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成都热点关注:
跃居全国汽车第一城
收入在增长
而从消费能力看,2023年上半年成都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334元,同比增长4.4%,尤其是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常住居民均实现超10%的增长。
产业链更长
今年下半年,“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拟推荐名单显示,除了重汽成商外,一汽丰田、一汽-大众、中嘉汽车、神龙汽车等本地车企上榜。
政策组合拳
今年以来,成都市级层面和相关区(市)县均推出“汽车消费券”,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汽车消费……
10月10日,据公安部对外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亿辆,其中汽车3.3亿辆,新能源汽车1821万辆。90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成都、北京、重庆等25个城市超过300万辆。其中,成都、北京、重庆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成都位居全国首位。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版图的重要“拼图”,此次成都跃升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全国首位。数据背后,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受消费、生产等多重因素刺激。而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成都确定的目标是,到2025年,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现汽车本地整体产量达100万辆(不含异地分子公司产量)。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0万辆,产量达25万辆。
目标既定,成都如何“出招”?
排名首位背后
消费成一大“推手”
此前,公安部于今年7月公布2023年上半年中国88个城市汽车保有量数据。其中,北京、成都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而对比此次发布的数据传递出一个“信号”,下半年成都汽车保有量实现增长,超越北京,跻身全国城市首位。那么,成都汽车保有量究竟有多少?成都最新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底,成都汽车保有量超630万辆,成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55万辆,位居全国城市第六、非汽车限购城市第一。
20年前的2003年,成都的汽车保有量是34.5万辆。如今,成都的汽车保有量超过630万辆。短短20年的时间,成都的汽车保有量飙升了18倍多。
成都汽车保有量排名全国首位背后,究竟有哪些因素支撑?相关业内人士看来,消费、生产等因素成为“推手”。
消费市场是关键。在消费群体方面,2022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2126.8万人。而从消费能力看,2023年上半年成都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334元,同比增长4.4%,尤其是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常住居民均实现超10%的增长。
发补贴、挖潜力
成都多举措刺激消费
潜在消费潜力形成之际,如何促成实际消费?成都打出了“组合拳”。
今年以来,成都市级层面和相关区(市)县均推出“汽车消费券”,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汽车消费。今年5月至7月,成都面向全市开启2023年“蜀里安逸·车游四方”成都汽车消费奖励活动,资金规模1亿元。此外,成都高新、龙泉驿区等地也发放汽车消费补贴,刺激消费需求。
成都车展消费行情也从侧面凸显出成都汽车保有量增长事实。据公开数据显示,整个展期观展人次达90.2万,共产生订单35028台,成交金额达60.87亿元人民币。
还有一个观察面来自本地汽车贸易商。“1-9月,我们进口汽车数量60台左右,满足了成都消费市场需求。”成都青白江区的中欧汽车城运营方、成都正业信祥平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友富告诉记者,公司车库还有80多台保税进口车,即将投入成都市场。
“近年来,成都积极申报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示范城市,改造智慧道路和推广加载智能终端的新能源汽车,出台产业支持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整体带动产业发展。”在成都市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相关负责人看来,各级政府应加强产业支持力度,出台产业支持政策,帮助车企在成都市场中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加快淘汰高污染高排放车辆,引导使用新能源汽车,释放消费潜力。
抓科研、抢订单
新能源车产能释放
成都超600万台的汽车保有量既涵盖进口车汇入成都本地市场的情形,也与本地汽车产能释放相关。据公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市汽车产业保持高位平稳发展,整车产能规模达147.4万辆,年产量连续8年超过100万辆。2022年,成都汽车产业实现产量100.3万辆,位居全国第8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4.3万辆,汽车产业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715.4亿元。
去年的产业发展态势延续到当前。记者获悉,今年以来成都本地多家车企忙生产,赶订单,随即投入国内外市场。
商用车板块,在成都一些环卫和建筑工地使用场景,来自重汽成商的一台台绿色新能源重卡来回奔跑;一辆辆红色涂装的格力钛新能源公交车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成为“成都造”汽车服务成都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乘用车板块,领克、极氪、极星等新能源整车项目持续导入。
“根据现有产能,企业总装车间每天可实现5分钟下线一台重卡,3分半钟下线一台轻卡。”重汽成商综合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形成了纯电、混动、氢燃料等产品系列,仅在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累计产量和销量实现同比增长,新能源重卡产量占比最大, 新能源车订单主要来自成都、上海、湖南、山东、福建等地。产能提升背后,也离不开研发助力,上述相关负责人透露,重汽成商专门设立新能源研究所,关注新能源车技术趋势,每年研发费用上亿元。
建圈强链效果显
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而从产业面看,推动成都汽车产能释放的因素离不开建圈强链。来自成都市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引培链主企业14余户、聚集公共服务平台17个、培育中介机构10余个、建立超500亿元产业基金、聚集产业领军人才28余人。
今年下半年,“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拟推荐名单显示,除了重汽成商外,一汽丰田、一汽-大众、中嘉汽车、神龙汽车等本地车企上榜。这意味,成都汽车产业建圈强链再添“生力军”。
而成都也明确了新目标。《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显示,到2025年,成都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现汽车本地整体产量达100万辆(不含异地分子公司产量)。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0万辆,产量达25万辆。
去年成都新能源汽车产量4.3万辆,如何追赶未来“25万辆”这一目标?“成都应发挥市场规模优势,吸引更多头部主机厂来蓉布局,增强汽车产业生态优势,还要加强汽车后市场培育,集中打造一批高品质汽车后市场专业园区,此外,利用大体量交通、复杂道路,创造更多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机会,吸引相关企业落地。”长城战略咨询合伙人、成渝总监徐光宜说。
(来源:红星新闻)
Copyright © 2012-2023 财富成都融媒体—— 政务融媒体专业服务商! All Rights Reserved .
技术支持:全分享蜀ICP备13003206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0274号
蜀ICP备130032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