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的发展中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在追求国家的现代化、参照发达国家的理论,从他们的失败和问题当中可以解释得很清楚,但是根据这些理论来制定政策成功的例子那么少?
财富成都热点关注:本文源自林毅夫于11月18日“2017年中国经济学奖颁奖盛典”的演讲实录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在今天这样一个盛会,我个人感到特别荣幸,能够在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致辞之后,作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一员讲几句话。首先我要祝贺邹老师和晓红获得2017中国经济学奖这样一个在中国被认为是推动理论方法创新最重要的奖项,也要感谢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组织了这样一次活动,推动经济理论方法在中国的创新。
我们知道,之所以会有理论创新,是因为现有的理论不能解释新的现象。中国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所出现的现象可以说是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我们认为它是奇迹,就是因为不能或者很难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
1978年,中国刚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候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当时的人均GDP连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平均数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1978年到去年的三十八年,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百分之九点六,可以说在人类经济史上还没有出现过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正是由于这样的增长,中国有七亿人摆脱了国际上一天1.25美元的贫困线,对人类的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还是过去四十年来唯一没有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国家。
为什么会这样?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用他的话来讲,中国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用现有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没有用现有的理论指导,改革开放过程当中采用的一些办法按照现有的理论来看都是错误的。比如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采取的是所谓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那些没有效率的国有企业继续给予保护补贴,为了保护补贴这些没有效率的国有企业,经济当中还保留了非常多的扭曲和干预。当然,中国也开放了一些新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比较优秀的产业的准入,并且设立了经济特区和加工出口区等等。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也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还有拉丁美洲和非洲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都在改革开放。当时国际上主流的共识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应该推行《华盛顿共识》所讲的私有化、市场化、宏观经济稳定自由化,应该一次性地把这些改革进行到位。这个比喻就是要从河的计划经济岸边向市场经济岸边过渡,一次就跳过去,不能分两三次跳过去,否则一定会跌倒。当时还有一个共识就是计划经济没有市场经济有效率,像中国这样渐进的、双轨的转型所造成的经济会比原来的计划经济更没有效率。但是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是过去的四十年当中经济发展最快、而且最稳定的国家。
中国转型所取得的成绩虽然用过去的理论来看不能解释,甚至是错误的,但是成功终有道理,把这些道理揭示出来的就是对理论的一个新的贡献。去年获奖的钱颖一、许成钢提出的M理论和U理论的差距就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功的道理的揭示,因为去年我不在,今天也利用这个机会祝贺钱颖一和许成钢获得中国经济学奖。
当然,理论只是几个简单的社会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现象可以用一个内部自恰理论来解释,实际的各种社会经济变量是无穷多的,别人也可以用其它几个社会经济变量的组合形成一个因果体系说明这个现象。也就是说,一个现象如果可以用很多理论来解释,这些理论都是内部逻辑自恰,到底哪个理论是真正解释这个现象的理论?或者说这些理论都可以解释这个现象,哪个是主要的贡献者,哪个是次要的贡献者,我想用理论模型本身是说明不清楚的,我们要分清楚哪些是真正解释现象或者主要的贡献因素,那么就要用严格的,根据数据的计量方法来检验。我们一方面要索取数据,另一方面也要创新合适的计量方法。今天获奖的邹老师、陈教授就是对计量方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学者,在这里再次祝贺两位。
我们推动理论创新的目的是什么?理论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现象,希望从这种认识当中能够改造世界,使我们有一个更好的世界。但是我们了解到,经济学目前的理论主要都来自于发达国家,这些理论在解释发达国家的现象一定有它的价值。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总是认为发达国家之所以成功、之所以发达一定有道理,把这些道理学会了,拿到发展中国家来应用就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赶上发达国家。经济学在中国被称为社会科学界的显学,不仅在中国是这样,在发展中国家也普遍是社会科学当中的显学。拿发达国家的理论来看发展中国家一般可以把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解释得很清楚,但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理论来做政策,成功的发展中国家是非常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民族主义风起云涌,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发展中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各自国家的现代化。这个过程当中普遍都是拿发达国家作为参照系制定政策,实际上二战以后的两百多个发展中经济体当中能够从低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台湾,一个是韩国,中国大陆到2025年以后可能会是二战以后第三个从低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发展中经济体。
为什么大部分的发展中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在追求国家的现代化、参照发达国家的理论,从他们的失败和问题当中可以解释得很清楚,但是根据这些理论来制定政策成功的例子那么少?成功经济体的主要政策在推行的时候经常从现有的理论来看是不正确的。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理论的适用性决定于理论的前提条件,来自于发达国家的理论无可避免地是以发达国家的条件作为明的前提或是暗含前提,拿这些理论到发展中国家应用,即使看起来现象相似,但背后的前提不一样,因此用这些理论来指导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实践经常就会出现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这样讲起来,发展中国家如果从经济学理论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非常需要来自发展中国家自己实践的理论创新。我想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推动在中国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它的重要意义是根据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转型国家的现象提出的理论,不仅能够比较好地解释中国为什么成功,以及为什么成功的过程当中还有不少问题,也会对目前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所生活在的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解决会有比较好的参考价值。
记得在1995年中国最重要的一本经济学杂志《经济研究》创刊四十周年,我应邀写了一篇祝贺文章,标题是“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我倡导中国的经济学家应该研究中国本土的经济现象,然后用国际上标准的规范方法,包括数学建模以及计量检验来研究这些本土现象,这些本土现象所研究出来的成果就是对人类知识贡献的成果。
去年获奖的两位和今年获奖的两位基本上是沿着这个思路的践行者,也是佼佼者。在那篇文章当中我还做了一个预测,二十一世纪中国很可能会变成全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二十一世纪很可能在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当中会出现很多世界级的经济学大师。当时我做出这样的预测是根据我认为经济学理论无非就是一个简单的逻辑体系,而且理论是越简单越好,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说一个理论的贡献比另外一个理论的贡献重要?因为它们都是简单的逻辑而已,其实理论贡献的重要性决定于其所解释的现象的重要性,如果这个现象重要,解释这个现象的理论是真正揭示这个重要的现象的重要理论。
什么是重要的现象?发生在重要国家的现象就是重要的现象。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建立了现代经济学以后,十八世纪末一直到二十世纪初,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是在英国,做出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绝大多数是在英国的英国人或者在英国工作的外国经济学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以后对经济学做出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绝大多数都是在美国工作的美国经济学家和外国经济学家。可以说二十世纪初以前世界经济学研究中心在英国,到现在为止,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在美国,原因是工业革命以后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英国是世界的经济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来。
什么是重要的现象?出现在经济中心的现象就是最重要的经济现象,随着这个重要经济现象的转移,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也在转移。我们知道只要中国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中国在2014年已经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如果按照市场汇率计算,很有可能到2025年中国也会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占到全世界的百分之十八,我想到2025年会超过百分之二十,到2050年中国占全世界的经济规模很可能在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之间,中国会是世界经济当中最重要的中心,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也有可能从美国转移到中国。
今天大家很有可能是在这里共同见证这样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而且我相信这个新的时代对人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中国是从一个最穷的国家逐渐变成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将来会变成一个高收入国家,世界上现在大部分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一半以上是低收入国家,另外一半是中等收入国家,他们也都有现代化,成为高收入国家的愿望。总结中国的经验所进行的理论创新,并且发展比较好的办法来检验这些理论的贡献。
来源:腾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