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成都信息快报:这被看作四川实施制造强省战略的创新举措,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地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城市各方力量,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实现优势资源要素向优势领域集中,探索不同地区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模式和路径,形成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量。
这份名单是如何出炉的?背后有怎样的考量?作为首批试点,相关市州将如何探路?川观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进行解读分析。
为制造业寻找支撑力
为何要开展制造强省建设试点?“工业挑大梁、制造业扛大旗”,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四川是西部工业大省。2021年,四川工业经济总量超过1.5万亿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达到15428.2亿元,占全国的4.1%,列第8位。“发展较快、体系齐全、规模壮大、配套完善、潜力较足”是四川制造业的典型特征。
“十四五”时期,则被四川看作制造业乘势突破的“关键五年”。去年底出台的《四川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首提“制造业综合实力迈进全国第一方阵”这一目标。
从工业大省到工业强省,这一步怎么迈?“不仅需要把总量做大,更需要探索新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和路径。”经信厅规划发展处负责人说。
找准发力点至关重要。从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来看,“均衡发力”并不现实。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国最高的江苏,明确提出将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发力点;GDP总量连续33年保持全国第一的广东,将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作为发展主战场,其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去年的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接近40%。
四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支撑力。从去年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要选择经济总量靠前、制造业基础扎实的重点城市和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若干特色优势产业开展试点。
在试点名单的确定上,“择优”是很明确的导向。“主要看GDP总量、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核心数据。”经信厅规划发展处负责人说。去年,成都的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绵阳、宜宾跨过3000亿元大关;四个试点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均迈过了千亿台阶。基础较好、体量较大,方能发挥“头雁”效应,带动全省“万马奔腾”。
“在特色优势产业的选择上,这四个产业都是特色非常明显、发展潜力巨大,且部分产业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经信厅规划发展处负责人说,四个产业都有打造成为全国“地标”产业的实力或潜力。
以遂宁市锂电产业为例,去年,遂宁锂电产业营业收入增长达到67.3%,全市已有锂电项目计划总投资600亿元以上,预计2025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目标清晰,头部企业有实力。”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工业组副组长盛毅如此评价。
试点方案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首批试点如何探路?经信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各市州的试点方案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对于四个试点市来说,共性在于“6个1”的试点要求:1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园区、1个支柱产业、1个“链主”企业、1位市领导担任“链长”、1个创新平台、打造并举办一个世界性品牌大会。
“所选产业需要具有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带动性强的优势。”经信厅规划发展处负责人说。
以成都为例。成都选择新型显示产业为“地标”产业,确定成都京东方为“链主”企业,依托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为核心承载园区,推动京东方—电子科大联合创新研究院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并在蓉举办“2022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经信厅规划发展处负责人特别提到“打造并举办一个世界性品牌大会”的初衷:打造的这个产业,不仅要在全国有“地标”影响力,也要争取具备全球知名度。目前,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已确定将在德阳、宜宾举行。
“试点就是要创新,要调动市州的主动性,探索出更加符合当地制造业发展的路径,做大城市产业能级。”经信厅规划发展处负责人说,除“6个1”之外,试点工作更倡导“百花齐放、各显神通”。
在试点示范申报材料中,四个试点市都主动做“加法”。如成都提出在新型显示领域,依托成都、重庆、绵阳、眉山等地项目,合力打造新型显示制造高地;宜宾建议支持以飞地园区方式推进资源联合开发、支持打造“电动四川”宜宾样板;绵阳提出加强全省先进材料产业链协同攻关,探索建立产业联盟等组织机构,针对产业共性问题,加强技术攻关合作。
而在四个首批特色优势产业试点的申报材料中,“领航‘链主’”“单项冠军企业”“全产业链发展”“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等,都成为高频关键词。根据各地确定的发展目标,五年试点后,四个产业的能级都有较大提升,其中,乐山晶硅光伏年产值将超1500亿元,遂宁锂电产业营业收入将突破1200亿元。
相关专家表示,产业基础能力薄弱一直是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制造强省的“强”既要体现出规模体量优势,更要有自主可控、抗冲击抗风险的产业韧性。无论是强市试点还是特色优势产业试点,鼓励各地按照轻重缓急、产品重要性、外部风险高低等因素,各自筛选重点“卡脖子”领域和环节进行攻坚突破,争取尽快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弹性,是实现四川制造业由大向强必须迈过的“关口”。
经信厅规划发展处负责人表示,期待试点城市大胆探索制造业与科技、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模式,构建有利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一条龙”应用的推进机制,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和产业化各环节,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全链条式协同创新路径。(来源:川观新闻)
Copyright © 2012-2023 财富成都融媒体—— 政务融媒体专业服务商! All Rights Reserved .
技术支持:全分享蜀ICP备13003206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0274号
蜀ICP备130032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