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谁是金融业门口的野蛮人?

最近一年多以来,每次互联网公司往金融方向迈的零碎小步,都能成为舆论媒体界敲打在传统金融从业者心头上的沉重鼓点。有的人表现出极度的重视,有的人表现出不以为然,认为一旦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行业,就注定逃不脱传统金融的模型与固有风险,有多深刻的创新可言?

财富成都读者分享:宏源证券的两位分析师易欢欢与赵国栋,近日做出一份很有价值的报告,名为《大数据时代的跨界与颠覆——金融业门口的野蛮人》。报告详尽描述、分析了在互联网与大数据冲击下,传统金融行业正面临的诸般挑战与新模式、新对手。虎嗅网刊发的这篇文章对报告中的精华进行了分享,欢迎大家的围观。


    背景:传统金融业遭遇多线冲击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企业跨界涉足金融业日趋常态,初创的企业也大量涌现,对传统金融业的多个领域形成冲击,从支付结算到投融资服务、再到流通货币,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无一幸免,渗入范围不断扩大,并向金融业的核心领域拓展。

金融业的潜在进入者通常是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从金融业的薄弱环节切入,通过破坏性产品或破坏性商业模式打破原有的市场结构,未来通过不断升级自身的产品与服务,很可能会攀升到金融业产业链的顶端。


    目前,中国P2P网络借贷、网络小额信贷等新模式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传统金融体系不够高效:一方面是人们收入大幅提高后释放大量的价值增值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机制将众多中小企业阻挡在门外,这便孕育着巨大的商业机遇。随着社会虚拟化和大数据深化进程的推进,潜在进入者将会不断扩张业务范围,同时,随着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结束以及国家金融改革政策的推动,传统金融机构也面临转型,金融业的潜在进入者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直面竞争关系会逐步凸显。起初,新兴金融力量与传统金融力量更多的是合作关系,但慢慢开始演变成竞合关系,而且竞争的成分逐步大于合作成分。

    谁是门外野蛮人?

金融业的潜在进入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跨界企业,主要是以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谷歌等互联网企业为代表,新兴新技术推动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化,跨界竞争日趋常态,这类企业依托在各自领域的多年积累,掌握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并借此进入金融业满足用户的金融需求,推动生态体系的发展;另一类是基于互联网的初创企业,具体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企业,宜信、Lending Club等P2P网络借贷企业,Kabbage小额网络信贷企业等。


    互联网和大数据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和物理区域壁垒,使得中小型、区域型金融机构与大型、全国型金融机构站在同一层次竞争,迫使中小机构转型开展差异化竞争,否则将难逃被淘汰的结局。以证券公司为例,之前很多区域证券公司凭借区域优势收取较高的经纪费率,但在2013年3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推出《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暂行办法》,允许用户通过网络进行开户,这将对区域证券公司带来较大的冲击。

而如果以它们侵入金融领域的不同来分,上面那张图则变成这样——


    野蛮人一:支付宝与阿里金融来势汹汹

    2012年9月,马云在网商大会上明确提出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业务,之后,阿里巴巴在金融业务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和布局。2013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筹备成立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负责阿里集团旗下所有面向小微企业以及消费者个人服务的金融创新业务。在组织架构方面,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包括支付宝共享平台事业群、支付宝国内业务事业群、支付宝国际业务事业群和阿里创新金融事业群,其中阿里创新金融事业群下面分设三大业务,分别是小贷和信用支付(包括担保公司)、保险(包括对接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理财。

    1、支付宝逐步摆脱单纯的“渠道”角色

    自2003年淘宝网推出支付宝服务发展至今,支付宝已经成为中国第三方支付的绝对巨头,据统计,2012年支付宝交易规模为1.86万亿,占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49.2%。虽然第三方支付市场不断有新的进入者,但支付宝的市场份额相对保持稳定。

    2011年4月,支付宝联手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10家银行高调推出“快捷支付”,成功绕开了网银交易额度限制,快捷支付不需要再链接到银行的网关,摆脱了银行的束缚,将大量终端用户的消费数据紧紧地抓在手里,同时还“迫使”银行与支付宝共享其核心客户数据资料。由于“快捷支付”简单方便,深受消费者欢迎,仅推出7个月,用户数就突破2000万,截至2012年10月,聚拢的用户数更是超过了1亿,与其合作的银行机构也超过了100家。

    从最初的网银通道,拓展到快捷支付等新型业务,支付宝将虚拟账户和用户数据截流,牢牢掌握在手中,支付宝已不再单纯承担银行的渠道功能,开始化被动为主动,甚至逐渐成为主角。

