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街:一家书店的商业逆袭

转型商业化,许知远觉得单向空间可能是个“变形虫”一样的企业,以后可能是做旅馆、设计产品、可能涉足任何行业。

  财富成都创业故事:单向街以高品质的书籍推荐、免费的文化沙龙而闻名。这里不只是书店,更是一处理想主义者营造的乌托邦。转型商业化,许知远觉得单向空间可能是个“变形虫”一样的企业,以后可能是做旅馆、设计产品、可能涉足任何行业。


  单向街

  2006年,许知远和另外12位朋友共同创立了单向街图书馆(One Way Street Library),地点在圆明园东门内左右间咖啡西边的一条长廊。“单向街”的名字源自德国文学家瓦尔特?本雅明一本著作《单向街》。

  单向街以高品质的书籍推荐、免费的文化沙龙而闻名。这里不只是书店,更是一处理想主义者营造的乌托邦。它有一句很吸引人的标语:We read the world。

  2009年10月,单向街搬迁至蓝色港湾;2012年,单向街书店搬迁至朝阳大悦城,并增加了三家分店……9年之后,正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重塑了整套理解世界的方法,单向街也开启了重塑之旅:如今进化为一个多元文化品牌——单向空间,在单向空间的大框架下,被分解出:新媒体、“单系列”产品、Young thinkers三条产品线。看看钛媒体编辑关于单向街的最详细解读:

  传统书店风雨飘摇的互联网时代,“单向空间”借助资本的力量,在结构和商业模式上大胆创新,最终走上了逆袭的道路。

  今年,依赖合伙人自掏腰包供养9年的”单向空间”,终于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这间以精神补给为主旨的独立书店,在获得“挚信资本”千万美金后,正式进入商业化运作,并在单向空间的大框架下,衍生出“单系列”产品和“微在”新媒体平台。

  说到底还是用户

  单向空间创始人、CEO于威穿着深色洋装,坐在单向空间咖啡馆的沙发里,瘦高的许知远孩子似的在于威身边,眼睛在乱蓬蓬的头发中闪闪发光。影响过很多年轻知识分子的单向街书店,如今进化为一个多元文化品牌——单向空间。

  在单向空间的大框架下,被分解出:新媒体、“单系列”产品、Young thinkers三条产品线,每条产品线都有清晰的定位和分工。

  单向空间里所见一切,几乎都是“单系列”产品。书架上的《单读》丛书,已经出版到了七册。《单读》每期设一个主题,由许知远和一些著名知识分子共同撰写而成。丛书《单谈》则是将历次活动嘉宾的精彩演讲,汇集成书出版。书架前还摆放着很多生活用品、行李箱、文具等,这些是单向空间与设计师合作的“单品”系列,意在将具有知性和感性的的物品与生活结合。“单厨”,则是每个空间内的咖啡和美食产品。

  新媒体,是于威和许知远的强项,也是“风投”对单向空间最有信心的产品。早在中国90年代末第一次互联网浪潮之际,许知远和于威带领邹波、叶滢等人组建的内容团队,曾经为ELONG网(转型商旅业务前,E龙网曾经是门户网站)搭建了文艺板块,较早的参与了互联网内容的操作。离开E龙之后,于威受聘搜狐,做了五年内容主编。在这期间她已经洞察到门户网站的缺陷:

  “当时我们看到微博出来,搜狐就‘标配’了一个微博,但是因为没有理解微博的核心意义,所以完全没有竞争力。我当时就觉得,没有细分的内容,对读者的兴趣进行强暴的方式,总有一天会被淘汰。”

  智能手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于威离开搜狐后在《彭博商业周刊》做了一年的移动媒体。就在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为了爱情,于威和先生回德国生活。对于一个工作狂而言,相夫教子的生活显然过于单调乏味了。2014年初,当许知远向她透露有风投看中单向空间,于威便义不容辞的带着4岁的女儿汉娜,和酝酿已久的新媒体创意,回到中国。

  创建“微在”,是回国之后于威最兴奋的事情。9年来,单向空间做的660场沙龙,前后多达11万人次参加,但是这些用户很长时间没有被整合、利用起来。“微在”的出现,让单向街的拥趸有了随时随地的归属感。

  “微在”的原型是美国的 Buzzfeed网站——一个新闻聚合网站,也被誉为媒体行业的颠覆者。BuzzFeed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现代媒体王国,它的成功是因为其易于分享的故事和列举式的内容,其中混杂了普利策获奖作者、严肃新闻和猫、狗、笑话等。于威解释到:

