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怎样让想干活的官员有好下场?

你如果要深入研究政治学的话,必须了解政府。我觉得比较遗憾的是,中国的学者,多数根本不了解中国政府。
  财富成都智库力荐(原创: 陈为  正和岛)浙江省余姚市郑洋村。
  这是郑永年如今身份证上的户籍地址,也是生养他到19岁的地方。

  因为多年来他在报章专栏上的署名一直是域外的职务,至今有很多人误以为这位中新两国领导人的座上宾、享誉中外的中国研究专家是新加坡人。而他自嘲,自己只是一个中国乡下的“无地农民”。

  他的父母就是农民,他们目不识丁,生养了众多孩子,郑永年只是其中的八分之一。他本来也有可能沿袭祖辈的艰辛生活,但他幸运地考上了北大,人生轨迹从此改变。此后,从北大到普林斯顿再到哈佛,然后是诺丁汉大学终身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不管学生时代还是研究生涯,一路都是高高在上的顶尖学术机构。

  但骨子里,他依然保持着农民式的务实和勤劳。他不热衷于和国内的知识界同行交流,在他看来,很多人离书本很近,离现实很远,“既不了解西方,也不了解中国”。而他虽然长年在国外,精神却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他每个月回中国两趟,少量的会议论坛之外,大多时间下到很多基层去走访调研。而在新加坡,每个工作日,他在书房里指点江山、笔耕不辍(至今已著述和主编了近80本中英文著作了);到了周末,则坚持徒步,在户外苦其心志,劳其筋苦,饿其体肤。他的微信“朋友圈”只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周日徒步日志,几张沿途拍摄的花花草草,再加上他在路上的遐想与深思。在这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长久坚持中,他会如愿获得他所说的“饥饿感、疲劳感和孤独感”。在他看来,这几种感觉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不可或缺,让人沉迷。

  作为一个60后,他目睹了改革开放整个历程。他赞赏邓小平的低调务实,只做不说。他也乐观习近平的大刀阔斧,雄心壮志。他认为,习超越了个人利益,有治理大国的大德,他会从李光耀、蒋经国等政治人物身上汲取一些营养,希望为中国奠定稳固久远的制度基础。

  这让人想起阿瑟·史密斯在《中国人的德行》中所述的中国人对改革的态度。第三种是,“中国需要改革,而且改革的成功几率还很大,关键是采取哪种方法。”郑永年就是这种人。而前两种,第一种,觉得中国没有改革的必要;第二种,认为改革肯定会失败,“对中国进行改革就像是用电流去刺激木乃伊的心脏一样”。这本书出版时,一场大变革尚未发生。在书中,史密斯称,当时的中国人有一种“东方人特有的冷淡和宿命观”,甚至是“连神都无法改变的愚蠢”。

  幸好,120多年过去,世界变了。

  中国已然走上一条新路,艰险又充满希望。

  5月20日中午,我在一场会议的间隙访问了郑永年。他对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基本乐观”,但也对看到的问题直言不讳:媒体上涌动的民族主义浪潮;政商关系仍是一个让官员和商人都有些头疼的难题;改革派官员的处境经常陷入被动,就像他们的前辈项南所说,“就好比是一个新疆姑娘,满头的’小辫子’让人家抓”……对此,郑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不得不说,他的乐观是有缘由的。就在访谈当晚,媒体上发布了一份激励干部的《意见》,这份中办文件几乎就是对郑建言的直接呼应。它明确提出,对干部的失误错误进行综合分析,对该容的大胆容错,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并强调要“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让锐意进取者“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访 谈:陈为

  中国知识界需要有出息

  问:您担任几个地方政府的顾问,也密集与中央和地方政府打交道,这会影响研究的独立性吗?

