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在将来,金融科技的发展势必将重塑银行业态。
财富成都智库力荐:2017人工智能会取代银行柜员吗?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53.0万亿元,同比增长6.7%,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宏观金融运行中,M1、M2增速“剪刀差”明显。自4月以后,M1增速连续7个月高出M2十个百分点。前10月,直接融资占比提高,表外融资萎缩。2016年1-10月直接融资占比为27.31%,相比2015年同期提高5.76个百分点。其间,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

2016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首度突破200万亿大关。截至2016年9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222.9万亿元,相比2011年末翻了一番。

工商银行依然是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2016年9月末,工行资产规模为23.64万亿,约占银行业资产的十分之一。与2015年年末相比,股份行资产规模位次发生较大变化。其中,2016年9月末,兴业银行超越招商银行成为股份行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民生银行超越招商、浦发、中信成为股份行资产规模第二大的银行;浦发列股份行资产规模第三,招行列第四。

2016年9月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32万亿,同比增长2.82%,利润增速明显下降。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76%,拨备覆盖率则下降至175.52%。2016年,工行、中行、建行的拨备覆盖率均出现过低于监管红线(150%)的情况。

2016年,按揭贷款成为银行信贷的主要投向。1-10月居民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主要为居民按揭贷款)为4.69万亿,相比2015年同期高2.26万亿,创历史新高。2016年1-10月居民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同期新增信贷的比重高达43.37%,相比此前最高值还高18个百分点。

2016年,四大行员工总人数自2007年以来首度减少(自2007年公布该数据)。截至2016年6月末,四大行员工合计162.34万人,相比2015年末减少2.53万人。

随着互联网、移动手机的普及,传统银行的业务形态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微众银行、网商银行都是没有实体网点的互联网银行。在将来,金融科技的发展势必将重塑银行业态。

一、宏观金融形势

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53.0万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各季度同比增速均为6.7%。2016年宏观金融主要运行形势如下:

1. M1、M2增速“剪刀差”明显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广义货币M2增速为13%左右。1-10月间,广义货币M2增速由1月的14%逐步下降至7月的10.2%,10月底增速回升至11.6%。

狭义货币M1增速远高于M2,M1、M2增速“剪刀差”明显。从历史数据来看,M1增速高于M2增速一般出现在经济上行时期。但是2016年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M1增速高于 M2显得较为特殊。自4月以后,M1增速连续7个月高出M2十个百分点。

综合市场信息分析,M1、M2增速“剪刀差”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中长期利率降低,企业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下降。二是房地产等资产市场活跃,交易性货币需求上升。三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过程中,融资平台等机构暂时沉淀一部分资金,形成活期存款。

2. 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外债去杠杆

10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6.7641,相比2015年末贬值2705个基点,贬值幅度为4.16%。不过,在此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增强。

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也小幅贬值。10月末,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4.22,较2015年末贬值6.66%;参考BIS货币篮子和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为95.07和95.52,分别较2015年末贬值6.53%和贬值3.36%。

在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的情况下,外债去杠杆明显。一是企业外币贷款减少。今年1-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外币贷款为-4940亿元,相比2015年同期、2014年同期分别减少3623亿、7982亿。

二是外债去杠杆,但接近尾声。8·11汇改后,2015年9月末和12月末的外债余额环比分别下降8.9%和7.4%。2016年3月末,中国外债余额降幅放缓,环比下降3.6%。2016年6月末,中国全口径外债余额1.38万亿美元,环比增长2%。这初步逆转了2015年二季度以来外债总规模持续下降的态势,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外债去杠杆进程接近尾声。

3. 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直接融资占比提升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目标,具体为13%左右。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今年前10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在12.20%-13.40%之间。截至2016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52.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

从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结构来看,2016年1-10月直接融资(企业债券融资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规模3.92万亿,相比2015年同期增加1.23万亿。其中,2016年1-10月企业债券净融资2.85万亿,比去年同期多0.72万亿;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07万亿,比去年同期多0.52万亿。

