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成都智库力荐:6月2日,筹备半年之久的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顺利召开。
会议的重要程度,从嘉宾名单就能窥见一二:外交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领导,以及香港贸易发展局、上海自贸区、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的代表,外国驻蓉、渝、昆领事机构代表,世界500强企业代表,外国商协会代表,外国创业企业代表悉数到场。
在这场备受重视的开放大会上,成都释放出了哪些重要信号?成都下一步的“开放之路”怎么走?
成都的四十年开放之旅
40年对外开放,推动成都实现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的跨越,区域辐射力、要素集聚力、产业引领力显著跃升,为服务国家开放全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四十年,极大提升了城市极核功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1978年的386倍和194倍,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近20年增长20倍,2017年经济总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改革开放四十年,极大提升了城市门户功能——与全球228个国家或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外贸进出口总额近20年增长26.5倍,成都航空口岸年度出入境人数近10年增长10倍,成为内地领馆第三城,实现从半封闭内陆腹地到全方位开放高地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四十年,极大提升了城市服务功能——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1978年的985倍和463倍,规模以上商务服务企业和物流企业分别达429家和500家,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为西部地区唯一航线覆盖世界五大洲的机场。
“一带一路”下的四个“破除”
天府虽为四塞之地,却是塞而不闭,从来都以开放之姿,不断吸纳外来文化。 “一带一路”建设,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成都发展的势与场,为成都迈向世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破除开放区位制约,使成都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成都从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成为距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在新时代肩负起建设承东启西、联通欧亚的西部国际门户枢纽的重大使命。
破除开放平台制约,使成都由拼船出海变为驾船出海。改革开放初期,成都通过与首轮开放的沿海地区合作,实现了借道而行、拼船出海。站在“一带一路”建设积蓄成势的新起点,成都坚持以国家级天府新区、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战略平台为支撑,扩大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口岸平台服务半径,增强国别园区等产业平台承载能力,强化“中国—欧洲中心”“一带一路”交往中心等交往窗口作用,形成了带动西部地区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合作平台。
破除开放通道制约,使成都由蜀道难变为“全球通”。双流国际机场开通106条国际(地区)航线、26条货运航线,蓉欧国际班列联通境外16个城市、境内14个城市。高效畅达的国际通道网络,成为成都乃至西部企业运用国际市场的主要依托。
破除开放空间制约,使成都由辐射西部变为经略全球。“一带一路”建设贯穿欧亚大陆,辐射总人口超过44亿,经济总量超过21万亿美元。“成都制造、成都创造、成都服务、成都消费”与沿线国家旺盛需求和广阔市场相衔接,正持续成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最具潜力的合作纽带。
站在全川角度谋开放
成都认为,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必须提高开放的站位和境界,按照省委构建“一干多支”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大部署,主动为全川乃至西部地区开放需求提供共享平台和专业服务,带动区域发展“水涨船高”。
强化通道赋能促进功能共享。全力推动以天府国际空港为战略支点形成至周边城市的高铁交通圈,以天府国际机场为枢纽带动中西部人流物流快速融入全球交换互动网络。全面开放蓉欧快铁平台,为全川企业运用战略通道提供无差别的政策服务和平台支撑,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获取资源、深化合作。
强化产业赋能促进错位发展。深入研究区域工业化进程地图,加快构建有利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组织形态,推动建立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协作配套机制,引导企业把功能性总部留在成都,将生产基地梯度转移至周边城市。
强化创新赋能促进互利共赢。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功能,强化三大片区联动试验,推动在市州打造自贸试验区拓展区,快速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和政策,推动自贸试验区共建共享。
