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成都商业观察:商业Wi-Fi的竞争,让人不禁想起当年的“百团大战”,团购市场疯狂烧钱讨好用户的结局,不过是美团和点评的合并。商业Wi-Fi领域,最终大浪淘沙之后,剩下的也不会有太多家。
商业Wi-Fi公司抱团合作,单打独斗时代或将结束?
相比谷歌宏大的“热气球网络计划”,国内商业Wi-Fi行业依然处在一个谋取生存为首的发展阶段。这本身是一个比较重的行业,大量的商业Wi-Fi公司,如华三通信、建飞科联、迈外迪等企业,通过获取物业合作伙伴、购买流量、布置设备......即便铺设了网络,然而在基于用户端的本地服务却捉襟见肘,离变现依然遥远。抱团合作或许是必然的出路:
人类关于Wi-Fi的探索,根本停不下来。
早前谷歌X实验室宣布推出“热气球网络计划”,并在南纬40°的新西兰南岛基督教堂城的航空节上正式开始进行小规模测试,该计划目的是让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能连接网络。谷歌希望利用热气球为农村、偏远和不发达地区提供廉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不过这个想法面临定位、安全、信号电力问题,目前也只是在试验阶段。在业内人士看来,谷歌在网络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投入重金,目的在于搭建自己的生态系统,包括新微处理器、低价智能手机、安卓操作系统等链条。
通过Wi-Fi吸引用户成为流量入口,推送广告变现用户,现在遍布国内的商业Wi-Fi本质与谷歌“热气球网络计划”类似,不过,热气球是比较轻的推广途径,国内商业Wi-Fi则需要购买流量、布置设备,比较重。商业Wi-Fi的发展需要足够大的用户量,目前也只能在中国这种人口密度大的地区获得机会,国内一些商业Wi-Fi公司正在计划把这套推广模式用在东南亚等人口密集的地区,希望继续人口红利。
在国内,商业Wi-Fi公司正在开始多方合作,试图降低成本,扩大利润。比如最近在一起的建飞科联和百米生活,双方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整合双方资源,在渠道支持、线下场所开发与运营、智能广告等领域,分享数据和资源,打造移动O2O生态圈。
百米生活目前为260个城市提供全时在线生活服务,建飞科联在大型公共服务场所和交通、医疗行业布局了丰富的商业Wi-Fi网,双方的合作主要在3个方面:
在渠道和云平台,线下场所Wi-Fi的拓展部署;智能广告投放平台等方面分享入口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开发,精准引流目标用户群体,创新近场营销。
百米生活和建飞科联同为移动互联网平台,在垂直行业布局上是互补的关系:百米生活基于商业Wi-Fi,集合入口流量、信息查询、资讯、交易、支付、配送等功能;建飞科联此前主要针对B端市场,主要覆盖全国机场、高铁和三甲医院的商业Wi-Fi市场,针对企业用户和WiFi运营商开发了Wi.adOS场景化精准广告投放平台,以及Wi.Enterprise智能商业整体解决方案。
从铺设热点体量的角度来看,这2家公司约占中国商业Wi-Fi市场的一半左右,双方试图打通大交通、大商圈和大医疗等各种用户场景的Wi-Fi、O2O运营建设,让每一个Wi-Fi接入者都可以形成一个更完整的用户画像,当这些大数据足够精确之后,再为每个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商业Wi-Fi最主要的想象力就在于流量入口、广告推送等传统业务。此前钛媒体记者采访平安科技(见报道《借Wi-Fi众筹推动金融产品进场,平安切入共享经济》)了解到,在平安Wi-Fi的规划中,借Wi-Fi这一入口推送自身生产的金融产品,这类服务铺垫是为之后的产品进场做准备,通过共享经济,试图建立一个开放的全民网络,使用者、提供者、平台构建者,三者各取所需,商家用闲置的WiFi资源换取收益。
平安Wi-Fi的做法比较轻,直接和已经有Wi-Fi服务的商家合作即可。相较而言,百米生活和建飞科联一直像个苦行僧,默默铺设Wi-Fi网点、布置设备、买流量,试图和运营商合作共赢。
现实趋势是3G、4G逐渐普及,网络覆盖的广度提升,流量费用也在逐步降低,商业Wi-Fi在未来未必是民众生活刚需。国内三大运营商网费依然较高,推出的流量套餐也颇具中国特色,在流量有限的情况下,商业Wi-Fi才能踩准国人痛点,而在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运营商的上网流量往往是不限制的,所以日本的年轻人可以在地铁里直接耗费流量看视频。
从运营商那里购买的流量不够,是大多数用户使用商业Wi-Fi的原始动力;不过,中国三大运营商在网费方面的改革一直在进行,可以预见,未来网费会更平民化、更接地气。商业Wi-Fi公司试图利用入口帮助商家“自动”累积会员、“自动”与到店客人建立联系,如果未来国内的运营商逐渐降低网费,Wi-Fi需求不再存在,那么这种商业模式也就结束了。
商业Wi-Fi行业现在处于一个「多方平衡」的状态,商业Wi-Fi和传统运营商不仅是竞争关系,还有合作。我们来看,运营商在Wi-Fi领域已经苦心耕耘多年,运营商目前闲散的Wi-Fi覆盖区域更多是在公共区域,这些区域的Wi-Fi覆盖,更多是行政需求,并不是市场行为,所以并不能很好地变现用户,但是运营商本身有制度的限制,运营思路有惯性,所以虽然布局多年,也没有找到很好的运营模式。
现在,由运营商支持的Wi-Fi建设和运营正在逐步交给社会企业,这种转变减小了运营商的资金压力,引入社会力量和资本,期望在商业Wi-Fi的运营模式下取得突破,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这个市场。
在Joomenet 联合创始人朱峰看来,未来商业Wi-Fi的发展趋势是由入口走向渠道,比如WiFi感知技术,只要用户手机走进Wi-Fi覆盖范围,无需用户来介入,商家就可以借此做客流分析,以及更具针对性的营销。本质是弱化WiFi的接入属性,把WiFi变成一个工具。
那么,除了广告和流量之外,商业Wi-Fi还有什么想象力?在百米生活董事长邱彪看来,通过Wi-Fi进入二三线城市生活O2O领域,通过百米生活的网上超市进入交易支付环节,就可以让钱从Wi-Fi上流过。不过这又是一个宏大的命题:首先你得是个优秀的网上超市,不然用户为什么要把通过使用你的免费Wi-Fi,进而登陆你的网上超市交易支付呢?
这再次解释了百米生活和建飞科联为何要合作--即让用户画像更加完整,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更快实现用户变现。当一个行业由单打独斗进入合作互通,意味着竞争又到了一个新阶段。
想起当年的“百团大战”,团购市场疯狂烧钱讨好用户的最终结局,不过是行业前一、二霸主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在北上广各个公共场所随手可得的商业Wi-Fi,最终大浪淘沙之后,剩下的不会有太多家,而大众则确确实实享受了便捷的网络,也许这也是互联网的意义。
(本文首发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