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分享:谷歌今年抢了苹果的风头。当苹果哑火时,谷歌突然宣布推出自己的笔记本Pixel,并再度炒热代表该公司未来计算愿景的谷歌眼镜。 谷歌如何实现对苹果的反击,成为成为人见人爱的科技公司? 相信刊发在BusinessInsider上的"谷歌是如何抢了苹果的风头,成为人见人爱的科技公司?…
智库分享:谷歌今年抢了苹果的风头。当苹果哑火时,谷歌突然宣布推出自己的笔记本Pixel,并再度炒热代表该公司未来计算愿景的谷歌眼镜。
谷歌如何实现对苹果的反击,成为成为人见人爱的科技公司? 相信刊发在BusinessInsider上的"谷歌是如何抢了苹果的风头,成为人见人爱的科技公司? 能给读者一些启示。"
其无人驾驶汽车也不再是人们嘲讽的笑话,而成为令人信服的技术。谷歌此前一度被看成是一家想法不错但动作笨拙的科技巨头,但现在看起来是一家干练、专注的公司,已准备好在未来的科技领域取得成功。(原文来自BusinessInsider,由搜狐IT翻译)
相反,被认为是创新机器的苹果,现在多数人眼中已成为一家老旧不堪、毫无新意、随波逐流的公司。这一点就反映在两家公司的股价上:从年初至今,苹果股价已经下跌了15%,与此同时谷歌则上涨了13%。谷歌的股票成为了更好的投资选择,因为其搜索业务成功抵抗了几次危险其市场地位的致命攻击:
?Facebook并没有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有威胁。
?移动设备并非人们恐惧的那样,况且谷歌拥有安卓平台,并占有90%的移动搜索市场。
?拉里佩奇(Larry Page)并没有什么疯狂的举动。就算有过--请见摩托罗拉的例子--风险也始终在掌控之中。
?美国政府在监管方面已经给谷歌开了绿灯。
?微软Bing没做什么能够威胁谷歌搜索业务的事情。
从更宏观的层面上讲,谷歌已成功将自己定位成一家必将在科技下一波浪潮中大显身手的公司。从安卓系统,到无人驾驶汽车、谷歌眼镜,全世界都相信,谷歌统治市场的形势十分有利。
保密 vs 公开
谷歌今年能抢过苹果风头一个很大原因是,两家科技公司所采用的发展策略不同。苹果是非常封闭的,在发布一款产品前,市场是不会见到这款产品的。而另一方面,谷歌却不担心告诉整个世界他们正在开发什么产品。这也是我们现在能够获得有关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和谷歌眼镜更多详情的原因。
两个产品都还没有制造出大部分消费者可以购买的现实成品,但谷歌觉得无所谓。谷歌希望人们能够看到他们目前正在开发的产品,变得兴奋起来。就我们所知道的来说,苹果也有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也有可能正在测试苹果眼镜。可能苹果觉得这些产品还有缺陷,或者当这款产品可以拿到市场中出售时,苹果才会准备宣传苹果眼镜。
苹果不再公开场合谈论他们目前正在开发的产品,这一点让我们觉得苹果现在仿佛是有点生气了。毕竟,谷歌鼓吹的产品很大程度上依旧是理论假设。如果不是理论假设的产品,那么就是就是抄袭苹果已经推出的产品。比如,The Pixel笔记本仅仅就是一个显示屏更漂亮的的MacBook,搭载的操作系统更糟糕而已。即使是谷歌所做的宣传视频,看上去也是抄袭了苹果产品的宣传视频。
无人驾驶汽车有自身优点,但是目前还不清楚这个世界是否真的准备好了。美国人喜欢自己开车,想要让无人驾驶汽车走进他们的生活,可能还需几年的时间。
谷歌在眼镜工程上下了功夫。一些人已经亲身体验过这款产品,但对于谷歌的大多数员工来或者挑选出的开发者来说,他们还没有使用谷歌眼镜的切身体验。谷歌表示,他们将会在今年发布谷歌眼镜,但是目前的零售价为1500美元。鉴于人们现在还需要智能手机来工作,因此这一价格显得很贵。
潜力
在苹果看来,并不是所有谷歌这些发明都会赚钱。苹果股价下滑,因为投资者认为其利润率已经封顶,目前正在下滑。但是,苹果每个季度的利润却几乎跟谷歌的营收持平。
但这一点正是苹果遇到的难题。苹果不会再拥有像iPhone这样赚钱的产品。iPad的赢利能力也不如从前。无论下一款产品是什么,苹果发布TV也好智能手表也好,都不会达到iPhone和iPad一样的销量和利润水平。
对于谷歌来说,市场十分开阔。唯一真正赚到钱的就是搜索,现在有机会从这些新发明中赚更多的钱。这样看来,谷歌的利润潜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酷 vs 更酷
事实上,这也是谷歌盖过苹果风头的原因。谷歌正在向用户推广一个梦想,一个技术世界"梦"。在这个梦中,当机器人开车带你去杂货店时,信息可以通过神奇的眼镜传输。苹果现在没有推广任何东西,除了已经推出三年的iPad和面世六年的iPhone。尽管这些产品很伟大,但人们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
苹果的DNA里面没有在公众注视下去创新并推销一个"梦想"这种事。苹果买的是"现实"。曾几何时,那个执掌苹果的家伙用现实扭曲立场让苹果产品更酷,而现在苹果的CEO并没有这种魔力。
因此,现在看来,谷歌要比苹果更酷。但并不意味着这种局面会一直持续下去--苹果在今年也有可能会有一些动作出来--不过目前看情况就是如此。
财富成都编辑部提示:智库分享栏目文章,为
财富成都智库、专栏作者及资深会员撰写或推荐分享的内容,目的在于促进投资、创业者们的交流和发展。好东西大家共分享将更具价值。
财富成都智库欢迎就此话题撰写、分享更多商业智慧。如果因此侵害了作者本人或相关方的意愿,请您及时告知,我们将暂停分享。(责编: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