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成都用户力荐(作者:陈方)有人说,互联网时代唯一不变的定律是“世界每天都在变化,有可能今天你被大众熟知,明天就销声匿迹”。所以,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恐怕都不会以“不变应万变”的道家哲学安身立命。这些天里,阿里和工商总局的PK与握手言和被不少人围观,外行看热闹,专业看门道,一些业内人士再次展开对阿里商业模式的剖析。
商业模式决定着企业的成败,这在互联网领域也不例外。全球著名的企业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好的商业模式可以举重若轻,化繁为简,在赢得顾客、吸引投资者和创造利润等方面形成良性循环,使企业经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挂在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嘴边的一个名词。
毋庸置疑,淘宝最初的崛起,顺应了中国制造产品逐渐过剩的大势,对于中国经济尤其是很多中小创业者而言,淘宝模式功不可没。2009年阿里巴巴的十周年晚会上,马云说下一个十年“阿里巴巴将会创造1000万家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全世界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为全世界10亿人提供消费平台”。这一测算方式是基于平均每个卖家雇佣10个人作为前提的。阿里平台的崛起,不仅带动物流快递行业的市场规模和从业人员快速增长,还催生了网店模特、摄影师、装修师等数十个新的行业。
阿里巴巴的各大平台已然成为各种心怀梦想的创业者首选平台。大多数在这里成功创业的人群,都是从零开始,慢慢积累起来,因此,阿里巴巴也有了“全球最大的创业孵化器”的美誉。据了解,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引导优秀的中小创业者做大做强方面,阿里巴巴已经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样板”。
但是,一场因“假货”而起的和工商总局的对垒,蔓延到了关于淘宝模式的反思上。互联网企业尤其是电商企业竞争白热化,商业模式间的争论并不鲜见,甚至有人以“工业4.0”时代的到来而担忧淘宝模式。
工业1.0是机械制造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描绘了一个通过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与有效沟通,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从消费意义上来说,“工业4.0”就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
工业4.0直接将人、设备与产品实时联通,工厂接受消费者的订单直接备料生产,省却了销售和流通环节,整体成本比过去下降近40%。而淘宝扮演的是网络销售渠道商的角色,当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智能工厂定制商品且价格更低时,淘宝也将面临极大压力。
但是,工业4.0的离现实毕竟还有距离,工业4.0也不足以对淘宝模式构成现实的压力。真正需要思考的是,以淘宝为代表的虚拟商业地产模式,在未来是否还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诉求?
“唯低价是举”是绝大多数淘友对淘宝模式的直观印象,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是淘宝的制胜法宝。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第一批网购的人大多是80后,如今他们已经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随着购买力上升,他们已从“求低价”转向“重品质”。从大的环境来说,中国社会目前也正处于消费上升的初级阶段,相比较便宜货,人们更倾向于花更多一点的钱购买品牌和品质更好的商品,而这一倾向将在未来越发明显。当消费者的网购习惯从纯粹的价格驱动,逐步提升为性价比驱动时,“唯低价是举”的优势就不再显现。事实上,从低价到品质,淘宝模式在这方面也曾变革。淘宝商城就是力求变成一个相对高端的网上商圈。
但真正考验淘宝模式的恐怕还是假货的威胁。马云曾说,“中国的制假售假体系,几十年来已经深入到商业社会的方方面面,线上世界只是现实世界的一个写照。解决假货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就是解决淘宝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不能靠一个公司,一个平台来单干。我们必须动用一切资源和力量,通过社会共同治理,而不是各自为政,互相指责。”彻底解决假货问题有多难,一定程度上还要从B2B的商业模式中找原因。受商业模式所限,阿里员工希望做大交易,增大卖家,交易量越大,卖家越多,假货存在的可能性就越大。正如有人分析,“一方面,卖假的不是平台,良心不至太过不安;另一方面,平台又能从卖假者处获益,这就是阿里打假难的内因所在。”不是淘宝不打假,不是淘宝不痛恨假货,而是商业模式的掣肘,注定了淘宝打假处于一定的纠结状态。
任何模式都有成长的代价,淘宝模式也不例外。除了对“打假”的纠结,阿里这种商业地产式的模式中,物流的瓶颈问题如何改善,也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另外,如果阿里想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的积极力量,就需要跟上游的生产商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切入生产链的上端,将升级后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趋势反馈给生产者,通过柔化供应链,满足新时期消费者的需求。
这些都需要阿里通过改革去解决阿里都要通过改革去解决。回想当年,互联网还仅仅是从门户网站上获取一些信息,相熟好友互通电子邮件的年代,淘宝模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互联网,电子商务这个概念也横空出世。但互联网时代,确实没有什么模式可以一成不变。对于当前的电商来说,适度改变粗放的商业模式,接轨中国消费者消费升级的现实需求,这也是必修的课程。
来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