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民亏的钱去哪了

中国的投资与物价(包括房价)都上了个新台阶,可是股市万亿资金说没就没,钱真的会蒸发掉吗?到底去哪了?

  财富成都股市观察:股市在前段时间大跌之后,近两天在频频救市举措之下,终于开始上涨。然而观望情绪浓厚,此前蒸发的市值离回本仍然遥遥无期,面对如此巨大的波幅,股民可能会问道:我们的真金白银究竟都去了哪里?股市里的钱难道真的蒸发了吗?


  目前,沪市拥有上市公司1064家,总股本28990亿股,流通股本26312亿股,平均市盈率为20.44倍;深市拥有上市公司1718家,总股本11423亿股,流通股本8728亿股,平均市盈率为55.1倍。近两周以来,股市重挫超1000点,股民亏损超过90%,大部分股民亏损幅度在30%以内,而频频出台的救市举措尚未出现明显成效。

  中国的投资与物价(包括房价)都上了个新台阶,可是股市万亿资金说没就没,钱真的会蒸发掉吗?到底去哪了?

  分析人士水木然认为,钱是人类制造的用来量化价值的商品。顾名思义,钱具备两种功能:

  1量化价值

  这里只是衡量商品等价于多少数量的钱,而不需要实际存在一笔钱。

  2作为商品交易

  利用钱的商品属性进行交易,这里必须是实际存在的钱。

  但由于这两个功能通常是关联发生的,所以很多人会把它们混淆、捆绑,但其实这两个概念是独立的。

  举例:央视鉴宝栏目,专家鉴定这个古玩价值40万,他并不需要现场拿40万出来买下来。

  问题核心:“值多少钱”和“有多少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描述商品价值,后者是描述资金量。

  股市同理:大家把“股票值多少钱”和‘股市里流动的资金’搞混了。有人以为股票值多少钱,股市里就有同样数量的钱,当股票价值缩水20%,他们会觉得有等价于20%的钱也不见了。

  所谓的股市里的钱蒸发了,是指股票贬值等同于多少钱损失了,并不是真有一笔等价的钱蒸发”了,只是股票市值降低了。

  股市的股票可以理解为一种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没有区别,这种商品的价值和市场对它的估值有关。

  拿一个苹果举例,你有一个苹果,今天苹果卖3块一个,明天降价卖2块一个,你的苹果还是苹果,但是从价值上,你损失了1块,这就是蒸发。

  很多人提到股市蒸发,还是有人得利的,这样的说法也对,但是这是针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中任何一件商品的价格变化,必然带动影响了整个市场。

  就好像猪肉掉价了,卖肉的亏了,但是消费者赚了。但是单独谈猪肉,它的价值是蒸发了。

  所以很多人提到股市是一个交易的过程,这没有错,但是这其实和股市蒸发增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想象一个新股民往股票帐户里打入了10000元,他可以有几种选择,一种是购买1000股市价为10元的股票,一种是以每股100元的价格购买100股市价为10元的股票。

  在买卖过程中,新股民的10000元流入到卖家的股票帐户,总的资金没有变化,但对公司市值影响十分不同,前者对公司市值没有影响,但后者则使公司的市值翻了10倍。

  如果这家公司有100万股,那么其市值就从1000万元突变为1亿元。人们不禁要问,这9000万元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人们更会疑问的是,明明新股民只打入了1万元,为何创造了9000万的市值?

  这种市值虽然用人民币元来衡量,但这并不是多少亿元的银行存款,也不是多少亿元的纸币,而只是用人民币标价的股票罢了。

  人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估计全中国香蕉现货的市值,大米现货的市值,但变动较为缓慢,统计较为复杂,人们也并不会去关心大米价格的涨跌有没有让大米的价值蒸发,反而会理解为价格的起落。

  所以股票市值本身就是一个人为计算出来的量,如同把全国人民的体重加总起来算一个中国人民总重一样,总重降低说明大家减肥了,并不能说明谁从人间蒸发了,市值下跌也只能说明股价下跌了。

  从货币的角度会看到,目前投保基金公布的股市保证金余额为2.4万亿,这些都可以随时转变成银行存款。

  可以想象如果所有人齐心协力,用这2.4万亿元买100股某家公司的股票,然后在这个价格上卖掉,再买另一家公司的100股,所有公司买过一遍之后,每家公司的股价都是240亿元每股,但真正能够还原成银行存款的,也就还是原先的2.4万亿。

  股票毕竟不能用来当钱花。当大家都想卖股票持有保证金的时候,整个估值自然就下来了,但保证金还是那么多保证金。

  所以股市大跌市值减少对于货币量其实没有影响,钱并没有蒸发。

  保证金存款虽然在不同的股价上易手,但总量还是那2.4万亿,并没有减少。每个股民持仓的价值,只能被解读为“如果现在你卖的话能得到这些钱”,而并不是像钱包里的纸币那样“你有这些钱”。