据计算,2016年1-10月直接融资占比为27.31%,相比2015年同期提高5.76个百分点。实体经济通过直接融资的比例有所提高,表明融资结构有所优化。

2015年1-10月表外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规模为-1123亿,相比2015年同期减少3391亿。表外融资下降一定程度上会减少融资风险,缩短融资链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

二、蛰伏中“调结构”

根据银监会分类,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包括2家政策性银行及1家开发性金融机构、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家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数量较多的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外资法人金融机构、企业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机构。2016年银行业发展有如下几个主要趋势:

1. 银行业总资产突破200万亿

根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2016年3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首度突破200万亿大关。截至2016年9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222.9万亿元,相比2011年末翻了一番。

从增速看,2016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增速为15.67%,增速与去年持平。增速相对平稳,与2012年、2013年相比还上升了2个百分点,但相对2010-2012年的平均增速下降了3个百分点。

资产增速下降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基数不断扩大,银行业资产很难长时间保持高速增长。二是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换挡,实体经济贷款需求下降,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贷款)难以高速增长。三是银行业竞争加剧,互联网金融分流部分银行存款,由此制约了银行负债规模的增长。一般而言,资产规模受制于负债规模,存款减少也给贷款规模扩张造成压力,进而影响商业银行资产扩张。

分类别来看,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增速分化。其中,2016年前9月资产增速由高至低分别为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增速分别为23.98%,16.72%、14.89%、8.3%。不过,城商行、农商行资产增速和以前年度增速持平,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资产增速相比以前年度有所降低。

从具体银行来看,截至2016年9月末,工商银行以23.64万亿资产规模居首位,资产规模前10位名单详见表2。与2015年末相比,2016年9月末股份行资产规模位次发生较大变化。其中,兴业银行超越招商银行成为股份行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民生银行超越招商、浦发、中信成为股份行资产规模第二的银行;浦发列股份行资产规模第三,招行列第四。

2. 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放缓至2%

根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32万亿,同比增长2.82%。利润增速相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但相比2012-2014年同期下降十余个百分点。

从上市银行公布的数据来看,城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润增速要高于大型商业银行。2016年前三季度,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的利润增速已不足1%,分别为0.52%、0.53%,建设银行同期的利润增速也仅有1.35%。

利润增速下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受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业净息差收窄。银监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净息差为2.53%,2016年第三季度净息差为2.24%,下降19个BP。这将对银行盈利带来不利影响。二是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增速向中高增速转变,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不良贷款拨备计提增加,消耗了部分利润。

3. 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76%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49万亿,相比2015年末增加2195亿;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6%,相比2015年末增加0.09个百分点。

从上市银行的数据来看,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016年三季度末,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高,不良率分别为2.39%、1.87%。

从近年数据来看,2011年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2016年9月末的不良率(1.76%)相比2011年9月末的最低点(0.90%)几乎翻了一倍。经过“四万亿”刺激后,宏观经济短暂回升后持续下降:经济增速从2011年一季度的10.2%降至2016年第三季度的6.7%,其间钢铁、煤炭、水泥等“强周期”行业企业盈利困难,偿付能力下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

同时,新增不良贷款在地域、行业上扩散蔓延比较明显,从钢铁、煤炭等行业扩散至相关贸易、制造业行业,从山西等资源型省份扩散至其他省份。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2016年全国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应有部分“僵尸企业”出清。同时,企业逃废债问题加重,个别地区信用环境恶化,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压力。

目前市场关于不良贷款率是否出现拐点的讨论较多,但是普遍认为商业银行不良拐点到来还为时尚早。从趋势上看,银行业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仍然比较大。2016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3.48万亿,同比上涨23.60%;三季度末,关注类贷款占比为4.1%,创历史新高。在宏观经济下行、企业盈利能力降低之时,关注类很可能转化为不良贷款。

4. 拨备覆盖率持续下降

根据银监会的数据,截至2015年9月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75.52%,相比2015年末下降5.66个百分点。从近年的数据看,拨备覆盖率从2012年的峰值(295.51%)持续下降,2016年三季度末降至175%,但仍高于150%的监管红线。

因为宏观经济下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同时叠加不良贷款上升的因素,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下降再所难免。从上市银行的数据看,2016年工行、中行、建行的拨备覆盖率均出现过低于150%的情况。

