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成都商业观察(作者 贺树龙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央行、学界、企业界的诸多大咖围绕“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这一主题发表了演讲。
今天(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隆重举行。在下午的互联网金融论坛上,来自央行、学界、企业界的诸多大咖围绕“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这一主题发表了演讲。以下为网易科技摘录的观点精华。
央行郭庆平:互联网金融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郭庆平表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在满足小微企业、中低收入阶层需求,和提升金融业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互联网金融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要实现健康和规范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从业机构、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各尽其职,共同努力。
他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下一步发展应该注意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的关系。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不是颠覆与取代的关系,而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应该把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放在整个金融业创新发展的大局之中去考虑;二是正确处理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互联网金融本质上仍然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还有突发性这样的特点。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要坚持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也要划清合法和非法的界限。
三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行政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和行业自律组织在规范市场行为、保护行业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
吴晓灵:如何更好地利用公共数据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表示: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正在成为一种资产,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一样重要,而明晰数据所有权,推动数据整合是有效利用数据的重要前提。
她认为,数据所有权的原则是--谁的数据归谁所有,没有任何主体指向的数据是公共资源。对于自然人和法人来说,个体数据的所有权归其所有。而对于公共数据来说,则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加以利用。
一是要加快公共数据的开放力度,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比如行政许可、法院诉讼所产生的数据;二是要充分利用数据公共资源,挖掘有用信息,降低社会的信息收集成本;三是鼓励独立第三方发展社会征信事业,与金融机构内部信用评级形成互补、打通利用;四是征信要遵循权益保护原则,大数据的应用和价值的挖掘不能以牺牲个人数据、财产权为代价。
保罗·罗默:互联网金融要防范风险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保罗·罗默表示:人口数量的增加意味着人均收入的增高,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互动越多,新思想越多;第二,贸易让每个人在自己的领域越来越专业,从而可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他认为,互联网金融非常重要,它鼓励专业化,但在建立互联网金融这样的网络空间时,也是有风险和挑战的,必须确定秩序和确保自由,才能防范网络犯罪和侵犯隐私这样的坏结果出现。
彭蕾:金融要在公益性和商业性之间寻找平衡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董事长彭蕾表示: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产品从诞生之初就带着良好的意愿和初心,但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面临在公益属性和商业属性之间寻找平衡的难题。
她认为,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能力,可以实现金融的普惠性,用更低的成本,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彭蕾看来,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要做到“小确幸”,“小”是起点低,覆盖广;“确”是确定性,人跟人之间建立更好的信任;“幸”是幸福感,融资者能以更合理、更低的利率拿到资金。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就是金融,金融离不开风险。”她说,“做好金融,尤其是互联网金融,需要良好的意愿,也就是初心,加上精湛的能力,这两个缺一不可。”
Charles Adler:互联网金融是实现创意的渠道Kickstarter联合创始人Charles Adler表示:众筹,就是有想法的人走到一起,建立某种形式的小经济体,小金融文化。在科技、设计、音乐、绘画等领域,众筹有很多用武之地。
对于互联网金融,Charles Adler认为,是众筹的另一种形式,通过搭建渠道把好的创意和想法变为现实。“不要放弃生活中的小灵感”,他说,“只要找到了渠道,这些创意和想法很有可能成为现实。”
赖智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四个趋势
腾讯集团副总裁赖智明表示:微信红包的火爆印证了互联网金融的黄金时期正在来临。移动互联网改造了通信、社交,然后是娱乐、生活、教育,现在和未来将改变金融服务。
他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平台将有四个趋势。一是平台化和开放化,合众连横、广泛合作;二是生活化和社交化,让每个人都能获得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三是移动化和产品化,打破物理和时空的限制,达到普惠金融;四是数据化,让信用成为财富。
赖智明称,金融的本质是风险和回报,金融服务不能盲目追求收益和规模,宁可稳步发展,也要严守风控,让用户根据他们的风险成交能力和他们的收益所匹配。
来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