    2、基于大数据的阿里金融发展迅猛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动阿里巴巴生态体系的健康发展,阿里巴巴在2007年率先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推出融资服务,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导致合作终止。随后,阿里巴巴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联合复星集团、银泰集团和万向集团成立了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和重庆阿里巴巴小额贷款两家公司,开展网络贷款业务。阿里金融业务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针对B2C平台,即为淘宝网和天猫商城的客户提供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另一类是针对B2B平台,即为阿里巴巴中国站或中国供应商会员提供的阿里信用贷款,具体又分成循环贷和固定贷两种。阿里金融的贷款金额通常是在100万元以内,采用按日计息的收费方式,信用贷款和循环贷的贷款利率为0.06%/天,其他的贷款利率为0.05%/天。

    阿里小贷依托阿里巴巴(B2B)、淘宝、支付宝等平台多年积累的海量数据,有效地控制了小微企业的风险问题,同时借助互联网的批量化、流水化作业又大大减少了业务成本。阿里小贷凭借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商业创新,在小微企业融资领域迅速发展起来。据统计数据显示,仅2013年一季度,阿里小微金融就发放贷款超100万笔,放贷金额120亿元,平均每笔贷款额度约1.1万元。

在成功开展B端业务后,阿里金融又开始通过整合支付宝、淘宝集市和天猫商城的平台数据染指C端业务。2013年4月,阿里金融与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涉足“虚拟信用卡”。淘宝、天猫的用户可以获得最高5000元的授信,在手机支付时可以使用信用支付额度购物,由合作银行将钱支付给卖家。阿里金融通过向合作商家收取手续费和向用户收取逾期罚息继续获利。截至目前,有100多万家淘宝集市卖家和近3万家天猫商城卖家开通了信用支付,预计该产品未来将覆盖8000万用户,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3、阿里金融的未来构想

    阿里金融虽然创造了优异的市场业绩,但自身仍面临诸多问题,具体体现为资金成本相对较高、业务范围受制于生态系统、数据维度和风险控制模型仍需完善等。为此,我们推断生态系统外部扩张、转型为阿里金融平台和丰富数据来源渠道将成为阿里金融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1)阿里巴巴生态系统外部扩张

    阿里金融与阿里巴巴生态体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阿里金融的发展依赖于阿里巴巴整个生态体系,另一方面阿里金融的存在也将推动阿里巴巴生态体系健康良性的发展。

    阿里巴巴生态系统未来将沿着两条路径扩张:一条是阿里巴巴B2B、天猫商城、淘宝集市等传统生态系统的做大做强;另一条则是支付宝服务体系的扩张、一淘网购物搜索体系的搭建、阿里物流新体系的形成。

    阿里巴巴生态系统是由众多小的生态系统构成,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发展繁荣将为阿里金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2)转型为阿里金融平台

    阿里金融未来的方向应该是转作金融平台,该判断的理由有三点:一是阿里金融资金规模有限且资金成本较高,阿里金融依托的两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总和为16亿元,按照1.5倍的放贷,同一时间最高放贷额度为24亿元,服务范围相对有限,虽然阿里金融已经开始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提高资金来源渠道和周转能力,但阿里金融还面临资金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

    二是阿里金融通过自己放贷,虽然推动了生态体系的更好发展,扩大了收入来源,但同时也引入了风险;三是阿里巴巴的基因便是搭建平台,转型做平台是符合阿里巴巴的整体发展思路的。

我们认为阿里金融未来转型做金融平台将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B2B和B2C模式,依托阿里巴巴的两家小贷公司为商家和终端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如面向B端的订单贷款、信用贷款和面向C端的“虚拟信用卡”,此时利率由阿里金融设定,阿里金融需要承担信用风险;第二阶段是B2B2B和B2B2C模式,阿里金融开始转型作为金融平台,即引入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由其提供贷款服务,阿里金融仅提供双方对接和信用评估等服务,风险转移到银行等机构;第三阶段是P2B和P2C模式,阿里金融仍然是提供金融平台服务,但资金供应方开始向有投资需求的个人或机构转移,绕开了传统金融中介机构,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将更多的价值返还给资金供求双方,该模式与P2P网络借贷相类似,利率由市场决定,资金供应方自主承担投资风险。


    (3)丰富数据来源渠道

    毋庸置疑,阿里巴巴是一家大数据资产价值很大的公司,阿里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于其数据资产。然而,金融是一个带有风险特征的行业,风险控制是阿里金融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事项。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数据挖掘利用能力、完善金融风险模型,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扩充数据来源渠道,提高数据维度,具体包括宏观经济数据、行业运行数据、物流监控数据、反映企业和个人的数据等。

