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成都商业观察(作者 郭施亮)资金没出路,怎样才是当下中产阶层的生存之道?
一般来说,中产阶层无论是在社会经济地位,还是在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地位上,都基本处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然而,中产阶层的迅猛崛起,这无疑也是过去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对于这类群体而言,除了满足自身日常的生活需求之外,更看重的,还是自身积存已久的资金出路。
事实上,“两多两少”问题当属时下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其中,“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这一依存多年的问题,却给予大量的民间资金带来了极大的困惑。然而,在实际情况下,因资金缺乏了持续有效的投资去向,却往往导致资金总是向颇具持续赚钱效应的领域中跑。其中,从上半年的一线楼市飙涨到部分二线楼市价格的腾飞,而后再到3、4月份的大宗商品价格的猛拉等,这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当下资金寻求保值增值意愿的强烈性。
实体经济不好,且近期“权威人士”对未来经济或呈现出“L”型的运行态势的表态,也加剧了民间资金对未来资金出路的担忧,同时却加速了部分中小企业资金的四处奔跑,试图获得更好的资产保值增值目的。然而,回顾过去一两年的市场现状,本来抱着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意愿的中产阶层乃至部分中小企业家,却因把握不准市场运行的节奏,而深陷资产缩水的困局之中。最终,其导致的结果,则是资产保值增值不成,却缩水了大半。由此可见,面对当前金融市场大动荡的大背景,中产阶层如何活得更久,如何形成一套持续有效的生存之道,才是重中之重。
其实,多年下来,房地产、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乃至P2P等渠道,无疑成为普遍中产阶层主要考虑的投资方式。
其中,以股票市场为例,14、15年当属中国A股市场波动率偏高的关键时点,尤其是在15年3月以后,股市的暴涨暴跌表现,更是让不少投资者措手不及。但是,随着股市泡沫化的持续加剧,结合普遍市场投资者逐渐失去了投资理性,市场的瞬间“变脸”却套牢了一大批高位追涨的投资者。
进入2016年,虽然股市整体波动率略有减缓,但股市整体运行重心却有所下移,而市场指数更是从“3”时代重新进入到“2”时代,市场投资信心也随之陷入至冰点。
实际上,对于A股市场这一轮暴涨暴跌行情,还是受到高杠杆资金工具的深刻影响。期间,亦存在不少中产阶层,因对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预期,而敢于顺势借助高杠杆资金工具来提升自身资金的杠杆率,试图获得股市上涨过程中所带来的差价收益。然而,似乎谁也不会想到,在15年6月份之后,随着股市“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持续加速,却引发了接连性的非理性暴跌风波,而前期敢于提升资金杠杆率的中产阶层群体,也几乎难逃资产大幅缩水的命运。至于相对理性的投资者,其整体资产也受到了或多或少地冲击。由此可见,这一轮股市波动风波,对中产阶层的财富冲击是显著的,而贪念越大、欲望越强的投资者,也往往成为损失最严重的群体。
除了股市之外,P2P行业倒闭潮的来袭,也给不少中产阶层的财富造成了致命性的冲击。
事实上,继13年6月余额宝正式诞生以来,互联网金融就得到迅猛崛起的发展空间。2014年,甚至可以把互联网金融描述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黄金发展期。
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收紧,紧随其后的,却是不少存在自融、诈骗、跑路等问题平台的先后倒闭。受此影响,不少盲目筛选平台,追求高投资收益率的投资者,却遭遇到沉重的冲击。
不过,从另一种角度去思考,在社会真实通胀率水平持续高居不下的背景下,当前能够真正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效果的投资渠道,却是少之又少。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深入人心,结合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意愿愈发强烈,也为不少投机平台带来了“捞金”的契机。但与此同时,却会对筛选能力不强,风险意识不高的投资者,构成直接性的财富冲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来股市与P2P行业得到迅猛发展,且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因其占比国内社会的家庭投资比例仍然不会太高,因此其对中产阶层家庭的实际冲击还不会过于显著。但是,随着股市、P2P乃至大宗商品期货的波动风波逐渐延伸至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其对国内家庭财富的冲击影响会更为突出。由此可见,随着市场投机风险的逐渐传导,管理层也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或许,这也是近期“权威人士”首提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需要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且尊重各自发展规律的主要原因了。
在笔者看来,在当前并不稳定的投资环境之下,中产阶层能够捍卫资产财富的不缩水,已经是比较好的结果了。但是,要做到这样,不仅需要具有理性的投资思维,制定出比较稳健的资产配置方式,而且更需要果断放弃暴富的幻想,尽可能在投资环境不稳定的大背景下,保存自身的实力。这,或许是当下中产阶层的生存之道!
来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