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定时炸弹:债务压顶?

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援引作者孙骁骥的文章称,债务压顶最有可能成为来年中国经济的一颗定时炸弹,所有人都可能为此买单。

  财富成都热点关注(作者:孙骁骥)借钱买房的人危险了,你们亲手接过来的,是一个巨大的债务泡沫,这个泡沫背后是重复借债、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以及地方政府,一旦破灭,后果难以设想。”债务危机是2018年中国经济的最大隐忧,形势的改变意味着风险和机遇的到来,在这个投资转折点面前,谁最有可能成为最安全的人?


  近期颇受关注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说法,并且还提到削减工业产能过剩、控制货币供应等等,但会议的报告却没有着重提到中国债务的问题。一般来说,中国经济有个不成文的规律,那就是在最高级别的会议里,提得越少(甚至基本不提)的事情,实际上越重要。

  恰恰就是这个有意被忽略的债务问题,最有可能成为来年中国经济的一颗定时炸弹。

  1

  负债是刺激经济的兴奋剂

  但副作用需要有人买单

  近期,审计署发布工作报告称,去年中国地方整改违规举债金额超过253亿。但这个数字不过是地方整体债务当中的冰山一角。实际上,在大量所谓“不违规”的债务当中,是否能够按时偿还都存在很多疑问,这当中,省级和县级政府的还债压力最大。

  此外,中国的企业债务也是堆积如山。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中国的债务目前占GDP比率大约为259%,民间债务相当于GDP的210%。到2022年,中国的整体债务将进一步上升到GDP的327%。

  由于债务占比太高,加上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这些年不断降低,因此债务风险的压力日趋显现。包括德银等国际机构都在今年提出过警告,中国的债务风险是别国的三倍。假如中国爆发债务危机,会再一次直接引发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威力肯定大于2008年那次。

  在岁末之际,多方唱多中国经济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应该具有危机意识,从债务角度来思考来年的经济。要知道,在一个高负债的经济体当中,每个人都要分担一小部分整体的债务,以各种形式为整体债务买单。政府和企业的债务,说穿了不过是换了种形式的居民债务。

  我们先来简单梳理一下中国债务的类别。

  一般而言,我们把债务分为地方债务和企业债务。地方债务又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务,二是2014年以后升级地方政府代理县、市级政府发行的债务。两者当中,风险更高的是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

  至于企业债务,这也是近年被人们谈论得最多的“灰犀牛”。中国企业债务占总体债务比例将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内上升到200%,虽然总体而言可控,在建筑、房地产、采矿、钢铁等领域,却存在较大风险。

  假如中国地方债和企业债都清清楚楚、账本明白的话,即使负债率较高,也并不容易产生什么巨大危机。但问题就在于这些债务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而且债务十分不透明。因此,IMF在今年的报告中重点指出中国债务的风险之一在于:不透明。

  但这种被国际机构批评的“不透明”,其实也是一种中国特色。中国的债务并非现在才不透明,而是被一开始的游戏规则决定的,积累到现在,要让它变透明恐怕比登天更难。

  中国自1994年进行分税制改革,并在1995年通过预算法,重新配置了地方的财政权,导致地方收入减少,并且不列赤字,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债、不得进行债务担保。那么,地方政府为了融资,就只能建立新的管道。其方法就是以政府名义成立城投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和城建资产公司等,直接对城市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建设进行金融支持。具体的方法就是通过发债、银行贷款、票据等方法进行融资。

  对于已欠下的债务,主要是通过土地出让金等办法来偿还。因此卖地卖得越多越贵,偿债能力就越高,进一步借债的能力也越强。这个依靠土地价值升高不断循环的融资模式,也是中国房地产这十几年来价格暴涨的根源。

  在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第二年,所谓四万亿的扩大投资方案实行,其中,中央直接投资1.18万亿,地方配合筹集资金2.82万亿。自此以后,中国经济进入长达多年的“钱多”时代,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在“四万亿”中占比例更大的地方债务开始迅速积累。

  受到中国版“量化宽松”的直接影响,中国的企业债务这些年也在不断上升。横向国际比较看,一年前,我国企业债务率已超过131%,在10个主要发达国家和9个主要发展中国家中位列第一,远高于80%的全球平均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除了法国、西班牙、日本等国以外,其余发达经济体都远低于中国指标;在9个主要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是企业债务率增长最快、比率最高的国家。可以说,2008年以后,中国进入了经济增速越来越低,债务越来越多的时代。

  中国借这么多债有没有用呢?当然有用。但副作用也十分明显。

  在全民举债的刺激下,中国经济在08年的危机之后“领先世界复苏”,可以说,负债是这一次经济反弹的兴奋剂,在统计数据上收获了靓丽数字。

  但是,中国的GDP增速毕竟已经告别了两位数时代,这是无法被人为因素改变的市场规律。从2008年到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从9.6%下降到6.7%。依靠土地出让获得的红利越来越低,国企的经营回报率也在逐年降低。

  换言之,还债能力严重下降,同时由于之前借债的规定制订得过于宽松,于是导致整体的还债能力低于借债能力,债务泡沫迅速膨胀,经济的负担变得越来越重。

  2

  中国债务的鼓传花游戏还将继续

  众所周知,企业债和政府债,两者之间关系颇深。这是因为地方融资机构、地方政府、国企三者之间有密切往来。其中,经营效率低下的国企往往会是风险的诱发因素。国企一旦出现亏损、经营困难,那么地方政府不会坐视不管。但如果政府为国企买单,就会加重财政负担,而如果利用国有银行资金弥补国企亏损,就会加剧金融系统的风险。因此,面对巨额债务,经常会陷入两难境地。

