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向新加坡取经。公园城市要美丽宜居,一个必要条件是尊重和保护生态本底,通过打造基本功能齐全的独立“城市”减少不必要的出行,从而降低拥堵、减少排放,提高生活宜居性。
财富成都热点关注(每日经济新闻 丨每经记者 江然 梁宏亮 谢孟欢)“我愿意打一个一千万元的赌,你找不到第二个山水相同的城市,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尊重和保护山水生态。”这两天,“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来到成都,参加公园城市规划建设专题研讨会。当前成都正在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到底应该怎么建?刘太格先生与我们分享了自己观点。
“每个城市都想做特色,而我想说每个城市最大的特色,就是自己的山水。”刘太格说,“我愿意打一个一千万元的赌,你找不到第二个山水相同的城市,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尊重和保护山水生态。”这两天,“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老先生被邀请到成都,参加公园城市规划建设专题研讨会。
新加坡是全球闻名的花园城市,刘老先生则是现代新加坡城市形态的“奠基人”。他来为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支招,令人充满期待。和以前一样,刘先生发言简洁、浅显易懂,朴实的语言蕴含深刻道理。而这些道理,也是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师最基本的遵循。
在他看来,公园城市要美丽宜居,一个必要条件是尊重和保护生态本底,通过打造基本功能齐全的独立“城市”减少不必要的出行,从而降低拥堵、减少排放,提高生活宜居性。
如他所述,城市规划并非一个单一学科,而是涉及到人口、资源、交通等众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尤其是人口,在讲解中屡次被提及。近来,成都正在进行总规修编,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如何管理好这2300万人口,又如何避免城市不堪重负臃肿不堪,刘太格先生与我们分享了自己观点。
刘太格正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 每经记者 张建 摄NBD:您在城市规划中谈到很多关于人口、关于人的观点, 那么在规划当中如何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呢?
刘太格:我们做规划的,就是在规划方案中体现许多城市功能。城市功能为谁服务?主要就是城市居民。所以需要考虑到城市居民需要哪些功能,也基本上就是生活上所需要的功能。在新加坡的卫星镇里面,有场所、公园、学校、商场等,没有污染的工业在小区里面也有。因为有些居民的父母可能是大学教授,但有些孩子不想读书,长大了怎么办,只能去工厂做工人。我们要考虑到多方面需求,这就是以人为本。
社会改变的这么快,是不是有可能做长期规划方案?我认为这是可能的。想一想人的基本需求,最近几百年有什么样的改变?这些基本需求还存在。所以我们做规划师的,重要的是理解人的基本需求,而且要把理解的东西都放在方案里面。
怎么放呢? 一是有正确的功能,有正确的尺度,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功能与功能之间的比例,比例要配合,还要放在适当的地方。
NBD:成都最新规划草案提到,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300万这个数字与京沪等量齐观。这是一个城市能级的提升,您认为人口扩大的必要性是什么?怎么避免成为“大胖子”城市?
刘太格:成都人口提到2300万,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做规划第一个要接受的大原则就是,没有任何政府有能力压制人口增长。因为如果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得很顺畅,它就需要更多就业人口、外来人口。除非不发展经济了、不需要增加就业岗位,所以我们得接受这个原则。
有人会问,是不是人口太多对城市不利,我觉得其实是有好处的,不过问题就是要怎样的处理大量的人口。所以我提出了星座城市的理念,把一个城市当成大家族来处理。比如北京的问题就是把五六个人的体重放在一个人身上,不能正常运作,现在要把五六个人的重量分到五六个人的身上。
从规划角度来讲,就是超大城市不要当成一个城市来看,要当成一个城市群来看,每个“城市”在300万-500万人口左右。每个“城市”功能高度齐全,居民不用到处跑,相互之间还有一种互补作用。我也建议成都,不要只当成一个城市,而是要当成多个城市。比如把天府新区人口最好做到四五百万,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独立“城市”。
NBD:那么要让外来人口,甚至老城区人口在新区安家,如何通过规划实现?
刘太格:没有必要一来就考虑这点,首先把环境、生态做好。道理很简单,因为人是很理智的动物,如果老城区拥挤,这里环境很好,又有就业机会,他自动就会过来。其实也有一个小动作需要做,天府新区要部分解决成都现有的拥挤问题,在房屋的供给方面要达到一个完善的平衡,如果说需求大于供应的话,房价就会不合理,如果供应大于需求,对城市发展也不太好,要做一个平衡。
NBD:人口和经济密不可分的,天府新区在打造独角兽岛,目的也是为了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您对独角兽岛未来的发展是怎样看的?
刘太格:独角兽是天府新区里面的一个成员,我觉得成都市绝对有条件促成独角兽的发展,这个选址我觉得也会吸引不少科学家和企业来。不过要在规划方面做得合理,对于这些高端的科学家来说,他们的选择是非常多的,因此要把规划和坏境做好,甚至于比别人更好,他们就会来。
采访现场 每经记者 张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