  郑永年:你如果要深入研究政治学的话,必须了解政府。我觉得比较遗憾的是,中国的学者,多数根本不了解中国政府。

  我这个人有一个特点,我从来不相信教科书。社会经济各个方面,我要自己去看。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中国政府也一样。当然,我也和其他国家的政府打交道,了解其他国家的政府。

  我觉得,做中国的政治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社会学研究,认识中国政府,这是起点。因为西方政府和中国政府,不是同一个概念,西方政府只是他社会里面其中一个角色。它有经济,有社会,有学术,是互相独立的,大学都是独立的。而中国(政府)不只是其中一个角色,而是所有的一切。去年两会期间王岐山就说过,中国是“广义政府”。这也不是说,他在提倡什么,其实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几千年来一直是这样,从来没有变化,只是说现在政府涉及的范围更广了。

  现在比较麻烦的就是,中国学者、学术界跟政府之间,鸿沟过于巨大,隔着一道喜马拉雅山。我们很多学者,为什么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因为对中国政府也好,西方政府也好,他们心目中政府的概念,都是从教科书上看来的。你如果不想认识政府,或者你觉得政府不重要,或者不存在,那就永远不要搞研究。这不是依附,而是你应当花大量力气,去了解政府怎么运作,这是最重要的。

  至于人家说我什么,不重要,我只是走自己的路。我不去过多关注人家的评论,我只跟自己较劲,自己评论自己。

  问:你怎么看待知识界目前的作用?

  郑永年:我觉得,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和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一直属于“被殖民”状态。他们学习西方,其实不了解西方,他们只读西方教科书。

  他们也不了解中国,西方任何的主义都解释不了中国,因为它是西方土壤上产生的西方视角的观察。我们首先要从西方既定的那些思维、思考模式中独立出来,要产生自己的“主义”。如果不能独立出来,永远不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现在我们没有知识体系,只是应用;没有原创,只有贩卖。正如商人要进化为企业家,我们知识界目前也只是商人,贩卖人家西方的那些知识。

  改革开放40年,我们经济界对世界贡献巨大,07-08世界金融危机之后,贡献率达到50%,近年来也超过30%,但知识界的成就却很零散。我们有任何大的创新吗?对世界知识体系,有多少贡献?世界上强大的理论武器,哪一个东西是我们的?在价值观领域,我们有话语权吗?

  为什么西方媒体力量很强大?为什么我们的东西对西方没有吸引力?这并不是说他们技术手段比我们高,我们的技术手段不比西方的差,而是因为它背后有强大的知识体系支撑。我们的媒体,各种技术、人才很多,但我们没有话语权,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知识体系,没有软力量,西方人一黑我们,我们就没办法。除了表示不满和抗议,还能做什么?所以我们弄来弄去,弄一个孔老夫子,都是传统的那一套。几千年之后,还是“吃”孔子。当然这个文化遗产很重要,但是毕竟近年以来,我们社会变化了很多,转型巨大,对不对?我们拿什么来解释自己?

  近代以来,中国的知识界,经常远远落后于政治人物。在几千年的传统里,知识的权力,一直是“士”这个阶层掌握的,帝王不过问。但是近代以来,从孙中山、毛泽东到现在的话语权,大都是领导人掌握的。领导人整天忙着治理国家,(知识分子)你的任务就是去研究现实,引导现实,你至少要走在领导人前面两三年,那你就有用。而我们的知识界,就是堕落成领导人讲话的论证。为什么呢?因为领导人治国理政,他们对实践充分了解,在实践中找到实践逻辑,所以他们的理论往往超越于知识界。我一直说,知识界有两大群体,一个就是敲锣打鼓,当吹鼓手,搞论证,光是吹牛拍板凳;另外一个,就是整天拿着西方的东西,委屈、抱怨、发牢骚。

  民营企业家应该进政府

  问:你有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就是让企业家参政,包括直接进政府任职。这有现实的操作性吗?

  郑永年:首先,中国古代就是这样。当然企业家参政以后,就不能再做企业。不能说,一边当部长,一边干着你的企业,这不行,西方也是一样。

  第二,经济很重要,而企业家是发展经济的主体。实际上,我们很多的领导人都是国有企业出身的,既然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可以成为政府官员,为什么民营企业的不可以呢?

