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成都讯: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往往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难以获得后续利益保障。农民失去土地后,生活成本会显著上升,如果没有与城镇居民对等的收入水平,很难保障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二是农民对城市的融入度不高。虽然空间转移能够为他们提供高标准的物质生活和公共服务,但随之而来是更加复杂的社会融入问题。因此,对原有社会生态的传承和维系是保障农民真正能够融入城市、享受城市文明的基本前提。
党的十八大强调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新型城镇化相对于传统城镇化来说,是更加有质量的城镇化,质量的基础来自于良好的产业发展保障农民持续增收,良好的社会生态保障农村生活和谐;而另一面则是,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为农村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空间。
不失地
集中居住后的村民不失地,仍然从事之前的花木种植业。张跃云从新房子到他的苗圃,走路不超过5分钟,但却离镇上的医院、超市更近了
张跃云是温江万春镇幸福村的养花能手,也是川派盆景的传人。去年,温江花木受到房地产行业的影响,部分品种销路下滑得厉害,像银杏、桂花这些温江花木产业的主要品种下滑了40%左右。“有人说,花木行业是不是就不行了。我给他们说,你们看下‘北改’的方案,测算下里面有多大的花木需求量。不要说几家花木生产商,就算是整个温江的花木,也不见得能满足需求。”
张跃云说,产业的发展,让种植户的意识和行为都发生了改变。他特别看好网络销售,认为这是大势所趋。“周围来进货买花木的,谈论的都是网络。村里的花木经纪,也开始依靠网络。网络销售的空间很大,我绝对相信这一点。”在去年搬进“幸福田园”集中居住区之前,张跃云的思维提前“进城”了。
温江区“幸福田园”项目涉及万春镇幸福村6个组18个院落、236户707人,占地面积1390亩。项目涉及宅基地面积共142.1亩,其中农民集中居住区占地面积58.5亩,剩余的建设用地中41.1亩用于就地发展乡村度假旅游产业,节约的42.5亩建设用地指标以每亩35万元(约7万新元)的价格流转给万春镇城镇规划区使用。
最关键的是,集中居住后的村民不失地,仍然从事之前的花木种植业。张跃云从新房子到他的苗圃,走路不超过5分钟,但却离镇上的医院、超市更近了。
能增收
万春镇幸福村的村民基本上全部从事花木种植销售及相关产业。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温江的花木产业也获得很大发展。2012年实现花木销售12.6亿元(约2.52亿新元),园林绿化工程26亿元(约5.2亿新元),花卉业为全区农民人均增收600元(约120新元)。
27岁的高健大学没有毕业,但已经是5个花木销售网站的老板。高健家有自己的苗圃,父母从事花木种植多年,但他走向了另外一条路:花木经纪。从2006年建网站开始,如今家中的花木基本通过高健的网站销售出去,不仅如此,还帮助合作社里的其他种植户销售花木700多万元(约140万新元)。
在去年花木销售整体下滑的局面下,高健的网络销售不仅没有下滑,还比上年有所增长。“网络销售最基本的一个条件就是产品的标准化。幸福村的花木在网上能热销,与温江花木的品牌效应密不可分。”高健说。
近年,温江区委、区政府在推动花木产业方面加大力度,着重加强了温江花木的品牌建设、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和人员培训。
2012年,温江全区花木连片种植面积达15万亩,设施农业比重达40%。完成了优势花木地方标准编制、颁布和实施,标准化率达95%。建成全国第一家花木电子商务中心,启动了全国首家花木交易所建设,中国花木指数中心启动运行。通过各种展会和面向全国的奇石节、兰花节等打响温江花木的品牌……“我们所做的,就是加强温江花木的话语权,扩展温江花木品牌的影响力,让人一说到买苗木,就想到温江。”温江区花卉园林局副局长李彪说。
产业的健康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2012年,温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628元(约2725.6新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工资性收入达6187元(约1237.4新元),占45.4%;家庭经营收入达4347元(约869.4新元),占31.9%;财产性收入达1582元(约316.4新元),占11.6%;转移性收入达1512元(约302.4新元),占11.1%。随着产业的发展,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
有产业
产业的迅速发展为从事花木种植的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也推动了温江的城镇化进程。
“以前我们也尝试着在幸福村推动农民集中居住,但以前的集中居住区离农民的土地比较远,开车都要10分钟,明显会给村民生产带来不便,不利于产业的发展。”有了多年推动城镇化的实践经验,建设聚居点规模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农民持续增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的新农村综合体成为温江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2010年,温江区在万春镇幸福村实施了“幸福田园”项目。村民在自愿基础上申请参与,自发以土地等生产资料入股,组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并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了项目议事会、监事会,由其全面、全程负责项目实施工作。由项目议事会制定包括流转收益分配办法、建房标准、土地权属调整及实施流程等操作方案。
2012年底,参与“幸福田园”第一期的村民住进了小联排。新居以川西民居建筑风格为主,房前置花园,屋后连田园,围合成多个院落,保留原风俗、原风貌、原生态。同时积极跟进小区路网、绿化、停车位、休闲健身场地、商店、卫生站等公共配套建设,实现水、电、气、讯、路、排与主城区的大并网,并配套建设超市、农家书屋和文体活动等公共设施。
在“幸福田园”,村民自发组织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参与项目的平台公司一起,共同引进社会化资本参与项目区建设用地开发,打造观光农业和休闲产业。通过“合作社+公司+基地”花木产业发展机制,最终将在项目区域形成一个集休闲观光、高端花木展示、销售为一体的以高端服务业和商贸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彻底实现由一产业向三产业转型升级的转变进程。
走在“幸福田园”,整个小区房在景中,有花有菜,好一番自在风光。由于产业发展良好,“幸福田园”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在7万左右,种植大户的年收入更可高达几十万元。村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共同组建了小区的物管公司,实现了小区物业的自主管理。(编辑:付道金)
Copyright © 2012-2023 财富成都融媒体—— 政务融媒体专业服务商! All Rights Reserved .
技术支持:全分享蜀ICP备13003206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0274号
蜀ICP备130032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