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成都商业观察(作者: 李秀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管理学教授)比起父辈,今天的许多二代管理者对金融和投资的兴趣远远大于对继承父辈产业的兴趣。在二代跻身金融投资领域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即使是站在一代的肩膀上起步,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风险也不容小觑。因此,二代在投身投资领域时必须做好风险控制。
中国富二代为啥不爱接班爱投资。中国富二代为啥不爱接班爱投资中国的第一代创业民营企业家在历经近40年的奋斗后,目前无论是企业资产抑或家族财富都积累到一定程度,家族企业也已然进入交接班阶段。对比欧美发达国家甚至是毗邻的日本传承到3到5代的经验,中国两代人间的传承却举步维艰。
由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中山大学[微博]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家族企业研究所和李锦记家族共同发起的一项调研显示:家族企业二代中有接班意愿的仅有35%。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创业者自身不愿意淡出权力中心,对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上认识不充分造成的。当然,二代和一代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也使得二代对接班产生较大的抵触心理。
在这几年我们对二代的接触和采访中,发现许多二代对金融和投资的兴趣远远大于继承父辈产业。在我们采访的60多个案例里,至少有四分之三的二代或多或少都涉足到金融投资领域。有在金融机构全职上班的,有和朋友合伙开金融公司的,也有帮助家族企业管理金融投资项目的。随着市场自由化发展的推进,家族企业确实面对许多不同的挑战和诱惑——实体经济举步维艰,融资困难,环境诱惑下难抵御高风险高收益的“快钱”诱惑,所以许多家族企业随着时代起舞,纷纷跨界房地产和金融投资。有钱是否就开始任性?
让我们看看一桩富二代有钱任性的后果。
失去制约的投资,家族衰败的伏笔
海鑫钢铁由李兆会的父亲李海仓一手打造,是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和最大的民营企业。2003年,在李海仓意外过世后,李兆会在爷爷的属意下接手家族企业。然而,李兆会的心思完全不在经营实体经济上,反倒是肆意畅游资本市场,让海鑫钢铁成为了他涉足金融投资的“取款机”。
接班后第一年,即2004年,李兆会就通过海鑫钢铁旗下的海鑫实业以近6亿元的价格,受让民生银行(9.00, 0.43, 5.02%)1.6亿股,成为民生银行第十大股东。在2007年的牛市高点,海鑫实业抛售了手中民生银行近1亿股,套现超过10亿元。民生银行的投资成为李兆会在资本市场上最成功的投资。李兆会还先后投资了光大银行(4.33, 0.24, 5.87%)、兴业证券(8.80, -0.49, -5.27%)、山西证券(11.58, -1.04, -8.24%)等公司成功套现,并且在二级市场上也是频频出手。但相对于在民生银行上的巨大斩获,李兆会后来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并没有取得像样的业绩。
李兆会不断从海鑫钢铁抽血输向资本市场,然而这之后很多资金都消失于无形市场,并没有反哺企业,支撑海鑫钢铁继续发展。从2013年底开始,海鑫钢铁的生产就开始出现问题,到2014年春节后工厂的6座高炉开始陆续停产,到2014年3月下旬海鑫全面停产,身负数十亿债务,2014年底开始进入正式的破产程序。近期,海鑫钢铁又被曝出行贿官员的丑闻。
李兆会由于过度热衷于资本运作,十年来醉心于资本市场的快进快出,完全忽视了实业企业的发展,对钢铁主业几乎不闻不问,在企业实体出现问题时也没有及时抽回资金进行补救,一步步导致了今天海鑫钢铁的没落。接班十年路,无不让每一个旁观者唏嘘。可以说,李兆会接班的早期,由于父亲李海仓及家族的影响还能够维系一段时间,且经济形势较好,李兆会的经营投资模式尚能维持;但当金融经济衰退之后,资本市场快速下滑,此时丧失了实体经济的支撑,海鑫钢铁的倒下也不是意料之外。
双管齐下,家族企业的壮大