强化服务赋能促进共建共享。立足区域发展需求,加强国际贸易结算、信息发布等高端口岸功能建设,培育引进一批会计评估、法律服务、商务外事、调查咨询等国际中介服务机构,为区域对外开放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
全面实施五大提升行动
开放程度如何进一步提高?成都提出,将全面实施五大提升行动。
全面提升战略性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必须依靠战略性优势产业的支撑,要以产业生态圈理念构建主导产业的比较优势,主动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
全面提升跨国公司在蓉投资规模和水平。实施跨国公司“精准引进”计划、跨国公司“总部提升”计划、跨国公司“增资激励”计划。
全面提升国别园区的承载力和影响力。成立专业的管理机构和服务团队、建立面向全球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精准招商引资,全面梳理细分产业门类,聚焦重点城市,定期开展投资推介活动。
全面提升成都新经济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强化最适宜新经济发展城市的全球品牌效应,聚焦新经济发展培育,全面对接国内外创新城市、风投机构、创新团队、先锋企业,以全球双创成果交易会为平台,打造创意、产品与资金、市场精准对接和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实时便捷交易的国际化交易品牌,让“成都,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享誉海外。
全面提升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主动对照世界银行国际营商环境评估标准体系进行自我检视,以现代政府治理、双向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和区域开放为着力点,建立完全符合国际规范和灵活高效的开放管理体制,努力打造中西部国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使“投资西部、首选成都”成为企业共识。
扩大对外开放 成都这么做
市金融工作局探索建立非国家储备货币交易中心
记者从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上获悉,成都要紧扣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提高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聚焦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探索建立非国家储备货币交易中心和“一带一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积极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争取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打造“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中心。
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梁其洲透露,成都将搭建平台促进驻蓉外资金融机构增资扩股、扩大市场份额、拓宽经营范围,提升其在总部的话语权,推动总部业务向成都转移,依托驻蓉外国使领馆搭建经贸金融对接平台,引导母国企业金融资源向成都集聚。
除了向外招引金融资源,成都更要做好“内功”,加快增强自身金融开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梁其洲表示,目前成都正在探索建设“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中心,推动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一带一路”项目信息中心,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资金、信息、资源要素的双向开放和融合对接。
此外,成都还在大力实施上市企业倍增行动计划、上市公司强基计划和债券优先发展计划,力争2018年直接融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
梁其洲还透露,成都正在鼓励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开设自贸区专业子公司。“我们正在重点推进跨境投融资、跨境结算、贸易金融等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开展自贸区商业保理业务试点,从而支持发展创新金融业务。”
市投促委 实施跨国公司“精准引进”计划
记者从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上获悉,成都将实施跨国公司“精准引进”计划,坚持外事资源服务重大项目投资,构建面向全球的投资促进网络,建立中介招商服务奖励机制。紧扣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和28个产业生态圈,以6类500强企业为重点,针对不同类别企业的敏感要素,按照“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持续跟踪,争取海外更多跨国企业落户成都。
市投促委主任丁小斌表示,提高国际服务能力和招商引资同等重要。在他看来,有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开放合作将借此萌发出更多更深入的合作可能。
