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接下来会消费什么?"主要是两方面: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哈继铭说,在商品消费方面,中国人开始消费品牌产品,即中高端的消费品。这一类的企业投资机会可能多数不在中国,而是在欧洲美国。
财富成都讯:"2012NEW POWER亚洲青年企业家论坛暨接力中国2012年年会"上,高盛集团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暨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发表了一份关于《从"中国制造"到"为中国制造""的主题演讲,分别从短期和中长期两个维度,介绍了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过去几十年,中国很多企业是靠中国制造发家。未来,除了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类企业,'中国制造'的题材会转变为'为中国制造'。"哈继铭说道。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目前,国家城镇化率为51%,而欧美的平均水平大概是70%至80%。"严格意义而言,中国城镇化水平只有35%。"哈继铭说,根据统计局的统计标准,在城镇居住满6个月以上的居民便列入城镇居民行列,但其中16%是住在城镇,但并无城镇户口,因此,其消费行为并非城镇化,也享受不了城镇居民在医疗保险和住房等方面的同等福利。
"短期目标,是将这16%的半城市化人口转变为真正的城市化。"他认为,在这个转变过程,会衍生出许多投资机会。而只有这些人真正城市化了,才能实现消费增长。
而在资本投资方向的选择,在上述城镇化过程中,会建造更多的医院、学校和保障性住房等。"一旦投资落到实处,消费效应就会显现出来。"哈继铭认为,城镇化过程会推动投资,而结果是有利于消费者的。目前,资本市场就是要享受这个过程,抓住该过程对大宗商品和原材料需求的机遇。
出于经济周期性复苏,市场对新政府城镇化改革的高度期盼,及对两会财政政策将刺激经济等三个原因,哈继铭认为,未来半年内,中国资本市场会表现不俗。
而从中长期来看,哈继铭认为,中国需要通过城镇化去减少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经济问题,而同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过程中,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养老产业、奢侈品行业、农业等都将是未来资本市场重点押注的行业。
哈继铭说,2010年至2015年,中国15至64岁人口,及成年劳动力占社会人口总量的比重将会达到最高点,并在2015年之后大幅下降。同时,他补充道,纵观世界经济,各国,如日本的经济危机与上述提到的人口结构的改变成正比。
"与日本情况不同的是,当该国人口老龄化到来,即上世纪90年代时,该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80%,且土地一直是私有制。"他认为,上述两项,目前中国都可以改善,并避免因人口老龄化造成经济严重放缓态势。
而在投资方面,基于上述挑战和机遇,企业应该将"中国制造"的理念,转变为"为中国制造"的理念。
中国人接下来会消费什么?"主要是两方面: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哈继铭说,在商品消费方面,中国人开始消费品牌产品,即中高端的消费品。这一类的企业投资机会可能多数不在中国,而是在欧洲美国。
另外一种商品消费,体现在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从前喝豆浆,转变为喝牛奶;过去吃三碗面条,转变为吃牛肉。"哈继铭举例,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已经从单纯的农产品需求,转变为间接对农业有更大的需求量。例如,养一斤牛肉需要喂牛吃三斤粮草。因此,农业机会对于资本市场也颇吸引。
在服务行业消费方面,哈继铭认为,这个行业的消费是建立在GDP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腾飞。"以美国为例,该国服务业消费的兴起是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哈继铭说,目前,中国的人均GDP与美国当时接近。
目前,中国居民服务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仅为20%,在美国该比例高达70%。因此,服务消费业亦是资本市场应关注的行业,它们包括,文化、旅游、医疗、保健等。(编辑: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