但同样是临危受命,宁波华茂集团的徐立勋却是借助了金融投资的成功,奠定了自己接班的基础。徐立勋1999年从美国休斯敦莱斯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回国后并没有直接回到家族企业。但在2000年4月30日,华茂遭遇有史以来最大危机——华茂美国危机时,徐立勋进入华茂,替远在美国的父亲主持国内大局。于是,26岁的徐立勋成为父亲的指定授权人和代理人。
上任伊始,徐立勋就面临着公司业绩每况愈下的境况,到2005年底,华茂出现成立30多年来的首度赤字。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对金融市场有着天然敏感和喜爱的徐立勋,2004年开始准备涉足资本市场。借宁波银行(12.99, 0.19, 1.48%)的改制机会,徐立勋投资1.61亿进行增持,而2007年宁波银行上市,也为华茂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此后,徐立勋在资本市场上频频出手,入股宁波建工(9.13, -1.01, -9.96%)、宁波联合(9.51, -0.68, -6.67%)通信等。
通过业绩在企业内部站稳脚跟后,徐立勋并没有放弃父亲一路打拼出来的教育产业。一方面在企业内部重视新型人才培养,梳理企业制度,清理公司资产,执行“制度大于总裁”的精细化管理。同时,在产业发展上不断寻求突破,希望能借鉴国外的成功模式,打破教育领域招投标模式的束缚。现如今,华茂在徐立勋的带领下不仅形成了以股权投资和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为主的投资产业链,更加是一家以教育实业为基础的多元化集团。
而作为85后接班人代表之一的虞江波也可以说是成绩斐然。作为新光集团掌门人“饰品女王”周晓光的长子,从英国留学归国后,2008年回到家族企业任市场副总裁助理。在2011年被任命为新光饰品总经理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激烈改革,例如把非核心生产进行外包、建立高端多品牌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提升公司现状的同时,还进行全新的电子商务业务扩展,成立了三种垂直整合业务,涉及到网店建立,物流仓储和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从实业做起是虞江波自己的选择,他认为只有了解实业才能做好投资。随着饰品产业的梳理转型稳定之后,虞江波也开始逐渐涉足家族的投资领域。2015年6月9日晚,新光集团部分资产通过ST金路成功借壳上市,虞江波和父母一起将新光带向了更广阔的资本未来。
不接班的二代
徐立勋和虞江波选择了双管齐下,一边接班管理父母辈辛苦打下的实业基础,一边按自己的兴趣做金融投资,三头六臂,虽然辛苦但自己也在磨练中快速成长。但也有许多二代会更想学何剑锋,完全不接家族企业的管理权,自己在外创立投资公司,最后以股东身份进入美的集团(26.67, -0.83, -3.02%)的董事会成为非执行董事。
作为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的独子,何剑锋1994年开始创业,最初通过美的的上下游产业——小家电OEM生产起家,历经十年发展后转型逐步退出OEM家电制造业和流通业,将重心转向资本市场,同时通过收购等手段开始涉足证券投资行业。何剑锋自创的盈峰集团逐步脱离父亲何享健的影响,随后几年何剑锋在资本运作方面收获颇丰,如2007年通过收购上风高科(16.13, -1.79, -9.99%)及易方达基金[微博]的股权等。
作为很多人眼中“水到渠成”的接班二代,何剑锋有着自己的事业追求,并不想承接父业,希望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或许是由于儿子一早就表明不愿接手家族产业,何享健很早便在企业的运营拓展过程中培养职业经理人。通过调整企业内部组织,建设和完善公司的机制和制度来配合自己未来退休时的交班工作。
2012年,何享健正式退出美的时,接替他成为美的掌舵人的不是其独子何剑锋,而是职业经理人方洪波。自从1994年创业伊始一直游离在家族企业之外的何剑锋现如今在何享健交棒职业经理人之后正式进入美的董事会担任董事,继承股权和财富的同时将企业管理权外放给职业经理人。这种做法应当说是目前家族企业传承案例中的特例。在未来可见,何氏家族退居美的集团幕后,美的将势必走向公众型企业,我们也很乐于观察在未来何氏家族对于美的的影响力会如何更迭,何享健的烙印在美的未来的发展和文化中又会保存多久。
为什么金融资本受到二代们的如此青睐呢?