  第三,丰富的经验非常重要。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你没有企业家的思维,你怎样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如果找一些毫无经验的高学位人士去做经济决策,你怎么弄?为什么中国监管系统老是出事情,因为监管系统那些人,根本没有从业经验。你看看美国,监管系统的官员大都是从被监管对象领域产生的。或者说,只有来自华尔街的人才有能力监管华尔街。

  近代以来西方那么快速的发展,就跟商人的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早期商人直接执政,自己制定政策以后,推动经济发展。我们说中国明清时代就有资本主义萌芽,其实更早在唐宋时期,资本主义的商业经济就发展起来了。早期也有商人担任政府重要职位的。不过,后来商人越来越被排挤出政治过程。中国“士农工商”的意识形态把“商”置于最不重要的地位。

  我们处理好政商关系,主要是要法律意义上处理好政商关系,不妨碍企业家参政。习近平说“当官不发财,发财不当官”的意思,是说不能两边都要,又要当官,又要赚钱,这当然不行了,这个要弄清楚。

  问:企业家从政,也涉及到一个动力问题。现在的官员,你觉得他们干事的动力怎样?

  郑永年:企业家从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清廉政府。新加坡高薪养廉,也有很多企业家参政的。企业家已经富裕了,他当官就是真的想干事,为人民服务。现在好多穷不拉叽的官员当官就是为了要钱、赚钱,养家糊口。你看英国,英国以前精英民主时代,就是企业家从政,政府非常清廉,很少有腐败。但现在不行了。

  中国内部权力配置的问题,跟西方的“三权”不一样,中国确立了自己的三权:决策权、执行权、监察权。很关键的是,要厘清三者之间的边界。即使在汉朝,当时规定监察权只能监察6个方面,除了这6个方面,就不能监察。如果监察权滥用,事无巨细的都可以监察,这个执行权还怎么运作?就废掉了。前段时间我看新闻说,某一个地方监察的人去办公室看,你有零食什么就是违规,这就过度了。

  同时,现在决策权集中了,就要特别注意民主性和科学性。我经常跑地方政府,往往看到一个政策还没有完,另外一个政策就来了,并且互相矛盾,不一致的地方很多。你让他怎么去执行?说明决策就没有充分考虑执行的问题,所以一些执行机构不作为,我们也很同情。夹在中间,该怎么行为?尤其是现在有些地方告状的人比干活的人还多,那你怎么干活?改革肯定是要动一下既得利益的,你一干活,既得利益都去告状。

  问:这么多年跑下来,你对中国官员的实际印象怎么样?

  郑永年:中国官员,我是接触比较多。其实想干活的官员不少,但是往往想干活的官员下场不好,我们没有保护改革的机制。

  我以前也建议过,应当制定一个《改革促进法》,因为要改革的话,一定要给官员一个试错的空间。因为没有一个改革能保证百分之一百的成功,主要看程序。比如,做了集体决策后,你根据行政程序做的,哪怕出一点错误,也不应当把他看成罪人,对不对?如果你不给他一个试错的空间,谁敢改?谁也不敢,谁也不想坐牢。尤其是监察系统起来了之后,大家谁都盯着你。

  比如说政商关系,以前整天在一起吃饭,现在一顿饭都不能吃了,不敢吃了。大家躲来躲去,那也不正常。新加坡就很少这种情况,都有规定,你这顿饭,午餐一人不能超过70新币,晚餐不能超过100新币。管你去街边吃,还是七星级宾馆去吃,超过这个额度,那你自己来就行了嘛。中国现在的官员,去一个比较好一点的场所,那你完蛋了,人家会把你祖宗八辈都翻出来。你要跟商人见面,要做事情,哪能不接触商人啊?所以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包括商人也是这样,我非常同情他们。

  现在有些官员确实不太干活了,当然也不那么腐败了,给小企业一些机会。有一些民营企业,有一点机会就起来了。企业小的时候可能不用跟政府打交道,稍微大一点,肯定要打交道,这样彼此才放心。而这一块,世界的先进经验很多,政商关系确实既影响企业也影响政府,我们立法部门真应该好好去看一看,学一学。

  过去的政商关系很糟,我们要确立一个新型政商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建立“亲”“清”的政商关系,亲近又清廉,这很好。但两者怎么界定,具体怎么做?需要有人去解释、去细化,这样才能落到实处。

  问:你怎么看毛振华事件、顾雏军案,以前一个大企业家好像随便能被一个小部门折腾?