招引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一直是每个城市的“必修课”。在500强之外,丁小斌认为成都的眼界还可以“放得更宽”——还要着眼于中小企业,同时塑造城市的国际服务能力,并利用好现有的大通道、大平台。 “比如成都现有的国别园区,正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通道。”同样重要的还有未来的空中通道走廊。在丁小斌看来,这些大通道将把全球产能吸引和转移到成都,未来成都既可以是企业的分部中心,同样也可以是制造基地,而良好的国际服务环境将对城市和企业双向发展发挥很大作用。
市委社治委 出台国际化社区标准 今年试点3~4个
记者从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上获悉,成都提出,要加快制定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力争5年内分类建成45个左右产业服务型、文化教育型、商旅生态型、居住生活型国际化社区群落,全面打造国际化生活城市。要推进社区形态国际化,引进世界一流团队,高水平做好社区规划,加强建筑风貌设计和文化场景塑造,着力打造体现国别风情的建筑风貌,营造对应国家的文化、生活、休闲氛围,让社区形态更具国际范。
成都如何打造国际化社区?市委社治委常务副主任周德强解读,第一,是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环境,进行国际化医院、学校的提升和改造;第二,在已有国际化社区的点位上,进行更多提升,比如标识标牌的进一步细化改造;第三,在社区基层服务人员中,适当吸取外籍人士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周德强说,市委社治委将出台国际化社区的建设标准体系,并确定试点社区,今年将在有条件的地方试点3~4个。
市物流办 实现到全球门户机场“天天有航班”
在昨日召开的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上,记者获悉,成都提出,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国际战略通道建设。形成覆盖全球48个重要航空枢纽城市、经济中心城市的精品商务航线;形成覆盖法兰克福、芝加哥、辛辛那提、阿姆斯特丹等14个全球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国际全货运航线;形成30条服务对外交往、国际消费的优质文旅航线,提高到全球商务城市、新兴市场和旅游目的地的航班密度,实现至全球门户机场“天天有航班”。
市物流办主任杜进有表示,下一步将立足于增强覆盖面,增强航线和国际通达性,推进航线网络快速布局。另一方面,将强化中转衔接,提升服务频次,并着力通过加强和地面交通衔接,增强机场的辐射功能。在国际班列方面,下一步,成都将立足中欧班列向西向南通道,扩大覆盖面,优化服务水平,发挥好国际班列和国际铁海联运体系,在构建辐射泛欧泛亚、衔接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沿岸的物流交换区域中,发挥支撑作用。
市外侨办 产业互补 实施全球友城优选计划
在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上,记者获悉,成都将主动承接国家主场外交和重大涉外会议,打造国家级国际交往承载地,加快建设对外交往中心,切实把外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贸合作优势,更好服务区域全方位开放。要建设国际资源集成转化高地,大力实施“国际资源引入”计划,吸引更多国际机构、跨国公司、旅游代表处等落户成都,高标准建设成都领馆区,争取更多国家在蓉设立领事机构,以经贸信息共享为重点完善驻蓉领馆和国际机构定期联系机制,以产业互补为方向实施全球友城优选计划,构建经贸机构合作伙伴网络,让驻蓉领馆、国际机构、国际友城成为外资企业关注成都之窗、进入成都之桥。
市外事侨务办主任姜斌表示,成都将用好友城资源,绘制一张友城产业地图。比如,在成都的国际友城罗瓦涅米市,芬兰乐普森集团的总部设立于此。该集团围绕天府绿道建设成立了绿道建设研究中心,为绿道设计产品在成都运用。姜斌表示,成都将实施全球友城优选计划,根据产业的需要和文化进一步交流的可能,去选择适合的城市,来促进友好合作关系的建立。
姜斌表示,打造国际医疗和教育环境将促进外国人引得来、留得下。目前,国际医疗正在成都迅速发展,新加坡的私立医疗集团已入驻成都,新规划的两个国际学校即将开建,预计2020年9月招生。
市旅游局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
在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上,成都提出,建设“世界旅游名城”。
市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表示,下一步,成都将加大境外营销力度,把熊猫、交子、绿道、美食、休闲等文化传播出去,讲好成都故事,让更多游客了解成都。
多央娜姆特别强调了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合作。今年是“中欧旅游年”,5月10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欧中“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成都市旅游局和欧盟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各方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推动中欧旅游发展。协议约定,各方将联合举办“中欧旅游合作论坛”,推动成立“中欧文化和旅游企业联盟”,建立中欧旅游数据交换机制,利用相关平台开展交流合作和宣传推介。
“今年与哈萨克斯坦也有合作意向。”多央娜姆表示,今年将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一起,开发更多旅游产品,将沿线国家的游客吸引过来,也让成都市民有更多“看世界”的选择。
此外,今年还将利用大型国际赛事、大型活动推广成都,很快,成都的熊猫、三国文化等,就将亮相迪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