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市场14大商业之争

新技术和消费升级正在为雄心勃勃的企业家们开辟前所未见的战场和舞台。


财富成都智库力荐:《财富》(中文版)--新市场之争即使中国经济已经迈入“新常态”,但商业的战火永不停息。新技术和消费升级正在为雄心勃勃的企业家们开辟前所未见的战场和舞台。角逐能催生伟大的故事,最伟大的角逐则催生最伟大的传奇。然而,正是这些争斗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滴滴出行Uber血战P2P打车

Uber和滴滴最终以一场“中国式合并”收尾。在经过两轮谣言和辟谣后,今年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交易完成后,优步中国将在合并后新公司中占20%的股份,成为滴滴出行的最大股东。这一里程碑式的交易标志着中国共享出行行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表示,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滴滴出行和Uber在中国这片创新的赛场上不断过招比拼,相互学习砥砺。

只需稍稍回顾这场已经持续两年的烧钱大战,就能明白程维所说的“过招比拼,相互学习砥砺”。为了在这个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争夺主导地位,Uber和滴滴都在进行补贴大战。

这两家私有科技公司的规模都非常庞大,此外它们还手握大量现金。Uber最近一次融资估值接近680亿美元,该公司累计获得逾110亿美元现金和股权融资。消息称,滴滴的最新估值为350亿美元,其累计现金和股权融资超过100亿美元。

也正是这种残酷的竞争加速了P2P打车的合法化进程。在滴滴宣布与Uber中国合并之前,7月28日,中国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宣布网约车合法,这也是全球范围内第一部国家级的网约车法规。

接下来,可以预见的是,易道、神州租车对于滴滴的竞争并不会结束。

电商大战苏宁易购京东商城对决

  

在今年《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500强榜单当中,京东商城上榜格外显眼。

苏宁易购和京东商城,张近东与刘强东。这是两个人之间的竞争、两个时代的竞争,并不需要谁屈服谁。他们都是商业文明的推动者;他们也都将卷入商业历史的洪流;而最终,他们也将被未来更加先进的生产力颠覆、打败或者选择融入其中。

2012年8月15日,彼时的弱者刘强东知道,和强大的苏宁必有一战,于是刘强东的一条微博引发了家电线上线下渠道的价格大战,而这就是京东的成人礼。经此一役,消费者了解到线上购买家电的低价和便利优势,家电制造厂商也充分认识到京东这个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新兴渠道的价值,家电连锁卖场对渠道的垄断被彻底打破,京东家电从此迅速崛起,三年间逐步打开家电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815”一战不仅对于京东家电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电商和家电行业也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现在,强弱地位在不经意之间已经完成交替。回望过去,苏宁不可谓努力不多:它结盟阿里,拥抱互联网,舍弃利润,试图获得更多用户的青睐。苏宁是传统零售巨头,在3C领域里深耕多年,在供应链、物流配送、售后服务方面具备不可比拟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优势。而马云带领的阿里巴巴对互联网商业生态的理解和运用,无人能出其右。双方资源整合共享,将传统线下零售和先进理念的线上电商销售形成有机融合,其交易便利性以及形成的垄断效应对将来零售生态发展趋势将产生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

从本质上来说,张近东和刘强东都是零售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布道者。张近东认为,苏宁即便是转型互联网,零售的本质没有变,苏宁云商做的不过是“+渠道”、“+商品”、“+服务”。具体来看,苏宁云商在前台实行“电商+店商”的O2O融合,增加渠道、商品与服务来扩大市场与流量,在后台对物流、供应链、信息、金融等核心能力进行建设,并且通过建立开放平台做零售服务商。

与张近东的观点几乎相同,刘强东指出,零售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商业模式。而迄今为止,零售业态的发展经历了四种形态:最早的是集贸市场、商场模式、连锁店模式、“互联网+零售”,即电子商务模式。电商除了看消费者体验的提升,还要看能不能大幅降低零售成本,提升行业效率。

为什么四种模式不断地更替、每一种业态都可以取代上一代业态市场?刘强东认为,原因在于后来的业态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

一般来说,集贸市场C2C模式需要30%~50%的渠道成本,四到五层经销商,层层加价,消费者到最后需要付出30%~50%额外的成本。这也是集贸零售模式这种业态必须要有的成本,它固有的一整套产业链,需要很多分层合作。