  郑永年:产权保护当然很重要,如果没有产权保护,我觉得企业主永远只是商人,而不会有真正的企业家。企业家跟商人完全两码事情。

  你看中国古代人多聪明,士农工商,工商分开来的,西方从来没有这个分法,中国为什么有?因为商人就是唯利是图,工有点像企业家的样子,是工匠,去创新,创造原创性的东西比较多。

  如果没有产权保护的话,中国商人永远是商人,永远是唯利是图。美国的企业家,就是我要去征服人类,征服火星……而我们的企业,就是比钱,看自己是不是成功,企业是不是成功,把这个作为唯一标准。包括BAT,还去跟小餐馆竞争,外卖、单车,就是一个商业形式。

  中国商人如果永远是商人的话,高质量经济发展就没希望。但是商人要转化为企业家,一定要产权保护。没有产权保护的话,企业家就产生不了,我投上千万、几个亿,去研究技术,技术一搞出来,明天人家就拿走了。所以我们的产权保护,不是对付西方的,而是为了中国自己可持续发展,是为了中国培养企业家,这个非常重要。

  习近平志在“制度建设”

  问:你曾经讲,现在民族主义太高调,大家都吓坏了。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是永恒的,没有那么大本事,吹得太厉害,也会吓着人的。那你怎么看这次的“中兴事件”?

  郑永年:德国、日本“二战”以前,民族主义高涨,就走向了帝国主义,后来被人家打败了。德国、日本被打败之后,就非常韬光养晦,非常低调。

  “走出去”发挥中国的作用,跟国内的民族主义是两码事情。民族主义是需要的,但是需要理性的民族主义。很多人认为,互联网领域只有中美两家了,这就是没有认真思考,完全不是这个概念。一些互联网企业的领导也来找我讨论,芯片我们没有,触屏也不是我们的。我说这还是小事情呢,如果是windows那样的平台不给你用了,你互联网就没有了,对不对?美国是牢牢控制了这个东西。对美国来说,失去中国市场,只是多一个市场少一个市场的问题。对中国来说,很多方面,我们是生死的问题。

  所以,对自己的优劣,要清醒认识。但是我们的媒体,过度宣传,整天在讲我们多么厉害。这种民族主义情绪有些时候不可避免,中国强大了,我们大家,尤其是海外华人,终于有一种民族自豪感了,但是这个一定要理性。就像你锻炼健身,是为了自己身体好,不是为了跟谁竞争,更不是为了让人家死嘛。我们一直批判人家的冷战思维、零和游戏,现在,我们老是整天想着一定要超过谁,一定要打败谁,这就是零和游戏嘛,你自己可持续发展就可以了,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所以媒体一定要有一个平衡。我们不喜欢美国人光是报道中国负面的东西,但是美国人也不希望我们老是好像威胁他们一样的东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有人讲得对,改革开放40年,什么都成功,最失败的就是教育,教育出来很多“义和团主义”者。

  问:我看你2014年写过一篇文章,说习近平考量的不光是任期10年的事,还有未来30年的事。

  郑永年:我们做智库要有一个判断。2014年因为是十八大四中全会,我的判断就是,这是30年的顶层规划。我不是说习近平要当总书记30年,我说(的是)他的改革规划。实际上大家如果去看,客观一点,不难理解。这些年我们在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年。百年实际上毛泽东时代30年,邓小平时代35年,习近平时代还是35年,差不多就这样的规划。因为不像西方“一人一票”的制度,共产党是一个使命性的政党。通过达到它的使命,来获得它的合法性。

  毛泽东主要解决了统一国家的问题,邓小平主要解决经济问题、小康社会的问题。那下面的话,就是制度建设的问题。从制度建设大历史来看,今天的中国,还处于一个汉朝。汉制很重要,一直使用到晚清。制度建设我们才开始。所以等十八大四中全会出台了一个依法治国纲领的时候,我就有这个判断。十九大又成立一个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后来改成委员会了。我是觉得,下面的几十年,制度建设太重要了。如果是按照习近平这个思路,内部三权分工合作,逐步实现全面依法治国,这样下去的话,中国可以实现长治久安,建立一个跟西方不一样的模式。

  问:你认为改革分三步走: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政治改革现在已经启动了吗,会推进到什么程度?