其一,不愿再像父辈那么赚辛苦钱
中国目前进入传承期的家族企业们大多发家于改革开放前后,受到整体经济格局的局限和影响,家族企业大多集中在低端制造业,属于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后,能够在淘汰中得以生存发展的企业大多形成了相当规模,完成了企业资产和家族财富的初步积累。
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市场全面开放并面临国际竞争的同时,企业也到达了转型升级的当口。面对利润薄弱的实体经济,以及下滑的产业发展,二代想要接班时所面对的便是一个内部关系复杂,外部压力重重的庞大企业集团。从小目睹父辈创业的艰辛画面的二代,不愿意接手越发艰难的实业也是情理之中。同理推之,许多一代自身经历过这些痛苦的创业历程后也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踏上旧路,宁愿让他们更多地去发展自己的兴趣。
其二,已经有“第一桶金”
对于很多“富二代”来说,家族主业是责任更是义务,而对于金融投资领域的涉入则是兴趣成分更多。父辈的财富积累为二代带来投资的“第一桶金”,家族人脉关系也有利于寻找投资项目的优先资源。无论是独立创业还是从事金融投资领域,一代多作为“投资人”提供资金支持,在手握父辈资金的前提下,“钱生钱”是一条快速致富的道路。
随着家族企业数十年的发展,在传统行业实现财富增值和传承更加困难,二代从金融投资的角度介入,可以说既是二代的兴趣所在也是一代尝试新领域的途径。二代若有效利用资源平台,“钱生钱”既可以使得一代的部分财富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也可以满足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在父辈辛苦二十年积累的财富基础之上,二代很有可能通过短短几年的运作就可以获得颇丰的收益。
其三,专业上学以致用,投资人的生活方式
新一代的接班人大多数受到海外留学氛围的熏陶,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都进修了金融、经济、财务等相关专业,自身学历和资源的积累也都是促使他们倾向于从事金融行业。而留学时代受到所谓“华尔街精神”的冲击,也使得二代不愿意再像父辈一样过创业之初那种“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艰苦生活,他们更加热衷于留在北上广等一线金融中心城市来实现自己的资本运作与金融投资梦想。可以说,二代们既想通过资本运作证明自身的能力,可以学以致用,又希望可以维持自己生长于财富中形成的较为喜欢的舒适生活方式。
其四,时代发展使然,顺势而为
在经济发展进入平台期以后,实体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任何行业的利润率都不可能超越金融投资带来的高额回报率。相较之下,金融可谓是投入低,回报快,收益高的行当,在金融市场日趋成熟的过程中,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也在逐渐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已成为近两年来的热门话题。可以说,市场环境的诱惑以及新兴市场的吸引对于二代们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的碰撞也是二代们选择金融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高风险刺激下高收益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二代们希冀乘风而起,顺势而为也合情合理。
有钱可以不任性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二代们对于金融投资的青睐似乎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二代进入金融投资行和资本运作对于家族传承来说意味着什么?
从上文的案例中可以看到二代进行资本运作有两种成功的模式。一是两手抓,两腿走的结合型。以华茂的徐立勋和新光的虞江波为例,二代完全可以在接手主业的同时用投资来作为集团背后的战略扩充手段之一,推动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在经济波动时期的风险抵抗能力。另一种当然就是像美的集团何剑锋这样家族企业与二代投资完善剥离的方式,但这就要求家族掌门人一定要提早做好人才的储备培养、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传承计划的准备。如果二代从事投资不能够与企业实体进行清晰的分离和形成有效的制约,就会产生诸如海鑫钢铁这样令人唏嘘的案例。
在二代跻身金融投资领域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即使是站在一代的肩膀上起步,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风险也不容小觑。因此,二代在投身投资领域时必须做好风险控制。家族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通过设立家族委员会监管家族创业基金和投资管理,也可以适当借助专业人士和机构进行投资决策,避免个人判断的偏颇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
最后,还是要回到根本,注重家族价值观的培养。家族财富如果没有赋予家族价值观和责任,有钱任性的结果就会陷入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培养二代的家族价值观及对家业的责任是给这代生长于财富之中的新时代弄潮儿最好的礼物,有钱可以不是任性,而是“生性”(香港人称赞懂事的孩子),家族和社会责任是财富最好的制约。
文章来源:《福布斯》中文版2015年9月上
(本文作者介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由中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共同创办,专门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的非营利性高等学府。微信号:CEIBS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