具体而言,工商银行2016年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41.21%、143.02%、136.14%;建设银行2016年三季度末拨备覆盖率为148.78%;中国银行一季度末的拨备覆盖率为149.07%。此外,交行、民生、光大、中信三季度末的拨备覆盖率处于150%-160%的区间,接近150%的监管红线。

目前,市场也在讨论降低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的标准至120%,但银监会尚未正式下发有关拨备监管指标的放松指引。

5. 按揭贷款成为银行贷款主要投向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16年1-10月居民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主要为居民按揭贷款)为4.69万亿,相比2015年同期高2.26万亿,创历史新高。从占比看,2016年1-10月居民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同期新增信贷的比重高达43.37%,相比此前最高值还高18个百分点。

按揭贷款成为银行贷款的主要投向,几乎撑起银行新增贷款的“半壁江山”。在2016年部分月份,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四分之三,如4月、7月、10月,占比分别为77.03%、102.96%、75.01%。

在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明显提升的情况下,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扩大投资)占比下降。2016年1-10月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占比为30.36%,低于2008-2015年间的均值7个百分点。二者“一降一增”反映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企业部门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仍弱。在民间固定资产增速“断崖式”下跌的背景下,企业部门信贷需求不足,银行将大部分新增信贷投向了住房按揭贷款领域。

从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来看,2016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新增住房按揭贷款2万亿,占新增贷款的比重为46.58%,比2015年同期高出15个百分点。其中农行的该比例最高达64%,建行(新增住房按揭贷款占比62%)紧随其后,招行居第三。兴业、中行、工行、中信按揭贷款占比在40%-60%之间,浦发、民生、交行的该比例在30%-40%之间。

6. 四大行员工总人数首度减少

在员工数量、物理网点的变化方面,选取四大行作为考察样本。根据财报整理,截至2016年6月末,四大行员工合计162.34万人,相比2015年末减少了2.53万人。这是四大行自2007年公布该数据以来员工数量首度减少。

从近年的数据看,2012-2015年间四大行员工数量还在增加,但是增速呈下降趋势。2012年-2015年间四大行员工总人数增速分别为4.32%、3.61%、2.59%、0.75%

具体而言,2012-2015年间,中行、农行及工行员工连续稳定增长。2012-2014年间,建行员工数量也稳定增长,2015年则较上年减少了3138人,下降幅度为8.4%。

截至2016年6月末,四大行员工数量均出现减少趋势。其中,中行较上年末减少6881人,降幅约为2.2%;建行较上年末减少6721人,降幅约为1.8%;农行较上年末减少4023人,降幅约为0.7%;工行较上年减少了7635人,降幅约为1.6%。

在上一轮经济周期,银行业在各行业收入较高。但在当前经济下行周期、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业利润增速下滑,叠加国有企业降薪因素,银行业员工离职较多。多家银行在年报及中报中也提出主动减员以压缩人工成本。

随着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客户对物理网点及人工服务的需求下降,电子渠道替代率上升。这将导致银行人工需求下降,相应收缩物理网点。

据四大行年报数据,2012-2015年间中行、建行和农行的物理网点均有增加。同期工行物理网点数量有增有减,小幅波动。截至2016年6月末,农行、建行物理网点相比2015年末小幅增长。中行、工行物理网点均出现减少。其中,中行网点减少73家,工行减少了65家。

社科院副院长蔡昉11月预测称,“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限是6.2%,上限是6.7%。展望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诸多市场机构预测宏观经济增速在6.5%-6.7%之间。2016年经济增速能够稳定在6.7%,主要受房地产市场的支撑。而在中央政府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情况下,2017经济增速可能会下滑至6.5%左右。

三、2017年银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在上述背景下,未来一年银行业很可能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 净利润增速可能进入“零时代”

2016年宏观经济增速很可能是6.7%,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为2.8%。中国银行根据相关数据测算称,经济增长是影响银行盈利能力最重要的因素,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速将下降9个百分点左右。按此测算,如果2017年经济增速为6.6%,则商业银行利润增速将不足2%;而如果经济增速为6.5%,则利润增速将只有1%。除工行、农行外,将有更多上市银行在2017年利润增速不足1%,步入“零时代”。

