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不要热衷概念炒作,要发扬“数字工匠精神”
4月21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开幕,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出席了峰会并发表演讲。
4月21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开幕,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出席了峰会并发表演讲。
他表示,过去几年,腾讯一直致力于推动福建的数字化进程,2016年,腾讯与福建省签署了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腾讯的第五届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也放在福州召开。这一届大会标志着腾讯开放战略的全面成型。
马化腾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对“数字中国”的理解,“互联网+”是手段,数字经济是结果,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是目标,“对于数字化进程,我理解为一纵一横一新:“互联网+”与各个垂直行业不断深化融合,发展了数字经济,这是“一纵”;数字化进程从经济领域向社会、民生、政务各个领域迅速扩展,推动了数字中国建设,这是“一横”;而一纵一横交汇融合带来的创新,帮助我们从大国走向强国,这是“一新”。”
马化腾同时表达了三点看法,数字化技术需要“站上来”,数字化创新需要“沉下来”,数字化创新需要“沉下来”。
以下为马化腾演讲全文:(界面新闻略作删减)作为互联网企业的代表之一,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跟大家分享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一些思考。刚才,中央领导亲临现场,全面地阐述了数字中国的蓝图,为数字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互联网一线的工作者,我感到很振奋,同时也觉得肩负重任,尤其中国的互联网和科技企业需要努力奔跑,不能懈怠。
福建是数字中国建设的福地。17年前,中国处在个人电脑、互联网推广普及的早期阶段,当时腾讯创立还不到三年,“数字福建”能够在那时提出,可以说难能可贵。今天,我们回到福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起来探讨“数字中国”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
过去几年,腾讯一直致力于推动福建的数字化进程。2016年,我们与福建省签署了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腾讯的第五届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也放在福州召开。这一届大会标志着腾讯开放战略的全面成型。目前我们还有不少项目正在福建加速落地。比如,我们在福州和厦门设立了帮助当地创业者成长的众创空间。另外,腾讯还通过输出智慧建筑方案,帮助福建进行古建筑保护,这也在推进中。去年,福建的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41%,比全国高9个百分点。“数字福建”的建设成果令人振奋。
大家知道,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去年又提了“数字经济”,今年更是提出了“数字中国”,可以说数字化进程每年都在向前迈步。按照我的理解,“互联网+”是手段,数字经济是结果,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是目标,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对于数字化进程,我理解为一纵一横一新:“互联网+”与各个垂直行业不断深化融合,发展了数字经济,这是“一纵”;数字化进程从经济领域向社会、民生、政务各个领域迅速扩展,推动了数字中国建设,这是“一横”;而一纵一横交汇融合带来的创新,帮助我们从大国走向强国,这是“一新”。
今天,我想结合领导发言的体会,以及腾讯的实践经验,分享三点想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我们的数字化技术需要“站上来”。中国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只有科技这块“骨头”足够硬,我们才有机会站起来,与国际巨头平等对话。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我们广东团参加审议时,特别提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他在很多场合都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也多次指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他说,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这些话语在今天看来,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昨天,习总书记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提出要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力争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这些话语在今天看来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过去几年,腾讯不断加大在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领域的投入。