由此说来,本质上来说,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是一场“效率之争”,而比拼尚未结束。

阿里云腾讯云决战云端

云计算,就像生活中的水电,对IT能力按需取用,而不需要自己再建发电站。云服务是为实现互联网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生。现在,巨头们都想把“IT发电厂”掌握在自己手中。从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到华为云,国内的云计算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生态布局之一,很多专业云服务商也开始步入行业深水竞争。

2013年年底在亚马逊AWS进入中国之后,这家全球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把中国云服务市场彻底激活。在白山云科技创始人霍涛的印象里,公有云服务也在2013年被大众所认可,阿里云在2013年开始发力,并将云计算作为阿里整个集团的战略。

今年下半年,腾讯云的高调出场,再次将“云计算”推到了大众的视野。向来低调的马化腾频繁为腾讯云站台,甚至称“腾讯云已经成为腾讯公司企业级服务领域最重要的业务之一”。

云服务能够让企业不再走IOE模式(以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为IT架构),而是将业务放在了云端。由专业的云平台提供业务支撑,赋予个性化的云计算能力。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发布报告称,全球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今年有望达到2,040亿美元。

在巨头的竞争激烈之外,又有一块新兴市场冉冉升起—云后服务。企业对于云更高层次的需求是,自己的业务要在各个大云之间完成流动。这种服务被霍涛称为“云后市场”业界普遍的观点是,国内的云技术比美国的落后两年左右。目前,国内的公司面对云服务还在做多项选择题,而美国的公司已经开始做综合应用题了,其中的重要助力就是云链接技术。

为了能够让企业数据在各个大云之间流动,白山云科技在中国市场引入云链服务。云链的核心是数据与数据的连接,为数据的产生、传输、消费和归档提供完整的生命周期服务。其包括云分发、云存储、云聚合,是针对企业数据内容的高速分发、在线存储、流动与整合需求而建立的网络服务系统。

在霍涛眼中,云后服务市场可能会出现“庞然大物”。根据Gartner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云链接的市场容量应该在1,600亿美元。现在美国已经有了创业公司专门为大公司定制云链接软件。“在公有云领域失去机会的大企业,下一个目标就是云后市场。”他表示。如果说云服务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那么谁能够占据未来的云后服务,可能才是真正的赢家。

Airbnb途家小猪短租住百家,互联网短租

没有人想失去中国市场,短租之王Airbnb更是如此。

Airbnb在去年8月宣布正式进驻中国市场,并且引入红杉资本(中国)与宽带资本两家中国战略合作伙伴,计划搭建中国本土化管理团队。同时,Airbnb也在北京进行了团队招募和对CEO的招聘。

Airbnb也深知想要进入中国并非易事。其公司CEO布莱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在旧金山总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半,我们在中国市场一直处于试水状态。我们努力学习中国文化,甚至去验证‘中国用户会不会喜欢使用Airbnb?’这样的疑惑,现在我们要开始玩真的了。”

一些中国公司则希望在Airbnb在中国大展拳脚之前,取得足够多的先发优势。简单看来,中国起码有三家公司已经成为了Airbnb的竞争对手:住百家、途家、小猪短租。比如成立于2011年的途家,创始人罗军之前曾经担任新浪乐居、易居中国的高管,对房地产市场相当熟悉。途家本身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因为这一背景,其掌握了大量的房源,官网上提供的房源来源于途家自己旗下的房产。

但罗军始终相信,无论商业模式与现在世界上已经存在的那些公司有多相似,要符合中国目前的市场现状和华人的习惯,才能满足用户需求从而提供一个产品或者服务。“但是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线下服务机构的成熟度还不够,信任度与可验证性也不够。”罗军认为,途家与Airbnb的第一个不同特征表现在:途家会更多地考虑将线上与线下形成互动并得到确定的认证。

爱奇艺优酷土豆IP大混战

中国对于文化知识产权的争夺,正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视频产业经历过YouTube代表的UGC模式、Hulu代表的PGC模式和Netflix代表的IP模式的三种阶段,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盈利方式逐渐从前期的广告扩展到用户为内容付费、以IP为核心的娱乐内容全产业链的打造。

更为核心的是,电影450亿的市场,手游、页游650亿的市场,品牌授权400亿元,主题乐园300亿的市场,这些以IP为核心的变现市场都需要视频分发实现IP放大。《老男孩》、《煎饼侠》的爆发也印证了优质的视频内容分发平台将会成为未来阿里电商除实物商品之外的数字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