  郑永年:政治改革不是西方意义的政治改革,西方认为中国只有经济改革,没有政治改革。我认为中国改革的核心就是政治改革,更重要。中国成功背后的故事,就是因为政治。只是我们的学者,不下去看。还是刚才说的第一个问题,不想了解政府,不想了解政治。如果没有这个政治背景的话,中国经济哪会有这样的发展?

  我觉得,政治改革现在有了不同的思路。党政一体、以党领政、内部三权分工合作这个思路,核心是法治。这是个方向,现在已经开始在做了。尤其是监察委一成立,三权就到位了。这个政治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近代以来最重要的政治变化,比经济发展更重要。 所以基本上,我还是比较乐观的。

  晚清以后,慈禧太后的时候,要搞君主立宪,但最终君主立宪没有搞成,变成了革命。孙中山搞一个“五权宪法”,把西方的三权加上中国的两权,但是孙中山基本上停留在书本知识,没有机会实践他的“五权宪法”。从实践来看,西方的三权跟中国的三权,加不到一起,只能有一个主体,要不西方的三权,要不就是中国的三权。现在即使名义上台湾是“五权宪法”,但实际上走的是西方的三权。但是台湾这几年的做法,看到了,乱得一塌糊涂。现在监察权一到位,中国的三权就到位了,这是个大方向。我觉得这是王岐山的功劳。这当然不是说,是对传统三权的完全回归。以前的皇权,是个人,是家庭,现在的党权是个集体,这是两码事。

  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

  问:我们强调依法治国,也在不断强化党的领导,有没有一点内在的冲突?

  郑永年:我是觉得没有,主要的问题是怎么理顺。党跟法之间有好多关系,我们不要用西方观念来理解。

  我最近在做一个研究,就是西方的“law”,我们把它翻译成法,是完全错误的。你看看以前严复翻译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时候,他就感觉到西方的“法”,至少在中国要包括“礼”、“理”、“制”等,这些都要包括进去。

  我是觉得,这些都不够。因为中国跟西方的概念不一样,西方有基督,一神教、上帝的概念,有自然法的概念。无论是上帝也好,自然法也好,都是一个想象,所以他们就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像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一样。

  在中国,以前的思维不是这样。士农工商,士这个阶层,调解他们关系的不是法,是礼。在中国历史上,法是刑法,就是光惩罚坏人,适用于坏人,一般的好人都不用法。早期西方传教士过来之后,发现比起西方,中国更共和,中国的皇帝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大部分东西都是交给宰相在做,相权很大。明朝前后加起来,皇帝100多年不上朝,整个明帝国还运作良好。这个官僚体系非常强大,对皇权也有制衡。

  我一直在说,中国的“经、史”非常重要,要把中国传统的东西找出来,智慧就出来了。现在我们太用西方的观念来看党和法之间的关系,所以解释不通。

  问: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很早就提出了,但是感觉推进比较缓慢。到目前为止,还在管企业实体,而不是管资本。这个在顶层设计和实操层面,怎么来解决?

  郑永年:新加坡国企做得挺好,大家学新加坡,也不是说一年两年的事情。真的好好去学一下就行了,这个操作层面并不难。国企的问题,主要在意识形态的问题。意识形态的问题解决了,那就好了。企业就是企业。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党跟企业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国企改革上,不能有乌托邦的思想。一个现实主义的思想,就是中国的企业制度,中国的政商关系,和西方相比有一个好处。中国这样做效率可能不如西方一点,但是中国这样的制度有能力对付危机,可以避免西方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40年,除了一些可控的外债、资产危机之外,基本上没有大危机。而西方2007-2008年以后,已经那么长的危机,一直走不出来。

  西方政府干预经济,有两种手段,一个是税收,一个是货币政策。而中国除了这两个之外,还有企业。所以应付危机能力特别强,尤其是做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升级都非常有用。

  中国市场经济,有三层市场。顶层就是国家资本,底层就是中小型企业,大量的半壁江山民营企业,中层的就是大一些的企业,阿里、腾讯这样的。有些人说这个中间层是“权贵资本主义”,其实也不是,做大了,肯定要和政府互相有联系,也互相有制约,西方也是这样,很多人看不清楚我们自己的体制。

  朝韩局势会向何处去?

