物局供图)
为何选择6号坑进行木箱焚烧实验?“6号坑拥有所有祭祀坑里最特殊的一种埋藏形态,一边是空的;另一边有一个完全碳化,但结构又很完整的木箱子,我们就会产生一个疑问,这到底代表着什么样的人类行为?”据黎海超介绍,木箱焚烧实验旨在通过复原祭祀坑与木箱模拟古代先民焚烧木箱时的情景,探讨木箱焚烧的场景问题。
实验初步发现:木箱的焚烧效果与风向、风力关系密切,明显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木箱焚烧过程中的声音、火焰、烟雾存在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感官冲击,焚烧行为对观众造成的感受需特别关注。
“值得一提是,6号坑的箱体上还发现了一种非常鲜艳的朱砂。”黎海超说,按照考古研究人员的预想,朱砂作为矿物燃料,遇到明火是不可能保存下来的,“这也就意味着朱砂有可能是后续涂抹上的,更多的指向一种祭祀行为。”
根据已有迹象,黎海超进行了总结:目前尚无法确定坑内、坑外焚烧。更可能是短时间焚烧后填埋形成缺氧焖烧的效果。朱砂遇明火难以保存,更可能是后期涂抹。箱内玉器应是木箱焚后放入。爆竹声音、火焰效果等感官因素或许为祭祀中的重要因素。现有迹象指向其极可能为真正的祭祀坑。(来源:四川新闻网)
Copyright © 2012-2023 财富成都融媒体—— 政务融媒体专业服务商! All Rights Reserved .
技术支持:全分享蜀ICP备13003206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0274号
蜀ICP备130032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