    我们认为,数据资源的获取在大数据时代初期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资产,尤其掌握了大量具有价值的独占数据,但随着数据共享和数据所有权归属问题(理论上是应该属于用户)的解决,数据分析和利用能力将成为关键,而数据资源的垄断性价值日益降低。

    野蛮人二:Lending Club引领金融未来趋势

    1、Lending Club简介

    美国Lending Club在2006年注册成立,在2007年正式运营,是一个汇集大量优秀借款人与贷款人的网上金融社区,是双方发生借贷关系的中间服务平台,试图以更为快捷高效的运作方式取代高成本、较复杂的传统金融机构,属于是一家典型的P2P网络借贷公司。P2P网络借贷最先开始于英国,2005年首个个人对个人(P2P)的网络创新借贷平台——Zopa出现,随后便迅速扩展至美国、德国等国家。Lending Club在P2P网络借贷的基础上引入社交网络(Facebook),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追捧,发展至今,Lending Club已经成功融资2多亿美元,不仅吸引了互联网女皇 Mary Meeker、摩根斯坦利前CEO John Mack和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的加盟,而且在2013年5月更是得到了世界互联网巨头谷歌的青睐,以

    15.5亿美元的估值获得1.2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豪华的阵容团队使得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不敢轻视,预计Lending Club将在2014年上市。

    2、Lending Club创新的商业模式

    Lending Club为资金供求双方搭建了一个直接交易的平台,同时也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分,为资金需求方提供决策支持。

    Lending Club主要是根据借贷人的社会安全号码(social security numbers)、FICO评分(要求660分以上,FICO分数区间是300-850)和信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涵盖36个月信用记录历史等)等内容进行综合评分。平台上的利率设定根据贷款等级和期限的不同而变化,总体水平是在6.03% 到 24.89%之间浮动,Lending Club将贷款分为A、B、C、D、E、F、G七个等级,每个等级下面又具体分为1、2、3、4、5五个等级。

    Lending Club的收入主要依靠从借贷双方收取费用,每笔交易成功后Lending Club将从借款人收取贷款总额1.11%-5%不等比例的费用,具体视贷款等级和期限而定,从贷款人收取借款人偿还总额的1%作为服务费。此外,如果借款人没有借贷成功,需要向Lending Club支付15美元的费用,如果借款人没有偿还贷款滞后15天以上,需要向Lending Club支付滞纳金。

    Lending Club发展十分快速,截至2013年6月初,贷款总额已经达到18.59亿美元,最近一个月促成的贷款总额为1.48亿美元,为贷款人创造了1.6亿美元的利息收入。Lending Club在2012年的净总收入(Total Net Revenue)达到3380.7万美元,较2011年增长了165%,其中服务费收入(Origination fees)为3059.2万美元,较2011年增长了178%。

    Lending Club平台上的金融交易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不仅扩大了服务人群的数量和范围,还摒弃了对银行等传统金融中介的依赖,加速了金融脱媒的进程。

    3、中国P2P借贷的野蛮生长

    (1)中国P2P借贷发展态势

    中国P2P网络借贷起步于2007年,发展态势极其迅猛,宜信、拍拍贷、红岭创投、贷帮等一批新兴P2P网络借贷公司应运而生,不少传统巨鳄也纷纷角逐P2P市场。2012年3月中国平安集团投资成立的网络投融资平台陆金所正式上线运营,同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金融办以及江苏金农公司等联合推出社会融资服务平台“开鑫贷”。面对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投资机构也按捺不住,开始入场,红杉资本向拍拍贷注资2500万美元便是典型案例。

    另据哈佛商学院2012年5月完成的《中国人人信贷概览及其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潜力》报告估计,中国已有超过100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年增长速度超过50%。P2P网络借贷市场的蓬勃发展说明该模式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对于借款人而言,中国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贷款门槛很高,同时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中国银行机构纷纷收紧银根,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资金周转困难;对于贷款人而言,当前股市低迷、楼市受限,理财投资渠道有限。P2P网络借贷平台将缺乏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个体经营者与拥有闲散资金的市民实现了有效对接,且运作模式更为快捷方便。