  问:朝韩局势最近又有变数,你觉得朝鲜改革开放的可能性有多大?

  郑永年:无论从中国的立场上,还是从美国的立场上,对朝鲜问题,大家一定要达成一个具有现实主义的目标,要完全让朝鲜弃核,我觉得不大可能。特朗普理解的弃核,跟朝鲜的弃核,是不一样的。正是因为要防止叙利亚模式,这个最聪明的80后,他绝对不会放弃已经有了的核武器。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方案,尤其是跟朝鲜在弃核问题上,达成一个共识。

  无论对朝鲜、对中国、对世界,有一个好事就是,朝鲜核技术“军转民”,像日本那样,把这些军事设施用于核电厂等领域,发展经济,而不是用于军事,这是大家所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如果能军转民的话,也是弃核,但是中国也要保护朝鲜的安全。朝韩问题的钥匙还是在中国手上。现在终于认识到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所以中国要担起责任了。

  客观地看,朝鲜改革开放缺少一个和平周边环境,国际环境。俄罗斯也想发展经济,但是一直跟周边的关系不好,跟欧洲、跟美国关系不好,一直这样下去,20来年也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能发展起来,因为邓小平有一个判断,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趋势,所以我们主动调整政策,一方面支持全球化,另一方面,我们为世界和平做了很多的努力。朝鲜要发展经济的话,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这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能不能达到,又回到我们刚才说的能不能弃核的问题上。如果能解决好,我对朝鲜的改革,持乐观态度。

  第一,金正恩已经完全巩固了他的统治,没有人会挑战他,没有大的竞争力量。第二,他不需要像中国这样,摸着石头过河,有中国可以学,越南可以学,很多国家可以学。第三,老百姓很穷,穷则思变。中国80年代改革,为什么那么快?因为大家很穷,穷的人,都想往前跑。我想朝鲜的人也是,已经做好准备往前跑。

  来源:正和岛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请先登录| 注册

新浪微博快速登录腾讯QQ快速登录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 欢迎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财富成都立场。 
最大支持255个中英文字符 
全部评论() 最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得每日精选资讯
官方微博

更多>>最新资讯
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是啥?
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是啥?

内卷这个概念的内涵很丰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普及和传播知识,我参考了相关的信息,把我个人的粗…

为什么90后、00后不服管?可…
陈春花:企业需要具有增长型思维…
沈南鹏:带着公益心去投早期
科创板公司参与设立产业基金 上…
迪士尼为何能不断打造深受喜爱的…

广告位空缺中,如有需求请联系站长

更多>>热门资讯
5G时代的通信会有哪些颠覆性创…
5G时代的通信会有哪些颠覆性创新?

对于行业来说,5G+也许会带来很好的投资机会。

寒冬?产业互联网的春天才刚刚开…
史玉柱:所谓的“成功学”,都是…
数字化时代,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
制造业要不要来西部?
大数据营销不能自作聪明!
推荐服务Recommend Service
深入财富成都
创业交流
交流站
案例
人物
故事
新蓉商
智库分享
专栏
TA说
分享
成都头条
快报
奢华人生
热点话题
读图
财富论坛
最新动态
关注500强
孵化器
官方发布
天府新区
天府快讯
政策
组团
会员服务
智慧社区
推荐服务
合作伙伴
帮助中心
关于我们
RSS订阅
网站地图
加入我们
寻求合作
寻求报道
常见问题解答
投资项目库快捷导航
[{"url":"http:\/\/www.chengduvip.cn\/","img":"http:\/\/chengduvip.cn\/data\/upload\/photo\/Banner\/2022\/11\/b\/638079e33bb0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