阿里巴巴已经把文娱和IP上升到集团战略高度。今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今日向全员发出“关于成立阿里巴巴集团大文娱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的内部信,宣布正式成立阿里巴巴集团“大文娱工作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还直接管理如下8个具体业务部门:阿里影业、合一集团(优酷土豆)、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阿里游戏、阿里文学、阿里数字娱乐事业部。阿里巴巴此举,意在实现文娱大IP的整合。

视频之外,对于IP的影游联动已经成为趋势。去年,爱奇艺凭借对《花千骨》IP打造的泛娱乐产业链而取得的巨大成功,其中影游互动所开创的新模式不仅让观众在电视剧和游戏产生双向共鸣,更是让《花千骨》的手游首月流水破2亿,这是IP运营中影视向游戏转化的突破之举。

可以想象,由于IP直接影响到未来文娱产业布局,各大巨头之间的争夺只会愈演愈烈。

电动汽车的 “风口战”

比亚迪特斯拉北汽江淮吉利今年3月的最后一天,特斯拉的联合创始人及CEO埃隆·穆斯克推出了他的下一个明星级的电动汽车产品:Model 3。在现场,穆斯克花了很多时间介绍了电动汽车革命性的商业逻辑,然后简单介绍了这台神秘的新车。等到三台样车上台,他酷酷地离开舞台,留下了又一次被他感染的粉丝和媒体在台下尖叫。

最近该公司的高管透露,这台2017年交付的新车最多的订户来自于中国。从一些行业网站的数据可以看到一个分析:中国在电动汽车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越了全球任何一个其它市场。这个增长的背后还有政府补贴的助力。在竞争上,中国几家不同区域的车企都开始专心研发电动汽车,试图在这一个风口需求下弯道领先。无论是深圳的比亚迪、合肥的江淮、北京的北汽,还是新进杀入电动汽车领域的吉利,中国车企都在利用各地政府和国家的补贴快速迭代自己的产品,快速通过从0到1的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公司的产品在续航里程和驾乘的基础细节体验上已经和国外厂商相差不大。不过,除了比亚迪等少数公司,大多数内地公司在电池技术上还依赖三星等海外制造商。而这背后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在内华达州的沙漠工厂计划产能接近全世界的产量。这一方面,中国公司是否再次在关键技术上会落后于欧美企业,将是重要的竞争关注点,也是比亚迪成为该行业重要公司的原因。

而这种核心技术竞争力,将在政府补贴制造的风口阶段过去之后,对这些公司产生更加长远的影响。但同时,政府在基础设施、尤其是充电设施的发展上的决心,给予了这些中外竞争者足够的动力来开始这场充满不确定性的竞争。

VR 内容淘金

  

在VR技术、硬件日趋成熟之时,一场关于VR内容的争夺战已经悄然打响。

根据市调分析机构Canalys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VR头盔总出货量货位630万部,而其中的40%都将登陆中国,这其中当然包含索尼的PS VR、Facebook的Oculus Rift以及HTC的Vive。“中国虚拟现实内容领域没有明确的领跑者。”Canalys驻上海分析师詹森·罗(Jason Low)说,“本土内容提供商、游戏发行商和服务提供商都争相在硬件之外虚拟现实领域施加自己的影响。”

然而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内容或许才是现在各方竞争的核心所在。合一集团董事长兼CEO古永锵坦言,用户付费将成为VR内容商业化的主要模式,VR内容较传统视频有更多用户愿意付费的增值点。中国产业及信息技术部认为,鉴于中国5.04亿热爱在线视频的人口基数,视频及游戏应用或将成为国内VR行业最先兴起的部分。市场没有能主导VR内容的领导者,中国VR市场的战争主要集中在软件平台的争夺,已经远远超出了硬件范围。

身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也在为其4亿用户开发与虚拟现实相关的购物体验。该公司为数成百上千件商品制作的3D渲染效果,并将发布相应的标准,帮助商家制作自己的虚拟现实购物体验。今年3月在北京与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共同讨论虚拟现实技术时,马云说:“我在考虑如何方便女性在我的网站上购物,让她们可以更快、更简单地买到更好的东西。我还在思考如何用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卖家出售商品。”