  而当卖出股票得到钱的时候,其实都是从另外的一个人的口袋里给过来的钱,股票易手只是一个给钱的理由罢了,而并不是像银行结售汇那样,我把100美元纸币给银行,银行就给我620元人民币,如果好多人这样做,银行就能给出好几十万亿的人民币。股民是不可能从目前的股市中提出市值那么多的银行存款的。

  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你有三亩地,以1万元的价格卖了一亩给别人,于是市场价就是1万元,你还有2亩,身价就是2万元。

  后来那个人把地转给另一个人,2万元成交,于是每亩市场价升到了2万元。于是你的资产就要重新计算了,变成4万元。

  最后那亩地被辗转交易多次了,最后接手的人用了100万元,于是最新的市场价达到了100万元,你资产又要重新计算了,你有200万元了。

  后来碰到经济萧条,最后接盘的人被迫以1万元卖掉土地,市场价格又回到了1万元。你的资产打回原形,从200万元到起点2万元,中间蒸发了198万元。其实就是一场纸上富贵,并没有真实金钱的损失。

  可见,市值蒸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财富缩水,这种蒸发的奇观源于“边际撬动”的现象,即某个交易日里仅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价格带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那么其他90%的没参与交易的股票也自动分享了这一“疯狂的荣耀”,于是乎,市值是一个怪物,它有属于自己夸张的“数字杠杆”。

  股市蒸发的钱其中一部分是“虚拟”的,但确实有很多钱流向了四个渠道。

  1 交易成本:印花税收。

  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额征收的一种税,目前采用的是征收1‰的单边印花税。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突然宣布将两市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千分之一上调至千分之三,引发市场著名的530大跌,不到10个交易日内沪指由29日收盘的4334点跌至3404点。2008年4月24日,财政部又出手“救市”,将印花税下调至千分之一,当日沪指暴涨9.29%(即著名的424行情)。同年9月19日,财政部又将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当日两市A股全线涨停报收(即918大救市)。

  券商收益。也就是佣金,每家券商针对不同投资者给的佣金费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

  此外,还有支付给证券登记清算机构的过户费,支付给基金的管理费等。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上市公司

  股票上市后,上市公司就成为投资大众的投资对象,就能向大众筹资。我们先忽略投机的行为,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分析。

  为什么一开始会有人给公司白送钱?

  是因为公司必须给持股人定期分红,即把公司的利润分一部分给持股人。如果公司很好,分红的收入可能会远超过认购股票的支出。

  为什么有时会有很多人想买股票?

  是因为多数人认为公司会越搞越好,少数人认为公司会越搞越差。反之亦然。

  “大小非”:

  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反之叫大非。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解除禁止)。“大小非”解禁:增加市场的流通股数,非流通股完全变成了流通股。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后,他们可能会抛出来套现,就叫减持。

  有分析认为,最大的“庄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获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东,也就是所谓的“大非”“小非”。其中作为市场最有发言权的则是控股大股东——他们对自己企业的经营状况最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东及其他法人股东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们对公司股价既不关心,也无动力经营好上市公司。

  3“投资高手”、游资、热钱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的资本交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赚钱,也有一方输钱。我们继续以本文开头的例子接下去解释这个问题。实际上,该例子提到的总市值减少的这400元并未“蒸发”,而是被别人赚走了。

  假设中国股市只有一只股票X。X股在上市时一共发行了100股,现价为每股10元。

  股民A拥有这些股票,这时股票市值为10×100=1000元。然后A为了赚钱标价每股11元把这100股卖给了B,股民B掏出了11×100=1100元获得这100股。此时股票市值为11×100=1100元,而A也利用价差赚到了100元。

  然后B听到不利消息,怕11元卖不出去,决定每股10元卖出股票。而C不知道这个消息,花了10×100=1000元买下了所有股票,截止此时。

  股票的市值为10×100元=1000元,而相对于之前1100元市值减少了100元。而这100元是谁得到了呢?

  明显可以看到,是被A赚走了,是在股票下跌前抛售股票的那个卖家赚走了。

  同理,只需把以上的情节稍微扩充,就可以还原我们的真实情况:A代表的是在股票下跌前的一群卖家,B代表的是股票下跌前的一群愚蠢买家,而C更是一群承接烂货的买家。

  赚钱的“投资高手”多数是掌握市场信息者,还有证券公司或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员,尤其是操盘人等。他们会选择某一时机“暗渡陈仓”,最终让钱落到自己的腰包。而游资、热钱,由于这部分资金较大,在某些程度上有能力左右股价。

  4极个别的散户:股票市场里这群赢家还有谁?