    (2)当前主要的问题

    总体上看,中国对于这个行业的政策监管基本还处于空白,P2P网络借贷很可能成为非法集资、高利贷、庞氏骗局等违法行为的温床。由于行业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标准,该市场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一问题也逐渐开始暴露出来。从号称“中国最严谨网络借贷平台”哈哈贷的轰然倒闭到最近的“优易网”突然跑路,P2P网络借贷“倒闭”事件和“卷钱跑路”事件时有发生,为行业发生蒙上了一层阴影。目前P2P网络借贷行业仍依靠行业自律,为此宜信、贷帮、人人贷三家企业曾共同签署了《小额信贷服务中介机构行业自律公约》,以推动行业健康、规范地发展。

    除了政策桎梏,信用风险是亟待解决的另一大难题。在国外可以很容易查到完整的个人信息和信用档案,而中国的个人征信系统由中国人民银行控制,只有银行金融机构可以查询,且其本身也不是非常健全,这使得P2P网络借贷面临更大的风险。事实上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大数据,其中两项重要任务便是如何获取更多关于借贷双方的数据信息(尤其是借款人)和如何将数据信息很好融合到实际业务运作之中。中国宜信重点布局线下业务以及美国Lending Club引入网络社交元素,都可以扩大服务对象数据信息的来源渠道。且随着时间的推移,P2P网络借贷平台将会针对每个用户都建立一个信用记录档案,相信随着数据来源的丰富、平台数据的积累以及国家数据的开放,P2P网络借贷的数据获取问题将会被逐步解决。接下来则需要建立一套基于大数据的业务模式,尤其是在信用风险评估、对应利率设置以及关键流程设计方面,这不单纯是大数据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更需要企业立足于金融产业,将金融与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统一。

    目前,中国P2P网络借贷虽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但其所代表的模式和趋势却是极具潜力的。同时,我们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P2P网络借贷将会出现一次大规模的行业洗牌,优胜劣汰,而且当行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国家也会将其纳入到监管体系中。

    结语

总之,新兴信息技术和国家大资管政策促使中国金融业出现三层竞争:一是金融业的潜在进入者与传统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这是顶层之争);二是银行、保险、证券和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直接竞争开始加剧;三是全国大型金融机构与区域中小型金融机构之间的正面竞争日趋激烈。


    大量金融业的潜在进入者凭借互联网和大数据涉足金融业,打破了原有的竞争格局体系。

未来金融业的参与者中将既包括传统金融机构(一批被淘汰,一批转型后生存),又包括互联网企业跨界者和初创企业,至于哪方力量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尚不能给出明确定论,而且这种判断意义也不大,因为未来两方力量终将殊途同归,最终存活下来的企业必然兼具金融和互联网两方面的基因与能力。


    财富成都编辑部提示:智库分享栏目文章,为财富成都智库、专栏作者及资深会员撰写或推荐分享的内容,目的在于促进投资、创业者们的交流和发展。好东西大家共分享将更具价值。财富成都智库欢迎就此话题撰写、分享更多商业智慧。如果因此侵害了作者本人或相关方的意愿,请您及时告知,我们将暂停分享。( 实习编辑:周明星)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请先登录| 注册

新浪微博快速登录腾讯QQ快速登录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 欢迎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财富成都立场。 
最大支持255个中英文字符 
全部评论() 最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得每日精选资讯
官方微博

更多>>最新资讯
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是啥?
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是啥?

内卷这个概念的内涵很丰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普及和传播知识,我参考了相关的信息,把我个人的粗…

为什么90后、00后不服管?可…
陈春花:企业需要具有增长型思维…
沈南鹏:带着公益心去投早期
科创板公司参与设立产业基金 上…
迪士尼为何能不断打造深受喜爱的…

广告位空缺中,如有需求请联系站长

更多>>热门资讯
5G时代的通信会有哪些颠覆性创…
5G时代的通信会有哪些颠覆性创新?

对于行业来说,5G+也许会带来很好的投资机会。

寒冬?产业互联网的春天才刚刚开…
史玉柱:所谓的“成功学”,都是…
数字化时代,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
制造业要不要来西部?
大数据营销不能自作聪明!
推荐服务Recommend Service
深入财富成都
创业交流
交流站
案例
人物
故事
新蓉商
智库分享
专栏
TA说
分享
成都头条
快报
奢华人生
热点话题
读图
财富论坛
最新动态
关注500强
孵化器
官方发布
天府新区
天府快讯
政策
组团
会员服务
智慧社区
推荐服务
合作伙伴
帮助中心
关于我们
RSS订阅
网站地图
加入我们
寻求合作
寻求报道
常见问题解答
投资项目库快捷导航
[{"url":"http:\/\/www.chengduvip.cn\/","img":"http:\/\/chengduvip.cn\/data\/upload\/photo\/Banner\/2022\/11\/b\/638079e33bb0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