2. 不良率可能进入“2时代”

中国银行测算称,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增速存在稳定的相关关系,且可能存在明显的加速特征,即当经济增速持续下降时,信用风险的释放速度将有所加大。2016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6%,相比2015年末提升0.09个百分点。2017年经济增速放缓趋势未变,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可能上升,逼近2%。除农行外,将有更多上市银行不良率超过2%。

3. 在不良贷款上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还将持续下降

除工行、中行、建行外,将有更多的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跌破150%的监管红线。

4. 个人信贷或将持续增长

银行业人士表示,因为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下降,个人按揭贷款仍然是银行最重要的信贷投放领域。这一趋势很可能在2017年持续。从目前的宏观环境判断,2017年宏观政策很可能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将是重要支撑。因此,2017年初月份对公贷款规模依然会惯性冲高,但二季度后逐步回落。

5. 更多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民营银行试点始于2014年,首批设立五家,分别为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民商银行、华瑞银行、金城银行。2015年银监会官方表态称,民营银行申设不再设限,成熟一家审批一家。2016年3月,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要按照成熟一家就设立一家的原则,来推进新设民营银行的工作。2016年相继有重庆富民银行、四川希望银行、湖南三湘银行获批。预计2017年将会有更多民营银行获批,进入银行业的民间资本增加。

6. 城商行、农商行A股“上市潮”

2016年,江苏银行、贵阳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常熟农商行、江阴农商行、无锡农商行等7家城商行及农商行登陆国内资本市场。时隔九年之后,A股市场迎来城商行、农商行的“上市潮”。根据中国证监会截至2016年11月24日的数据,吴江农商行和张家港农商行已通过发审会,微商银行、威海银行、兰州银行、青岛农商行、浙江绍兴瑞丰农商行处于上市受理程序中,已在香港上市的哈尔滨银行、盛京银行也处于上市受理的程序中。其中部分银行或将在2017年在国内资本市场陆续挂牌上市。

四、几个热点问题讨论

1. 轻型银行:银行如何将资产规模与利润脱钩

所谓“轻型银行”,是指商业银行建立资本消耗少、风险权重低、风险可控的资产与业务体系。

换句话说,商业银行摆脱以往依赖“融资(补充资本金)-放贷(扩大资产规模)-收入增长(实现收入增长)-再融资”的传统发展模式,实现在脱离资产规模扩张的情况下,银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却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一个显著变化是,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代表,利润增长开始与规模增长脱钩。

前三季度中,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均收缩了资产规模。其中,招商银行三季度末资产规模比去年末增长仅1.63%,为增速最低的上市银行,但其净利润在股份行中排名首位。中信银行、平安银行三季度资产规模也分别减少652亿元、97亿元。

从收入结构看,则表现在将信贷等“重型”资源转移到零售银行这一各家商业银行转型的方向上来。对于公司金融而言,则严控信贷风险,将战略重点转向交易银行、投资银行等专业业务领域。

具体来看,美欧日等利率市场化成熟市场中,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占比已达40%以上。但是国内银行主要以对公业务为主,零售业务对收入和利润的贡献总体偏低。

但是,以股份制银行为代表,各家银行都在开始向零售转型。笔者在参加一家股份制银行股东大会时,该行董事长现场对股东表示,以前的时候,没人看得起在深圳蛇口的招商银行。但现在,在零售金融方面,招商银行是其学习和对标的榜样。

从数据看,平安、民生、光大和中信等股份行零售业务收入占比均超过25%,但利润贡献仍偏低,部分银行零售利润占比不及20%。占比较大的招商银行,2016年上半年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占比47.11%,利润贡献60.26%,充分体现了零售业务对其的重要性。宁波银行和常熟农商行零售业务利润占比也突破30%。

对公司金融而言,国有大行中的交通银行,股份制银行中的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均组建交易银行部或推出交易银行品牌,将现金管理业务、贸易金融、跨境金融和并购类金融业务重组到一起。其转型思路来源,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投行业务崩塌,但交易银行稳健发展的经验教训。就现实而言,却是对公业务不良上升,是“好企业提前还贷、不良企业不还贷”背景下,银行转型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2. 银行委外2016:债券+策略增多,公募大赢家,券商集合产品越发主流