阿里在近期的一份报告里指出,一旦技术渐趋成熟,VR或将在娱乐产业上“迅速上位”,最终占据40%的内容资源,因为“VR和AR设备将成为继电脑和手机之后,人类社会的又一项重要发明”,而中国这次想从内容入手,值得期待。

支付宝微信支付占领支付

似乎在一夜之间,所有人都被微信支付占领。在腾讯发布的2015年微信业绩报告里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微信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品牌微信公众账号总数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万个,微信支付用户已经达到4亿左右。

支付宝并不想坐以待毙。实际上,腾讯与阿里巴巴两大巨头的支付竞争从去年就已经开始:在支付宝去年发布的9.0版本里,加入“商家”和“朋友”两个新的一级入口,阿里的愿望是,让支付宝不再是对“社交”概念的简单引入,而是意欲打造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场景平台。为争夺用户,支付宝抛下血本。此后在2016中国农历新年期间,为了增长用户数和提高产品的用户参与度,中国多家互联网企业开展了“红包大战”,公开资料显示,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发放了总额超过5亿元的红包。

除去国本土两大巨头外,苹果也悄然加入中国的支付大战。今年2月,Apple Pay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月18号上线当天绑定银行卡就达到3,800万张。来自于苹果官方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有将近一半的Apple Pay交易来源于手机app;其次自Apple Pay登陆中国大陆地区以来,手机应用app内的Apple Pay每日交易笔数增长150%。

专业人士的称,未来的竞争不仅仅再是单功能的竞争,而是多维度的竞争,具体表述就是争夺用户的使用场景的竞争。谁将占据更多线下渠道,胜出几率或许更大。

争夺粮仓

去年年底,中粮集团全盘收购了来宝农业公司,该公司是中粮集团和来宝集团的农业合资企业,来宝集团是是在新加坡上市的亚洲最大的大宗商品贸易商之一。

来宝农业的雇员在1.2万人左右,遍布25个国家,其业务范围广泛,包括中国的油籽压榨厂以及巴西的糖厂。随着经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放弃了长期坚持的粮食自给自足政策,中国国有粮食贸易商纷纷开始发展国际业务。

此前,中粮集团曾斥资15亿美元购得来宝农业51%股权,随后将这块股份,连同其在荷兰谷物交易商奈德拉(Nidera)所持股份,注入其与主权财富基金— 中国投资公司(CIC)成立的一家新公司。

这是一项宏大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创建一家综合性的国际农产品交易商,在实力和触角可及的范围上足以抗衡全球四大粮商: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邦吉(Bunge)、嘉吉(Cargill)以及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 Commodities)。去年早些时候,时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在英国《金融时报》于瑞士举办的一次会议上阐述了相关计划,拟将中粮打造成为一家公开上市的全球大公司。他表示,他希望中粮集团成为一家国际公司,并且补充说,他计划在北美这个大粮仓扩张。宁高宁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就我们对关键的全球农业行业的期望而言,我相信我们买下100%股份的决定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

主题公园的远交近攻万达迪士尼环球影城

最近《财富》杂志驻中国的编辑在距离上海8小时车程的南昌参观了万达集团的第一座城市主题公园。他在公园外面看到了正在 “巡逻”的美国队长。“然后,在一家服装店外有米老鼠在吸引购物者。你还会发现(星球大战中的)帝国突击队员。”他写道。

此前一周,中国首富王健林曾经放言,万达开发的主题公园,会让上海迪士尼在未来十年内无法盈利。万达集团在南昌项目投入了35亿美元,项目包括有三座过山车的户外游乐场、一座室内电影乐园和水族馆、多家度假酒店(包括号称六星级品质的酒店),以及传统的万达购物中心。

抛开低劣的模仿和知识产权等问题,如果未来中国的主题公园产业能够崛起并与迪士尼等海外品牌竞争,那么这个行业会回归一种分层次的竞争:首先,是处于最高层次的迪士尼,这家由极客CEO鲍伯·艾格执掌的公司已经把自己的乐园打造成了一个由技术驱动的童话世界,加上他们的知识产权和品牌,该公司已经构筑了一道很高的商业壁垒;然而,万达真正的图谋在第二层,他们认定新兴的中国中产消费者会更愿意去离家近的主题公园,而不是去上海迪士尼。这一层的业务模式与美国的Six Flags类似。Six Flags为消费者提供区域主题公园,抓住那些不能或者不愿承担前往迪士尼乐园费用的消费者需求。

