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成都商业观察:“以房养老”本来就是一个画饼充饥、缘木求鱼、异想天开、匪夷所思的、最终结局只有失败一种可能的政策。
以房养老?别开国际玩笑了!
■ 文 | 马光远 ? 扑腾话最标肿的正经经济学家“以房养老”本来就是一个画饼充饥、缘木求鱼、异想天开、匪夷所思的、最终结局只有失败一种可能的政策。
基本养老金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政府给民众的承诺和责任,而“以房养老”本质上却是一种市场提供的“私人产品”。
骗我可以,但请注意智商!
2014年6月23日,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自当年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地率先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即以房养老)试点,试点期为两年。到今年6月30日,试点两年的“以房养老”迎来“大限”。两年时间,究竟有多少人响应?
告诉你,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四大试点城市只有60户投保,而且只有一家保险公司,也就是幸福人寿推出了相关产品。这几乎意味着,被一些人吹得神乎其神的“以房养老”政策彻底失败。
我对“以房养老”这个政策最终失败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画饼充饥、缘木求鱼、异想天开、匪夷所思的、最终结局只有失败一种可能的政策。这个政策的基本构思是这样的:一个人30岁按揭买了房子,在60岁退休的那一年终于还完了贷款,但为了养老,他在60岁的时候通过“反按揭”的方式,把房子卖给了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每个月给他一定的养老金,直至终老。
这种“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也就是很多国家流行的“倒按揭”的以房养老模式。比如你买房子的时候做一个按揭,交了首付,然后每个月还房贷。以房养老就是一种倒按揭,保险机构或者金融机构按照一个评估值,每个月给你一定的养老钱,养老送终,最后房子的产权归保险机构或者金融机构。
这种模式在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都存在,但在任何一个国家,这样的模式都只是一个补充的非主流的养老模式,也完全是出于老人和金融机构的自主选择,适合的人群非常小,也即“小众”的养老方式,本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就是这么一个“小众”的养老产品,却被某些人吹捧成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钥匙。原因何在,就是面对中国养老金未来巨大的缺口,我们几乎到了病急乱投医的程度。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由于双轨制、历史欠账、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加快等原因,中国官方建立的养老金体系基本无法满足国人的基本养老需求。
在养老领域,中国的基本国情一是老年人口多。目前中国超过60岁的人口已经过2亿,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的老年人过亿的国家。到203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中国养老的基本结构将是2个劳动力养活一个老人,这几乎意味着,即使没有历史亏空和巨大的缺口,未来的基本养老体系几乎面临崩溃。二是未富先老。人口结构和我们相似的日本,尽管老龄化程度和我们不相上下,但其作为高收入国家,在养老问题上的压力远小于中国。
面对养老金的巨大缺口,大家纷纷提出解决之道,有提出延迟退休的,有提出“以房养老”的。必须明确地指出,政府的基本养老金和“以房养老”本不是一回事。
基本养老金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政府给民众的承诺和责任。而“以房养老”本质上却是一种市场提供的“私人产品”,在中国也可认为是一种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提供给有房的老人的一种金融产品,金融机构通过一定时间内定期支付给老人一定的金额,在老人去世后获得老人住房的所有权。
很显然,这和政府的基本养老金之间没有任何替代关系,老人不管有没有房子,不管是否选择“以房养老”,都不能替代政府提供基本养老金这个公共产品的责任。
然而,在养老金面临极大缺口的情况下,政策的制定者很显然“有意”在混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界限,混淆这种界限的好处很明显:通过不断地刺激民众的神经,弱化他们对主流养老体系的期待,在养老领域转而寻求自我救济。如果不能明确“以房养老”的性质并且有意达到这种违约的目的,只会打击民众对主流的养老体系的信心,中国的养老制度将面临极大的信任危机,从而引发很大的不安和社会问题。
但很显然,由于中国人把房子留给子女的传统,以及房价的不断上涨,把自己的房子反向按揭的积极性实在不高。四大城市只有60户参与就已经说明问题。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面对中国养老金的巨大缺口,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填补缺口,以应对老龄化的老临。但未来任何的应对之策,都应该是夯实政府的养老责任,而不是减轻或者逃避。不管是变卖国有股,还是在人口政策上积极调整,唯一不能采取的办法是违约或者变相违约延期支付,这都会打击民众对未来的信心。
“以房养老”在制度细节不完善的情况下,老人们是会算清楚这个账的,如果没有什么真金白银的激励措施,老人们凭什么把自己的房子反向抵押给保险公司呢?他还不如选择卖掉,拿到所有的钱,买一笔保险,每月有个固定收益,然后用这收益租个比以前更好的房子养老呢。
总之一句话:骗我可以,但请注意智商!
来源:创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