2016年无疑是委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一年。

所谓委外,是指委托人将资金委托给外部机构管理人,由外部管理人按照约定的范围进行主动管理的投资业务模式。

自2014年始,以工行为代表的大型银行已经开始尝试委外投资,并初探FOF(基金的基金)和MOM(管理人的管理人)的管理模式。从2015年开始,伴随着银行理财规模的膨胀,委外市场加速扩大。今年以来,城商行和农商行成为市场各类专业投资机构争相抢夺的委托客户。

就委外市场的规模,很难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今年上半年,根据不同券商的测算,规模在3万亿元到逼近20万亿不等。测算的方法,一是大机构调研,一头从委托方,即银行,另一头从受托管理机构来进行统计(只能统计大机构);二是从投资标的债券,来进行估算。比如,银行理财投向债市的,大概有多少比例为委外,但银行自营资金很难做出这个统计。

不管是委托人,还是受托管理人,都出现了一些业务策略分化。当然,大部分机构仍处于较快的扩张过程中,但也有一部分银行实际并没有完成年初的委外比例规划,有银行已经和管理人及投顾签订意向协议,但迟迟没有放款。也有券商管理人已经基本停止新增规模。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今年债市违约风险增加,且收益不断下行。同时,银行依然困惑于如何挑选优秀管理人。

今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委外市场在投资策略、委托人和受托人类型,以及合作模式上都呈现出一些特点,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在投资策略上,“债券+”策略明显增多,具体表现为“债券+打新”、“债券+定增”等,比例一般是债券投资在70%以上。根据约定的可投资范围,业绩基准设定自然不同,但从今年年初至今,整体上业绩基准下调了100个基点以上。按照银行较为主流的委外要求(包括评级、久期限制等),从年初到目前,投资标的单纯为债券的委外业绩基准大约是从5.5%下降到了4.2%。

从市场主体来看,蓝海市场存在于城商行和农商行,大行的增长潜力相对有限。中债登2016年半年报显示,国有大行理财规模为9万亿元,增速为7.27%;股份行理财规模为10.89万亿元,增速为8.25%。根据半年报,工行、农行、浦发和兴业理财规模较去年均出现负增长。城商行规模为3.74万亿元,增速为16.88%,农商行理财规模为1.44万亿元,增速为44%。

股份行中,招行的理财规模最大,且仅次于工行。截至6月末,其债券委外规模为2300亿元,占债券投资的25%。其他股份行的委外规模均远低于该水平,一般在1000亿元以下。可预见的是,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委外规模并不会有太大的增长,且会更多采用FOF和MOM的形式。

而从受托管理机构来看,今年无疑是券商和公募基金的“好时候”。尤其是定制公募基金的兴起,今年8月以来出现了大批定制公募基金产品,单只规模就可超百亿元。

作为管理人,受托资金“管不过来”的现象值得关注。对于委托人而言,如何选择投顾仍然是个难题,私募机构和投后管理系统市场都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从合作模式上来看,正是由于城商行和农商行越来越多地成为委托人,而他们的委托资金又相对较少,甚至不超过亿元,所以今年委外市场上出现了大量集合资管产品。简单可以理解为,券商资管为银行客户定制了一款产品,由多家银行来认购。对于券商资管而言,在资金面波动且趋紧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出现流动性管理问题,在本息兑付日无法按时兑付,该现象也值得市场关注。

投顾机构以自有资金出资,为受托资金做安全垫的做法也有减少趋势。整体而言,过去银行强势地位有所松动。

3. 银行业科技趋势:人工智能取代人工?

未来的银行长什么样子?银行网点会消失吗?