《财富》杂志认为万达与Six Flags不同,地方政府为万达提供了雄厚的财务支持,因为地方政府仍然在大力投资和扩建基础设施。而即便是这样,未来五年,环球影城主题公园、Six Flags和多家中国公司,都已经在计划建设新的主题公园—未来竞争大幕已经拉开。

机器人革命富士康ABB库卡新松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买家,中国正在兴起一场政府支持的“机器人革命”,并试图把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问题转化为工业升级的契机。在整个中国南方沿海制造业地带,成千上万家工厂正在向自动化转型,其规模之浩大是世界从未见过的。自从2013年以来,中国每年采购的工业机器人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包括德国、日本和韩国等高科技制造业巨人。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IFR)的说法,到今年年底,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运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IFR总干事古德龙·利岑贝格尔(Gudrun Litzenberger)表示,中国颠覆性变化的速度是“机器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该组织的总部位于德国,这里是世界上一些顶尖工业机器人制造商的所在地。

最近,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美的正在试图将德国库卡公司(KUKA)收入囊中。库卡制造的工业机器人被奥迪、宝马和波音所使用,是世界三大工业机器人公司之一。

中国本土最具实力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商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正试图打破核心零部件的瓶颈,并豪言成为该领域未来的领导者。甚至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商也在数年前立下雄心勃勃的制造机器人以代替人工的宏大计划。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分析报告》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经建成或者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超过40个,还有大量机器人产业园在筹备中。近两年间,几乎每天都会诞生一家机器人企业,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机器人企业数量不到300家,到2015年年底,较纯粹的机器人企业数量已近千家,仅在A股上市公司里,涉及机器人概念的就超过50家。但它们绝大多数尚未掌握制造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

好在中国技术转型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中国每1万名制造业工人只有36部机器人,相比之下德国为292部,日本为314部,韩国则为478部。不过,中国已经在改变全球制造业的面貌。

百度糯米美团大众点评分割O2O地盘

一切要从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的那句“百度账上有500多亿现金,拿200亿做糯米”说起。

在李彦宏放出豪言之后,百度糯米一直动作不断。今年4月14日,百度宣布成立新的百度搜索引擎公司,新公司整合了旗下原有搜索业务群组、移动服务事业群组和糯米事业部,这意味着百度将更全面集中资源于搜索、O2O等业务。

在百度面前的则是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之后的超级O2O公司。今年1月,新美大对外宣布,获得33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融资后新公司估值将超180亿美元。此次融资当时创下了国内互联网行业私募融资单笔金额的最高纪录,也是全球最大的O2O融资项目。

简·雅各布斯的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给了王兴不少启发。城市要保持活力,需要多功能,建筑物的年龄也要不一样。“不同业态对租金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你完全追求租金最大化的话,就导致这条街可能只能开某种店,短期最大化了,但是没有生态。”王兴表示。除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生态建设者需要更多参与到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中去。“所以在外卖领域我们也不会光做交易,我们也会涉及配送甚至扶持上游供应商。”王兴曾经对外透露。

面对新的市场格局,王兴曾经在新公司的一次内部讲话里称,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用户红利所剩不多,O2O行业将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如何更好地打造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用户,将是决定整个战争成败的下半场。

罗森7-ELEVEn便利店的巷战

自从便利店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美国零售业一个独立业态之后,这种能够即时满足人们日常消费需求的渠道也被看作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识。和大卖场高度商业化的面貌不同,小巧、灵活的便利店更多展现出现代城市温情脉脉的那一面。更多的便利店,意味着更舒适、更便捷的生活。

作为现代便利店的鼻祖,7-ELEVEn重新定义了这个商业模式。7-ELEVEn、罗森、全家们的激烈竞争也使日本成为了便利店密集程度最高的国家。在2001年时,日本已经拥有近5.2万家便利店。

如今这些极具代表的日资便利店品牌正在将战火燃烧至中国的街头巷尾。近日,日资便利店巨头罗森宣布将加快在中国的开店速度,力争到2020年使店铺数量翻两番,从目前的约750家扩大至3,000家左右。另外一家便利店巨头全家在中国的扩张也在提速。此前有报道称,全家提出,将在2024年实现1万家门店的开店目标。

几乎在便利店行业竞争格局悄然生变的同时,零售业也遇到空前的挑战。电商已不是在蚕食、而是在吞噬大卖场、百货甚至购物中心的生意,便利店是线下零售业态中最幸运的那一个。

