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成都智库力荐(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亿万富豪,从不识「塑料」二字的外行到「世界塑胶大王」,王永庆的成功绝不是简单的运气使然。而是缘于其超乎寻常的自信、深入仔细的调查研究、敢进善退的决心和摆脱旧框架的「反叛」思维方式。
作为一个被称为「经营之神」的著名企业家,王永庆身上折射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通过勤劳简朴,顽强拼搏而白手起家的一代中国人的杰出代表,为民营企业跨国扩张探索了出路。
他一生精力旺盛,极力倡导压力式管理,万事俱求效率,点滴追求合理,因此王永庆既被誉为「神」,又被当成「魔」。但不管是「神」还是「魔」,人们都对他无比敬畏,因为他凡事都能做到以身作则。
▲《阿甘正传》| 所有的挫折都不是绝境
1917 年,王永庆出生于台湾一个贫苦的茶农家中,刚学会走路,就跟着母亲出外去捡煤块和木柴。为了供他上学,母亲拿出了所有的积蓄,然而王永庆在班里却一直是倒数,所有的暑假作业,也都是在返校的最后一天完成的。
与其他穿着漂亮的孩子相比,王永庆穿的裤子是用面粉袋改做的,头上戴的草帽早已破了。他买不起书包,只能用一块破布包上几本书,赤脚在泥泞的山路上奔波。挑水、养鸡、放牛……只要是王永庆力所能及的事,他都尽量多做。
父亲卧病在床后,为了帮助母亲养活一家人, 15 岁那年,王永庆辍学后孤身来到台南嘉义县的一家米店当学徒。聪明伶俐的他处处留心老板经营米店的窍门,第二年便让父亲帮他借了 200 元旧台币,开了自己的米店。
王永庆的米总是比别人的要干净,因为每担米他都要挑选,把里面的砂石筛选出去;他率先提出送货上门,同时记下客户的地址、家里的人口,甚至还有发薪水的日期,因为如此他便能准确地在客户需要米、又有钱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同时王永庆还提出了帮忙淘陈米、一斗米只赚一分钱、半夜两点也送米等措施。为了省三分钱,王永庆冬天下班一直都冲冷水澡。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王永庆逐渐有了自己的米厂,连受到政策保护的日本米店都比不上他。但抗战爆发后,他的米厂被轰炸机夷为平地,走投无路的王永庆又抢先转向经营木材,成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
▲《创业先锋》| 敢为天下先
1954 年,王永庆不顾他人的冷嘲热讽,创办了台湾第一家塑料公司,生产 PVC 。公司开工之后,首批产品 100 吨,在台湾只销出了 20 吨,明显供大于求。而王永庆却相信自己产品卖不出去,并不是真的供大于求,而是因为价格太高——要想降低价格,就只有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令人意外的是,三年后,台塑产量激增 12 倍,成本大减,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
因此,民间有言:论王永庆的相貌,「庆仔」是「歹命子」,每天劳碌异常,很少享受真正的清闲。但是,也正因为集了这些「歹命」的大成,使他的命运经常出现「逆转」的局面,究其原因所在,就是胆识。
1965 年,王永庆建立了台塑王国的支柱——台湾化学纤维公司,成为当时世界唯一生产四种人造纤维的集团。台化开工仅三年,报纸上已出现「圣人」、「经营之神」等形容词。当他以八亿新台币创立台化时,许多工商界人士都对如此巨大的投资是否值得表示怀疑,但后来确实证明,王永庆是有眼光的。他曾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自己的成功其实只有两招:降低成本与效率优先。但这样简单的解释让许多人感到困惑。
1973 年,第一次全球石油危机爆发,王永庆作出了一项重要决定——到美国建厂。为了降低成本,王永庆命令所有的工人都必须从台湾聘请过去,同时他严格控制工人人数。美国成功建厂后,王永庆又决定自组船队进行货物运输。这无疑是惊天之举,因为当时台塑几乎无人懂海运。但事实证明,随着货物运输量成倍增加,其他公司的运费成本也都成倍增长,只有台塑保持了最低的运输投入,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船队。
从 1980 年开始,王永庆在美国 13 家工厂投下超过 2 亿美元的资金。他表现出一种超人的能力,在经济低迷时将美国工厂买下,然后在复苏时扭转业务。彼时,若将整个「台塑王国」列出来,便可发现:在架构上,它是个由控股公司和众多辅助工厂合成的东方迷宫。包括炼油、石化、塑料加工、纤维、纺织等业务,是世界上最大的 PVC 生产商,全年总营业额约占台湾岛内生产总值的 5.5% 。
▲《金牌投资人》| 坚持来大陆投资
作为最早来大陆投资的台商之一, 1989 年 11 月,王永庆首次踏上大陆,提出在厦门海沧斥资 70 亿美元建立一个大型的石化工业特区。但当时台湾地区对台商赴大陆投资限制十分严格,王永庆秘密赴大陆考察曝光引起台湾当局不满,威胁如果签署「海沧协定」,将停止台塑三家母公司的股票交易,「海沧计划」在压力之下胎死腹中,也成了王永庆终生的遗憾。
但王永庆并没有因此止步,其后他不顾李登辉大幅收紧岛内企业赴大陆投资的政策,坚持在福建漳州投资发电厂。
「我今年已经 75 岁了,若能为整个民族做几件重要的事,这一生也算没有白活,就算血本无归,又何足惜之。」在一次访问大陆的演讲中,王永庆感慨道。
多年来,王永庆为两岸关系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他曾发表万言书,批评陈水扁当局一意孤行主张「台独」,将为岛内民众带来巨大灾难。
「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岂只是经济。台湾和大陆完全是家人,是没有办法分开的。」2004 年,王永庆提出在大陆贫困地区兴建 1 万所希望小学并设奖学金,捐赠金额达 30 亿元人民币。 2008 年 5 月,他投资设立的厦门长庚医院正式运作。汶川地震后第 2 天,王永庆就向灾区捐款 1 亿人民币。
虽然王永庆十分富有,但他「抠门」的故事却令人津津乐道。一条毛巾用了 27 年、牙签要折断来使用、一口饭都不能剩……▲ 王永庆 | 台塑永远没有战略,只有规划和计划2008 年 10 月,一直领导台塑抗衡垄断势力、抗衡经济萧条、抗衡原材料短缺和石油危机的王永庆这次去纽约打探金融危机,却因心肺衰竭意外过世,享年 92 岁。实际上在两年前,他就完成了平稳交棒。
「我感到非常悲恸,他的一生可以用艰、苦、卓、绝四个字来形容。」郭台铭得知自己最敬佩的企业家去世的消息时,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用这句话表达他对这位台湾「经营之神」的评价。马英九为表彰王永庆一生对台湾的卓越贡献,给予他最高级的葬礼荣耀。
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王永庆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理论,其中最为精辟的是「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两大法宝。他对工作细节及时间毫不留情的苛求,行事手段几近残忍。
王永庆不炒股、不开银行。在他的经营理念中,台塑永远没有战略,只有规划和计划,「战略是谋略,是通过谋略打倒其他企业,搞得你死我活,我们要追求公平竞争。」十年已逝,每当提起王永庆,常常会让人联想到余光中的诗句: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