我们成立了公司级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并在西雅图设立了首个海外实验室,而且我们的微信等业务团队也在加大对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投入。可以说是多管齐下,分秒必争。我们希望发挥自身的优势,投身科技领域。如果我们不做的话,会辜负这样一个历史的机遇和责任。去年,腾讯提出公司战略定位是“科技+文化”,我们正在朝科技公司方向前进。
第二,我们的数字化创新需要“沉下来”。目前互联网正在与各个垂直领域深度融合,数字化创新需要下沉,进入各行各业的五脏六腑。我们要发扬“数字工匠精神”,从外到内打磨每一个细节的改进,而不是热衷概念炒作。习总书记这次也明确地提到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腾讯也希望通过“一三五七”来响应这样的一个新的指示,也就是一个目标,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三个角色,做连接器、工具箱和生态共建者;五个领域,包括民生政务、生活消费、生产服务、生命健康和生态环保;最后是七种工具,小程序、大智云、移动支付、安全能力等七种数字工具。一句话总结就是,腾讯希望发扬精细的数字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提供最有效的数字接口和最完备的数字工具箱,成为大家最好的数字化助手。
第三,我们的数字化升级需要“用起来”。我们尤其要跨过数字鸿沟,把数字产品和服务做好“向下兼容”,让尽可能多的人能“用起来”,“用得好”,特别是让弱势群体、老少边穷,能够分享数字红利。
目前,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10亿。我们多年来一直在考虑如果利用平台的优势,解决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截至2017年底,微信城市服务平台在全国362个城市上线,累计服务4.16亿人次,提供了公安交警各类证件办理和缴费、社保医保信息查询、公积金查询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等在内的30大类服务。
我们还在探索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来跨越数字鸿沟,分享数字红利。例如我们和福建省公安厅合作,利用腾讯优图人脸识别能力,帮助寻找走失人员。上线一年多,就有600多个家庭通过平台找到了走失的家人;此外,腾讯觅影可以利用AI医学影像技术,帮助医生诊断癌症等多种疾病,未来对很多偏远地区的基层医院提高诊疗水平会很有帮助。
数字中国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企业和个人都参与进来,这是一个时代的变革。它需要我们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让数字创新深入各行各业,让更多的人能够跨过数字鸿沟,并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相信,数字中国建设将加速全球数字化进程,为每个中国人增加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世界提供“中国样本”和“中国方案”。今天,我们整个互联网和科技行业都要更有历史使命感。谢谢大家!
马云:中国需要有一大批企业 但更需要一部数字经济法
马云认为,大企业要有大担当,真正的大企业不是看市值有多大,而是担当有多大,不是看市场份额有多大,而是看是否掌握了核心和关键的技术。
4月21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出席了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并发表演讲。他表示,当前技术革命的关键期,决胜之时,“我今天在这儿再想加一句。第一次工业革命欧洲抓住了机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抓住了机遇,第三次工业革命亚洲应该抓住机遇,这是我们亚洲也是中国的机遇。”
马云认为,大企业要有大担当,真正的大企业不是看市值有多大,而是担当有多大,不是看市场份额有多大,而是看是否掌握了核心和关键的技术,“核心技术很难,但也不是高不可攀,我们错过了昨天的机会,我们再也不能错过明天的机会。”
“中国更需要一部数字经济法,而不是电子商务法。”马云在演讲最后说道。随后他解释,电子商务只是数字经济的序幕,是很小的一部分,数字经济将全面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远远超越电子商务,“这部数字经济法不仅仅是监管法,而应该是一部发展法,一部未来法,一部全球法,它着眼于事业发展,面向未来,有全球的眼光和担当的大法,我们建议完善相关法律。举纲才能目张,创新发展思路,从技术创新开始走向制度创新。”
以下为马云演讲全文:(界面略作删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领导,早上好,非常高兴来到福州参加第一届数字中国论坛。我相信福州未来一定是中国数字经济、数字技术起飞的福地,刚才认真听了领导同行、朋友们的观点,触动很大,我觉得今天举办这个数字中国论坛恰逢其时,也是时不可待。