  “自始至终有思想,又有趣,与时俱进的媒体,是同样生活态度的‘边缘的主流’的群体的需求,现有媒体很难满足,而微在的机遇,也正在在这里。”

  移动互联时代,人们碎片式获取,消费新闻,娱乐信息的渠道,绝大多数来自社交媒体。年轻人需要能表达“存在感”的地方,“微在”通过分享高冷、或高雅的新语言(社会价值观)带来一种社群归属感。

  于威拿起手机,翻出昨天的一篇文章,指着30万转发量说:“我们刚上线两个月,但是我们产品已经很受欢迎了,这证明我们分享式的内容规划是明智的,在商业和未来也是有价值的。这或许是为什么广告用户看中我们的原因吧。”

  现在,以“微在”为主线的新媒体,包括了“微在APP”、微在网站、Website、微信公关平台、微博、豆瓣、单向空间微信、微博公共平台等多个子产品。单向空间豆瓣积累了10万余用户量,“微在”今年创建至今,积累20余万用户量。以互联网惯用的“转换率”来算,单向空间9年来数十万忠实拥趸,就是VC和客户原因投资的价值所在。

  重新定义书店的价值

  说到拥趸,或许没有哪个独立书店,能拥有如此庞大数量的粉丝。2005 年底,许知远、于威等6 个人,在圆明园一座院落创办了一家独立书店,名字取自德国思想家本雅明同名著作《单向街》。这间独立书店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商业世界的边缘,他们以沙龙式经营,分享阅读带来的乐趣。

  用许知远的话说:“我们是在用自己的收入供养自己的兴趣。”2006年3月5日,诗人西川在单向街做了第一场沙龙,随后,洪晃、陈冠中、阎连科、廖伟棠、莫言、严歌苓等人纷纷来到沙龙演讲。这种让思绪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传播的沙龙,凝聚起一批粉丝,也就是之后单向空间新媒体的基础用户。(了解更多许知远,见钛媒体前文《单向街许知远:我还是记者吧,但不是好记者……》)圆明园店遭遇房租涨价,单向街面临着第一次危机。此时,蓝色港湾抛出橄榄枝,邀请单向街入驻。这次搬家让单向街从一个偏僻的乌托邦,融入商业洪流当中,开始被更多人认识。繁华的闹市终于让单向街尝到收支平衡的滋味。只是,和圆明园同样的高租金问题,让单向街再次面临无处可去的境地。

  “我承认,我们这一路都非常幸运。”回顾过往,于威和许知远都笑了。这一次,爱琴海和朝北大悦城伸出援手,帮单向街度过难关。爱琴海和朝北大悦城主动为单向街提供支援,也不仅仅出于对文化的尊重,它们也希望用单向街的品牌号召力聚拢相应的客群。单向街因为侧重沙龙,和加入咖啡馆的业态,名字正式改为“单向空间”。这是顺势而为的改变,单向空间的包容度越大,它承载的东西就越多,创新的可能性也越大。

  “互联网时代,百货业已经转向体验经济,单向街这种文化品牌是一种促进。朝北大悦城和爱琴海的租金,基本是免费的,只从我们销售收入提取部分补偿。在朝北的成功案例之后,很多商业地产开始邀请我们,张帆每天几乎都会接到电话,别墅也有,还有外地的。直接说,给你们一个面朝大海的1000平米的位置。我们很珍惜这样的机会,但也不想盲目扩张,连锁的方式是不适合单向街的,我们更不想用这样的方式去套一大笔钱。因为我们未来盈利来源不是实体,而是衍生业务,尤其新媒体这块。”于威说。

  “微在”的编辑只有7个人,都是八零、九零后,于威除了宏观上的把控,内容都放手给编辑们做。

  “虽然我的媒体经验够丰富,但是现在的内容都是新语言、新的表达方式,应该让熟悉它的人去创作。”

  翻看“微在”的文章,都是这样的一些标题——“普京首次透露最多再当十年总统就够了,以及自己秘密的渴望!”;“哈利波特里的男演员们都变成小鲜肉了!!”;“16 个学校食堂神级黑暗料理,没吃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商业化的时代,物质的潮流裹挟,但人文主义和需求是存在的。至于商业运营,于威充满自信。这个有10年互联网经验的女性,是VC看好的投资对象。这些敢于用自己的钱养一个书店9年的股东们,是风投信任的团队。就像置信资本的投资顾问说的那样:“投资,其实就是投人。”