  在这两者之外,还需要找到另一条道路来转移愈加严重的债务问题。

  打个比方:假如你没有任何收入来源,要还掉信用卡的欠费,应该怎么做?答案很简答,首先你要控制、减少将来用这张信用卡的消费,同时,你需要办另外一张信用卡,用第二张卡借钱,来偿还第一张卡的债。换言之,只要你有多于一个可以借债的账户,你就可以想办法将债务左右腾挪转移,用击鼓传花的办法把偿债日期永久往后推。

  这种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其实就是中国目前处理社会整体债务的方法。“地方融资平台”和“企业债券”这两张“信用卡”已经严重透支,如今必须启用第三张“信用卡”来暂时偿还前两张卡的债务。这第三张卡的名字,就是“居民债务”。

  中国所有的债务类别中,无论是地方政府债、企业债、还是整体负债,都属于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只有家庭负债领域,至少在统计数字上还暂时没有那么明显过高。

  据统计,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在2016年底达到44.4%。从历史经验上看,居民的杠杆率似乎并不是很高,低于日本、英国、美国的水平。从具体数字来看,中国的家庭债务增量在2015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在2016到2017年之间,居民负债突然暴涨,增量已超过两年前一倍以上。

  这两年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原本不高的居民债务激增呢?答案是两件事,第一是“去库存”政策造成的中小城市的房贷大量增加。与此同时,中国的消费贷兴起,实际上等于是以“消费”的名义,变向的将房产贷款发放给征信不足的购房者。

  去库存政策和消费贷款背后的数字是:大陆142家地产企业负债总量接近3.4万亿人民币,上市房企的平均负债率也已经高达96%。大量的去库存,本质上是帮助房企和国企“去债务”。这时候借款买房的人,等于是替企业和国家背起了债务。

  居民债务陡增的时间正好也是强制企业去杠杆、地方政府剔除不良债务的时期,其中的逻辑就比较耐人寻味了。企业和地方债务降,居民和普通人的债务增。这一减一增之间,就是我刚才说的:用一张信用卡暂时去偿还另一张信用卡的钱。

  此外,我们还看到中央对于地方债务的表态愈加强硬。例如,在去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预置案》的基本态度就是:中央不救助,地方自己处理。近日的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强调了这个基本的观点。债务的烂摊子,中央准备撒手不管,地方自己看着办。

  这其实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态度,明示地方政府可以有较大空间来自己寻找方法处理债务。

  可以想见,地方能够想到的削减债务的办法首选就是融资市场。中国的政企融资最屡试不爽的工具,就是中国的股市。过去,中国企业融资三大来源是:银行、股市、债市。如今,借贷成本升高导致企业不愿举债融资。于是纷纷转向银行借款。然而,银行不可能救助大部分的企业。要想高效、大规模的还债,只能求助于三条道路中的最后一条:股市。

  中国这些年的历次股市牛市,其中多少都有“为企业融资而上涨”的影子。与地方政府和国有资本利益相关的上市企业,能够包装关联上市公司,创造出各种业绩和利好消息,推动股价上涨。当债务问题已经很难依靠银行和债券解决的时候,股市必然就成为了一个重点选项。这意味着,主力笑、散户哭的剧情,明年或许又要上演。但这又何妨呢?专家们早就说过,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从政府视角来看,抵押贷款和其他类型消费贷款的增加,促进了家庭借贷和支出的增长,这可以平衡中国经济。而12月8日北京的一份声明也明确表示,为了维持基本经济增长,未来的财政目标是“有效控制”债务,而不是简单地削减债务。“纽约时报”对此评论说:如果借贷更多地来自家庭部门的话,中国更有可能会允许债务增长。

  2018年即将到来,债务压力却是不减反增。那些借钱买房的人危险了,你们亲手接过来的,是一个巨大的债务泡沫,这个泡沫背后是重复借债、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以及地方政府,一旦破灭,后果难以设想。相反,那些没有负债、财务状况良好的人有福了,债务的转移必然要以资本市场的泡沫为中介,这会是一个投资机会。

  在这个投资的转折点,拥有现金流并且能够及时入场并撤出的人,将很有可能跑赢财富马拉松的下一站。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请先登录| 注册

新浪微博快速登录腾讯QQ快速登录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 欢迎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财富成都立场。 
最大支持255个中英文字符 
全部评论() 最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得每日精选资讯
官方微博

更多>>最新资讯
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是啥?
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是啥?

内卷这个概念的内涵很丰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普及和传播知识,我参考了相关的信息,把我个人的粗…

为什么90后、00后不服管?可…
陈春花:企业需要具有增长型思维…
沈南鹏:带着公益心去投早期
科创板公司参与设立产业基金 上…
迪士尼为何能不断打造深受喜爱的…

广告位空缺中,如有需求请联系站长

更多>>热门资讯
5G时代的通信会有哪些颠覆性创…
5G时代的通信会有哪些颠覆性创新?

对于行业来说,5G+也许会带来很好的投资机会。

寒冬?产业互联网的春天才刚刚开…
史玉柱:所谓的“成功学”,都是…
数字化时代,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
制造业要不要来西部?
大数据营销不能自作聪明!
推荐服务Recommend Service
深入财富成都
创业交流
交流站
案例
人物
故事
新蓉商
智库分享
专栏
TA说
分享
成都头条
快报
奢华人生
热点话题
读图
财富论坛
最新动态
关注500强
孵化器
官方发布
天府新区
天府快讯
政策
组团
会员服务
智慧社区
推荐服务
合作伙伴
帮助中心
关于我们
RSS订阅
网站地图
加入我们
寻求合作
寻求报道
常见问题解答
投资项目库快捷导航
[{"url":"http:\/\/www.chengduvip.cn\/","img":"http:\/\/chengduvip.cn\/data\/upload\/photo\/Banner\/2022\/11\/b\/638079e33bb0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