随着互联网、移动手机的普及,传统银行的业务形态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过去银行倚重的物理网点,现在却日渐成为其“包袱”。

银行加大ATM(自动柜员机)、VTM(远程视频柜员机)的投放,部分分流了银行网点柜员的工作压力。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的兴起,则让银行网点的人数大幅下降。工行方面曾统计,已有三分之一的客户基本不去网点,而是通过互联网办理业务。

近一年来,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多家银行推出智能业务机器人。除了卖萌、寒暄之外,业务咨询、产品销售、开户办卡等非现金业务均能办理。民生银行的机器人“ONE”可支持的业务类型达40余种,基本上所有的厅堂常规业务都能办理。该行人士介绍,未来其还能实现客户识别、远程监控、厅堂管家等功能。不少人惊呼,大堂经理要下岗了。

智能客服也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客服的工作岗位。“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不是解答问题,而是向客户主动营销了。”一位股份制银行客服人员介绍。

这些仅仅是最表层的体现。在银行中后台系统,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机大战”也正在上演。

银行信贷方向正在转向,小额、分散的个人消费信贷日渐成为多家银行的重点方向。“若还像以前的业务流程那样,对每一个几千元甚至数万元的贷款客户进行详尽的实地调查,这个成本对银行来说是很不划算的。”一位股份制银行业务负责人介绍,大数据使得智能信贷成为可能。

“短期内很多颠覆性技术看来不会太快,但是稍微长远些千万不要轻视,可能一旦那些临界点突破以后,包括政策、数据和技术层面,新技术来的会很快。”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表示。

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面,银行早已进行技术储备。

近期,中国平安、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就相继加入R3区块链联盟。洪崎介绍,民生银行已经与物联网公司开展合作,利用区块链在票据和国际业务领域做一些内部试验。

近日,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联合科技公司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基于双方的数据及数据挖掘技术,提升精准营销获客、差异化定价、快速响应能力,并且根据外部情况自动学习。

从民营银行逐步放开以来,包括微众银行、网商银行都是没有实体网点的互联网银行。新希望集团与小米联合发起的四川希望银行也计划走“互联网银行”的道路。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传统银行物理网点成本较高,且习惯以服务国企和大型企业为主,对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不足。互联网银行一开始就不要太多网点和人员,大大节约开支;同时尽可能走轻资产路径,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客单成本,为白领、农民、城市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企业服务。

尽管当前互联网银行受限于远程开户等监管规定,多项业务进展未及预期。但可以畅想的是,这已经与千百年来的票号、柜台等有了质的飞跃。

随着未来人脸识别精准度的提升,大数据应用的普及,可以畅想,智能化、随时随地的银行服务将触手可及。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请先登录| 注册

新浪微博快速登录腾讯QQ快速登录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 欢迎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财富成都立场。 
最大支持255个中英文字符 
全部评论() 最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得每日精选资讯
官方微博

更多>>最新资讯
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是啥?
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是啥?

内卷这个概念的内涵很丰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普及和传播知识,我参考了相关的信息,把我个人的粗…

为什么90后、00后不服管?可…
陈春花:企业需要具有增长型思维…
沈南鹏:带着公益心去投早期
科创板公司参与设立产业基金 上…
迪士尼为何能不断打造深受喜爱的…

广告位空缺中,如有需求请联系站长

更多>>热门资讯
5G时代的通信会有哪些颠覆性创…
5G时代的通信会有哪些颠覆性创新?

对于行业来说,5G+也许会带来很好的投资机会。

寒冬?产业互联网的春天才刚刚开…
史玉柱:所谓的“成功学”,都是…
数字化时代,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
制造业要不要来西部?
大数据营销不能自作聪明!
推荐服务Recommend Service
深入财富成都
创业交流
交流站
案例
人物
故事
新蓉商
智库分享
专栏
TA说
分享
成都头条
快报
奢华人生
热点话题
读图
财富论坛
最新动态
关注500强
孵化器
官方发布
天府新区
天府快讯
政策
组团
会员服务
智慧社区
推荐服务
合作伙伴
帮助中心
关于我们
RSS订阅
网站地图
加入我们
寻求合作
寻求报道
常见问题解答
投资项目库快捷导航
[{"url":"http:\/\/www.chengduvip.cn\/","img":"http:\/\/chengduvip.cn\/data\/upload\/photo\/Banner\/2022\/11\/b\/638079e33bb0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