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成都读者分享(作者:魏武挥) 有一种说法叫做:未来10年内。老美动辄喜欢这个年份数字。因为这个数字既不是那么近以至于会过于微观,也不会那么远以至于会有点虚无缥缈。10年,很中庸很恰到好处。
一Sarwant Singh,全球顶级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的合伙人,曾经写过一本题为《大未来》的书,今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译介出版了中文版本。
讨论未来趋势总是不太讨好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咨询公司来说,因为存在误判的可能。但这件事又不得不去做。因为这个世界总是需要一些规划、一些展望。总体上来说,趋势的判断,越宏观越好。
有一种说法叫做:未来10年内。在这次湛庐文化组织的“对话最伟大的头脑”美国行中,就有人开玩笑说,老美动辄喜欢这个年份数字。因为这个数字既不是那么近以至于会过于微观,也不会那么远以至于会有点虚无缥缈。10年,很中庸很恰到好处。
美国行,我们来到了Frost & Sullivan的总部,聆听他们的副总裁兼合伙人Kumar讲述他眼中的“Mega Trends”(大趋势)
二 这张图是Kumar眼中的未来十二个国际性的大趋势。在这张图中,他只是罗列了十二个趋势而已,但并不存在排序。这十二个趋势分别是:城镇化(尤其是巨型城市越来越多)、智慧绿色产业、Y一代为基础的社会化趋势和分享经济、连接与融合、传统产业改造(鼠标加水泥)、零度创新、新能源、超越金砖五国的下一个游戏规则、未来基础设施、健康医疗、移动性、新商业模式。与此相应的是未来在互联生活、大数据、智慧城市、可穿戴计算、分享经济、循环经济、3D打印技术、资源关联、个人机器人技术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这张写着“Mega Trend Matrix,Global,2025”的图才是这十二个趋势的位置排序(看,未来10年吧?)。横轴是确定性从弱到强,纵轴是全球经济中的应用度从弱到强。Innovating to Zero是一个两者兼弱的一个大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只是现在的确定性和应用性还比较差而已。
所谓Innovating to Zero(零度创新)的意思就是:能将各种失误、错误降低至最小乃至于0的创新。有些领域是零容忍的,比如医疗行业。谁都不能接受由于误诊误操作而带来的亲人死亡。
Urbanization(城镇化),这是一项最为右上的大趋势,也就是说,它的确定性最强,全球应用度也最广。在上一幅图里,Kumar用“as a customer”(将城镇视为一个客户)来形容这个趋势。
为什么城镇化是一个最右上的趋势?
因为它几乎是创新之源。
三
回到昨儿提到的Steven Johnson来。
这位大拿有个相当有意思的观点:大城市有利于创意。因为大城市所形成的“液态网络”足够大,从而导致“信息外溢”会相当可观。
在一个低密度、混乱的网络系统里,好创意出现以后就消失了。而在一个城市密度较高的社会网络里,好创意很容易得到流传于扩散。—— Johnson如是说。
城镇化是创新之始,也是未来依旧会流行的一种趋势。
智能城市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智能城市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城市不仅仅是一个资源供给者,同时,它也是一个需求者。从非城镇迈向城镇,本身就是一个需求的满足过程。
基于城镇化,其它十一个趋势纷纷涌现。
四
Future of Mobility,移动的未来。
我们的随团翻译一开始译错了这个词,他以为Kumar要大谈一番移动互联网。
事实上,Kumar要谈的是:人进行移动时的解决方案。
我曾经在过去的文章里提过,在马车时代你问任何一个人,大致都不会得到这样的需求:我需要一台汽车。他见都没见过的东西,怎么可能会讲出来。由此,很多人以为需求是调研不出来的。
但其实马车也好,汽车也好,都不是一个人的真正需求。真正的需求是:更快速更舒适更方便也更安全的移动。至于什么东西能完成,那只不过是一种解决方案。
Kumar要讲的,就是这个未来。也许,未来我们根本不需要买车了(必须承认,车这个字就意味着脑洞还未大开,谁知道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就是一种无需购买的汽车。
我很好奇为什么谷歌会想做一个无人驾驶汽车。这件事很有需求吗?
五
谷歌的回答是:
其一,每年有100万人死于车祸,8-9成是因为驾驶不当造成。而死亡者,大多是青少年。机器可能会大幅降低驾驶不当,从而拯救更多人的生命。谷歌汽车已经跑了160万公里,只发生过别人追它尾的事故。
其二,驾车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其它事(比如很多女生有上班车上化妆的习惯),从而更节省时间,也会大幅降低事故率。
其三,大多数现存的有人驾驶汽车,大量的时间是停着,而不是在路上开着。既消耗城市土地(停车场),又消耗汽车本身。无人驾驶汽车,使得短租成为可能。你完全可以“租”一台车到某地,过一会儿再“租”一台车回去。谷歌汽车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行驶,而不是停靠。
就在我聆听这场讲演时,国家网信办主任鲁炜,抵达了谷歌公司,兴致勃勃地坐上了谷歌无人汽车。据称,这是第一位坐上这台车的中国人。
这算是一种“移动的未来”。这已经不是一个个体的直接的需求,而是一个整个城镇乃至整个社会的需求。
也许,还有很多其他可能,比如:太空旅行。
六
无人汽车其本身,技术已经很可靠。但应用度还不够广。比较关键的问题是,汽车和周遭环境的适配。比如,无人汽车是不太可能识别警察的手势的(有时候会出现明明红灯但警察让你通过的情境)。
但Connectivity and Convergence已经高居右上角。
机器和机器,人和机器,人和人正在连接,连接之后产生聚合。大量的互相连接之后,就有可能出现“涌现”——多个要素组成系统后,出现了系统组成前单个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这个性质并不存在于任何单个要素当中,而是系统在低层次构成高层次时才表现出来(这是来自百度百科的定义)。
一个名为Synn Labs的机构,专门生产“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广告片,它的视频在Youtube上大大有名。
不过这个创意十足的机构,只有一个全职员工,自封了CEO。其它人,都是兼职者。他们依靠connectivity走到了一起,然后产生了convergence。
大范围上,整合全球资源,已经不再是一个空话。
互联网的出现,弥平了地域。海银资本的王煜全认为,这将造成两个后果:1、单个个体是在和全球竞争,ta必须尽可能地拔高ta的长板,以独特优势胜出。2、做不了有独特优势的人,则可以寻求第二条道路:整合者。
这非常像一个木桶。每一块板都需要长板,但同时,别忘了桶箍。有些板子略短也就算了,少一两块也不会太碍事,但桶箍,万万缺不得。
所以,connectivity只是一个现象,convergence,才是真正的未来。
七
我个人非常喜欢Kumar的这张图:
桶箍,是需要很高超的技巧的,以及,多角度思维能力。
充满创意的聚合,才会驱动出全新的解决方案来。
—— 上海观察 供稿 ——
说明:
1、本博客文字,除特别注明外,均为本人原创,可以自由转载,谢绝长微博形式转载;2、转载时请注明本人大名,魏武挥,不是魏武辉,不要搞错。
3、转载时请保留此段:本文由扯氮集博主魏武挥原创撰写4、本人不接受商业文章(俗称软文)撰写的合作,不要再询问我如何合作法。其它合作请点击本公号菜单关于里的合作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