  从一家社会型企业转型商业化,许知远觉得单向空间可能是个“变形虫”一样的企业,以后可能是做旅馆、设计产品、可能涉足任何行业。“就像维珍老板,以前是做音乐的,后来做过农业、传媒、航空公司、航天……互联网时代让很多事变得可能了。”在采访的最后,许知远忽然又补充了一句:“未来都是高度会思考的公司才是领先者,我们希望成为高度有思想性的公司。”

  以下是《商业价值》问答许知远的Q&A摘录:

  Q:光合作用、第三极书局、“风入松”都倒闭了,三联书店也退出了广州……书店现状前所未有的低迷,单向街是否有所触动?

  A:光合作用的倒闭对我们有一定的触动,感觉那么好一个书店就关门了?他们是资金问题导致的,但是资金对我们是问题,其实也不是问题,因为我们从5个到13个股东,没钱了股东就拿钱进来,所以之前我们更像个NGO。

  Q:那商业化转型又是怎样一个契机?

  A:去年年底,张帆、我和许知远说,不要做别的事了,专心把单向空间做好。感觉文化被排挤到很边缘的位置了,我们才开始想到把它当商业去做。

  Q:风投是如何与你们接触、合作的?

  A:这个VC是朋友带来的,其实也是雕光、蘑菇街、果壳、穷游的投资方,叫挚信资本。它是专投清新类的,当时谈,他们想叫我们把事情做大一些,建议我们在媒体方面做一些考虑,我们之前都在传统媒体,现在也想在新媒体做尝试。

  Q:第一轮投了多少?

  A:第一轮投资1千万美金。

  Q:看你们一直在提Young thinkers,这究竟是什么?

  A:是寻找时代特别的人,以及塑造下一个时代文化标签。现在是一个高度混合的社会、人的角色发生变化,现在的年轻艺术家也是创业者。这些人可能是未来的书写者,重新定义者。

  Q:你眼中的未来是怎样的?

  A:我对多元社会有相信。多元信息里,人的可能性被最大的激发出来。教育模式被打破了。社会变成一个巨大观念驱动,模糊了,整个社会挪到个人身上,个人同时丰富化、也干瘪化,任何事都有可能了。

  Q:最近在看什么书?

  A:在看四书五经,因为要研究康有为和梁启超。(本文将发表于《商业价值》杂志12月新刊,记者董美圻,网络首发钛媒体)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请先登录| 注册

新浪微博快速登录腾讯QQ快速登录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 欢迎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财富成都立场。 
最大支持255个中英文字符 
全部评论() 最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得每日精选资讯
官方微博

更多>>最新资讯
14万元创业,如今身家百亿
14万元创业,如今身家百亿

陈建成,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从破破烂烂的几间厂房起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卧龙集团已成为…

吃地瓜稀饭长大的「首富」是如何…
50多个破产巨亏的真实故事 看…
中国首家众包翻译社区的10年
19岁男孩开杂货铺年赚367亿…
起底运钞公司生意

广告位空缺中,如有需求请联系站长

更多>>热门资讯
14万元创业,如今身家百亿
14万元创业,如今身家百亿

陈建成,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从破破烂烂的几间厂房起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卧龙集团已成为…

网上开个洗衣店 一周接单上万件…
50多个破产巨亏的真实故事 看…
互联网+餐饮 新玩法
吃地瓜稀饭长大的「首富」是如何…
19岁男孩开杂货铺年赚367亿…
推荐服务Recommend Service
深入财富成都
创业交流
交流站
案例
人物
故事
新蓉商
智库分享
专栏
TA说
分享
成都头条
快报
奢华人生
热点话题
读图
财富论坛
最新动态
关注500强
孵化器
官方发布
天府新区
天府快讯
政策
组团
会员服务
智慧社区
推荐服务
合作伙伴
帮助中心
关于我们
RSS订阅
网站地图
加入我们
寻求合作
寻求报道
常见问题解答
投资项目库快捷导航
[{"url":"http:\/\/www.chengduvip.cn\/","img":"http:\/\/chengduvip.cn\/data\/upload\/photo\/Banner\/2022\/11\/b\/638079e33bb0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