争夺体育产业“入场卷”复星万达

中国商人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将自己的广告牌放置于世界顶尖体育赛事的场边,尤其是欧洲的足球赛场。

在复星集团同意斥资4,500万英镑收购二流足球队狼队(Wolverhampton Wanderers)之后,中国富豪郭广昌承诺要让该队重返并且“留在”英超(Premier League)。郭广昌有时候被称为“中国的沃伦·巴菲特”。如今,他也成为了投资欧洲球队的日益增多的中国商人里的一员。

这位复星董事长是第二位投资英冠(Championship League)球队的中国富豪。此前在今年5月,另外一位中国富豪夏建统,曾经同意买入阿斯顿维拉球队(Aston Villa)。将目光投向欧洲二流球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商人在对海外足球资产投资竞争的白热化。

今年3月,亿万富翁王健林旗下的大连万达集团与国际足联(FIFA)达成了一项赞助未来四届足球世界杯(World Cup)的协议,具体数额不详。王健林甚至支持创立一项赛事、与欧足协(UEFA)的冠军杯(Champions League)展开竞争的计划,推动欧洲各大联赛和俱乐部加入这个将重新划分足球运动顶层权力结构和财富的新赛事。去年,万达以4,500万欧元获得了马德里竞技(Atlético de Madrid)足球俱乐部20%的股份。

最新的消息是,AC米兰(AC Milan)即将成为一家被中资收入囊中的欧洲顶级足球俱乐部。事实上,中国零售集团苏宁控股斥资2.7亿欧元,刚刚收购了国际米兰(Inter Milan) 70%的股份。此外,去年12月,由中国投资者组成的财团斥资4亿美元收购了曼城(Manchester City)足球俱乐部13%的股份。

近几年来,中资企业集团已经耗资近百亿美元,用于收购欧洲足球俱乐部和体育公司的股权。一些西方媒体将此事解读为一项特殊的投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公开表示,希望把痴迷于足球的中国变成一个能捧回世界杯冠军奖杯的“体育强国”。但更富逻辑的分析可能是,受到中国数量庞大的千禧一代喜爱海外体育的推动。他们经常在国内用手机观看这些体育赛事的网络直播。

一些观察者认为,在中国企业许多海外收购决策的背后,是大约4.15亿千禧一代的个性化需求。出生于20世纪最后20年的那一代人的喜好是如此独特,以至于中国新兴的跨国企业正在全球搜寻目标,以满足他们的愿望。正如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在2015年的一份报告里所指出的:“中国的千禧一代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口群体。”(财富中文网)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请先登录| 注册

新浪微博快速登录腾讯QQ快速登录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 欢迎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财富成都立场。 
最大支持255个中英文字符 
全部评论() 最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得每日精选资讯
官方微博

更多>>最新资讯
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是啥?
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是啥?

内卷这个概念的内涵很丰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普及和传播知识,我参考了相关的信息,把我个人的粗…

为什么90后、00后不服管?可…
陈春花:企业需要具有增长型思维…
沈南鹏:带着公益心去投早期
科创板公司参与设立产业基金 上…
迪士尼为何能不断打造深受喜爱的…

广告位空缺中,如有需求请联系站长

更多>>热门资讯
5G时代的通信会有哪些颠覆性创…
5G时代的通信会有哪些颠覆性创新?

对于行业来说,5G+也许会带来很好的投资机会。

寒冬?产业互联网的春天才刚刚开…
史玉柱:所谓的“成功学”,都是…
数字化时代,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
制造业要不要来西部?
大数据营销不能自作聪明!
推荐服务Recommend Service
深入财富成都
创业交流
交流站
案例
人物
故事
新蓉商
智库分享
专栏
TA说
分享
成都头条
快报
奢华人生
热点话题
读图
财富论坛
最新动态
关注500强
孵化器
官方发布
天府新区
天府快讯
政策
组团
会员服务
智慧社区
推荐服务
合作伙伴
帮助中心
关于我们
RSS订阅
网站地图
加入我们
寻求合作
寻求报道
常见问题解答
投资项目库快捷导航
[{"url":"http:\/\/www.chengduvip.cn\/","img":"http:\/\/chengduvip.cn\/data\/upload\/photo\/Banner\/2022\/11\/b\/638079e33bb0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