  根据一般常识,我们可以得出部分推论:在这群人中,力量薄弱、操盘能力不足、消息不灵通的散户,是绝不可能作为大比例存在的。

  而拥有庞大资金、强大团队、丰富的第一手消息的大机构,更有可能是股价下跌前及时退出的赢家。

  当然,从我国有证券市场以来,也确实出现过从几万元到上亿资产的投资幸运高手。然而,这只能以数百万分一来计。

  据统计,目前的A股市场中,持股市值10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占到总数的99.4%,占总市值50%。业界把这些人称作散户。这些散户的资金,在世界证券史中有一个典型的名称叫“笨钱”。

  专家沃尔特?白芝浩曾对“笨钱”做过经典的描述说,“这些我们称之为‘笨钱’的财富,特别庞大和热切,它们若投怀送抱,便会造就暴发户;它们若碰撞到谁,便有了投机者;它们如果迅速逃离,便留下恐惧和萧条。”

  但这些中小投资者却往往很天真,以为炒股一定会赚钱,或者说压根就没有亏钱的准备,买入卖出完全是人云亦云。

  现在被深度套牢,或收益腰斩,或本金亏空,很多亏到连自己的帐户都不敢看了。几番跌撞,几多被套。于是,才知道:“人家赚钱,不一定意味着你也能赚钱。”

  买卖股票的时候是众多买家卖家一起出价,看谁和谁的正好碰在了一起。

  如果市场普遍看好某支股票,更多的人都想把它买进来,愿意把它卖出的人相对比较少——卖的人报的售价就会比较高,以满足自己获利的目的。

  买的人看到价位比较高,就会考虑买入是否合算,如果觉得合算,就可以报一个比上一次成交价更高的价位,达成一次新的成交价。

  这样价格就逐步抬上去了反之如果股票不被看好,多数人希望赶紧抛掉,就会压价卖,让买方接收过去,价格就逐步被压下来。

  股票的价格和业绩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紧密相关,投机型的庄家手里操纵着数十万、数百万股,股价即使只波动几分钱,都会带来巨大的资金变化,他们不会像中小股民那样愿意捂着等结果,而是会积极地寻求新的投机方向,因此一旦有苗头某支股票今后可能会跌,就要在其成为事实之间赶紧出逃,反之就得迅速建仓。

  只有投资型的庄家,对某支股票买上百分之十几到几十的股份,等着最后吃红利的,就不会随意抛售。

  比如有1000股,价格10元。如果有10人要买,且愿意付出一定的溢价也能接受。结果愿意在10块这个价格卖的股票只有100股,有一个人手很快很高兴的全买走了。

  然后其他9人看到没有了,于是有个人提高了价格,说,10.1我买100股。正好只有一个人愿意卖。于是他们又成交了。又没有卖的了。于是又有人加价买,依次股价就涨起来了。

  根据市场的需求和销售曲线。股价越高卖的量越多,反之相反。

  凤凰股票君做的调查显示,高达51%的股民表示牛市已经结束,仅36%的股民还坚信牛市仍在,13%的股民对此状况感到迷茫。

  然而,尽管逾半数股民认为牛市已结束,却依然有近4成的股民满仓,空仓的股民仅20%。而这一轮暴跌之后,73%的股民表示自己已经赔钱了,此前上涨中的利润已经转化为亏损。

  即使有央行史无前例地同时进行降准降息双响炮救市,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大焕城市化战略研究院院长童大焕估计本次牛市,总体跌宕中下行趋势已经难以改变。因为,理性投资者甚至包括上市公司股东已经纷纷抽血出逃。

  所以,股市本是一个投融资的场地,无奈不少A股的股民投机心态过重,把其当成赌场,终究,把自己的资产“蒸发”了,流到别人的手上。

  本文转载自商业见地网,作者金子厚。转载旨在分享知识,若涉及版权保护,请联系我们删除。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请先登录| 注册

新浪微博快速登录腾讯QQ快速登录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 欢迎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财富成都立场。 
最大支持255个中英文字符 
全部评论() 最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得每日精选资讯
官方微博

更多>>最新资讯
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是啥?
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是啥?

内卷这个概念的内涵很丰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普及和传播知识,我参考了相关的信息,把我个人的粗…

为什么90后、00后不服管?可…
陈春花:企业需要具有增长型思维…
沈南鹏:带着公益心去投早期
科创板公司参与设立产业基金 上…
迪士尼为何能不断打造深受喜爱的…

广告位空缺中,如有需求请联系站长

更多>>热门资讯
5G时代的通信会有哪些颠覆性创…
5G时代的通信会有哪些颠覆性创新?

对于行业来说,5G+也许会带来很好的投资机会。

寒冬?产业互联网的春天才刚刚开…
史玉柱:所谓的“成功学”,都是…
数字化时代,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
制造业要不要来西部?
大数据营销不能自作聪明!
推荐服务Recommend Service
深入财富成都
创业交流
交流站
案例
人物
故事
新蓉商
智库分享
专栏
TA说
分享
成都头条
快报
奢华人生
热点话题
读图
财富论坛
最新动态
关注500强
孵化器
官方发布
天府新区
天府快讯
政策
组团
会员服务
智慧社区
推荐服务
合作伙伴
帮助中心
关于我们
RSS订阅
网站地图
加入我们
寻求合作
寻求报道
常见问题解答
投资项目库快捷导航
[{"url":"http:\/\/www.chengduvip.cn\/","img":"http:\/\/chengduvip.cn\/data\/upload\/photo\/Banner\/2022\/11\/b\/638079e33bb0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