今天我们国家在数字技术领域已经有不少领先世界,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举办论坛首先是凝聚力量,形成共识。我们这代人要对社会对世界对技术,对未来要有我们自己的历史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2000年就提出了建设“数字福建”。
在数字领域我们也一直在学习,向全世界的人请教,也一直在思考。我想今天借大会的机会讲三点我们的看法。
第一,当前是这次技术革命的关键期,决胜之时。全社会要对互联网公司互联网技术和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释放了体力,第三次工业革命释放了脑力。我今天在这儿再想加一句。第一次工业革命欧洲抓住了机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抓住了机遇,第三次工业革命亚洲应该抓住机遇,这是我们亚洲也是中国的机遇。
前20年技术变革,后30年应用变革。我们现在面临30年来互联网技术深入到传统行业方方面面的巨大的变革,现在是关键时期,也是决胜时期,我们今天所做的任何决定,我们制定的任何政策不仅仅影响今天,也是影响到未来30年,甚至更加长久。未来30年,数据将成为生产资料,计算会成为生产力。互联网是一种产关系,有了计算能力,有了数据,有了人类的创新,人类社会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我们今天不数字化,不和互联网相连,不去拥抱变化,那么会比过去30年钱我们不通电来得更加可怕,我们不能被今天的想象力限制了我们自己的未来。
第二,大企业要有大担当,今天的大企业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就是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在别人的院子里面种菜。核心技术很难,但也不是高不可攀,我们错过了昨天的机会,我们再也不能错过明天的机会,我认为真正的大企业不是看市值有多大,而是担当有多大,不是看市场份额有多大,而是看是否掌握了核心和关键的技术。市场份额牛不叫牛,核心技术牛才是真正的牛,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突破,是大企业当仁不让的责任。
今天中国只有BAT这样的大的互联网企业是远远不够的,中国需要一大批超越BAT的大公司和超级公司。今天中国互联网公司多如牛毛,小而美,而且充满了活力,他们是创新的主要的生力军,但是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大公司实在太少。如果跟未来相比,阿里巴巴,BAT什么这些都不算太大,因为大公司不光是规模大,不光是业绩大,不光是市场大,而是责任大,担当大和格局更大。
今天很多的互联网公司都在争夺市场,争夺流量,争夺投资金额。未来应该是争夺在技术领域的创新,所以我们对互联网企业要深刻的认识,不是每一家创业企业,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能做大,也不是每一家做大的互联网企业都能做强,做企业不是以大小来衡量,而是以好坏来衡量,用责任来衡量。中国需要一大批能够担当大任的企业,能够将数据和技术引向应该走的方向,能够在关键技术、关键领域,解决未来问题,人类的发展问题和国际技术竞争中担当重责。
第三,中国需要一部数字经济法。中国需要有一大批企业,但是中国更需要一部数字经济法,电子商务只是数字经济的序幕,是很小的一部分,数字经济将全面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远远超越电子商务,所以我们认为电子商务法应该升级为数字经济法。
进入IoT时代,万物互联将会带来数据爆炸,今天全世界都在担心数据时代的带来的挑战和危机,但是今天的数据和未来相比只是沧海一粟。在这样的未来面前,中国当前需要一部数字经济法,这部数字经济法不仅仅是监管法,而应该是一部发展法,一部未来法,一部全球法,它着眼于事业发展,面向未来,有全球的眼光和担当的大法,我们建议完善相关法律。举纲才能目张,创新发展思路,从技术创新开始走向制度创新。中国在数字经济上的制度创新,这是对世界真正的贡献,也是对世界真正的担当。
对于未来,我们充满期望,也充满敬畏,我们有担心,但更要有担当,我们今天必须思考,让技术和数据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正能量,应该主动拥抱技术,融入到新的普惠可持续可历史的时代。我们要密切关注数据时代,对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的时候。
在未来面前,今天没有哪个国家没有哪个企业可以说自己在新技术上高枕无忧,也没有哪个国家哪个企业是绝对的优势,绝对的垄断,绝对的安全。未来全球既要有竞争,更要有合作,中国离不开世界,在全世界同样也离不开中国数字技术要完善全人类的解决方案,我们要相信年轻人,相信技术,相信创新和相信未来,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敞开胸怀拥抱变化,以期达到共打造共同的命运空间,拥抱新技术,分享技术的成就,人类社会才能持续发展,科技才会不断变革,这样人类追求进步的梦想才不会改变。我们始终相信不管今天存在怎么样的问题,经济会越来越好,未来也会越来越好,人类会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快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