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成都商业观察:在刚刚过去的三周里,股市成为人们关注的唯一焦点,殊不知,楼市已经在悄无声息中开始了稳步回暖。
央行上月底公布的预测报告显示,中国二季度GDP增幅会在6.8%左右。这个数字低于此前政府的预测,李克强总理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7%,不少专家认为,为了避免下半年GDP徘徊在7%以下而无法完成目标,中国政府还会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力度。
为了拉动宏观经济增速,中国政府从去年11月至今启动了一系列救市政策,这包括央行的四次降息、三次降准以及放开二手房首付和降低营业税。半年来的努力正在显露成效。此前英国《金融时报》曾在一则报道中指出,一项来自民间的调查显示,中国房价近期出现18个月来最大环比上涨。文章认为,这一最新迹象表明,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楼市正从持续一年的下滑中复苏。
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更为明确。1-5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59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2%,降幅比1-4月份收窄4.6个百分点,而连续14个月累计负增长的商品房销售额,在1-5月数据中也首次出现了正增长,涨幅3.1%。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百城房价数据也显示,6月份中国平均房价环比上涨0.56%,高于5月份0.45%的环比涨幅,是2014年1月以来的最高环比涨幅。在这之前,百城房价刚刚在5月份完成了由跌转涨的过程。
一系列宏观数据都反映出中国房地产复苏的苗头。6月1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也将其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展望从负面上调至稳定。不过复苏的势头是否能持续下去,还有待观察,不少机构也指出,一些拥有巨大库存的三四线城市仍存在崩盘的风险。
有媒体报道称,湖南株洲的楼市存货足够消化30个月,而在安徽芜湖,项目正陷入滞销,深陷其中的开发商不乏万科、恒大等巨头。与之类似的还有河北保定,去年“副都”谣言引发的抢房疯潮散去,投资客减少,开发商正加大优惠力度去库存。除此之外,在中国东北,像沈阳这样缺乏产业支持、住宅供求失衡的城市也正在泥潭中挣扎。
为了应对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危机,今年3月,国土部联合住建部下发《关于优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到“多渠道筹措房源,进一步加大住房保障货币化工作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商品住房作为棚改安置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房源”。这被不少业内人士看做是去库存的利器。
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行动起来了。湖北宜昌启动了商品房转棚改安置房自愿申报平台,甘肃省也在不久前发文提出将符合条件的商品房转为公租房,此外,广东也开始探索将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来去库存。
这一招是否管用尚未可知,中国的保障房政策因为大量的空置现象而饱受诟病。但一些机构也指出,大面积的保障房建设正帮助一线城市的刚需分流,在这些地方,普通商品房的销售和价格正受到保障房建设的影响,市场正在形成分化。以北京为例,寸土寸金的首都在今年迎来一轮豪宅潮,开发商们更愿意去博那些高净值人群的市场。
不过库存数据的宏观趋势看起来正在转好,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2年4月以来持续长达3年之久的商品房库存持续上升态势首次出现转变,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4月末减少了15万平方米。这是自本轮房地产市场低迷以来,商品房待售面积首现减少。
对房企来说,销售回暖还是让日子变得好过一些了。在目前已经披露上半年业绩的上市房企中,万科是唯一半年销售超过千亿的房企,作为国内房企龙头,1-5月他们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金额1099.6亿元,同比上升8.97%,与之类似的还有恒大、保利、雅居乐、越秀地产等,其中一些房企已经完成了年度销售目标的四成以上。
然而,开发商眼下的资金链依然紧迫。安邦咨询此前曾在一份报告中提到,5月中国房企正密集发布融资计划,高达32家房企公布了合计超过800亿元的融资完成计划,同比上涨65%,其中完成的配股增发达到250亿元人民币左右。该报告分析认为,目前大部分标杆房企都在战略转型的初级阶段,短期内财务指标很难有明显改善。
与股市不同,市场基本供求关系和房地产政策对楼市的影响非常直接。中国房地产已经告别了躺着赚钱的黄金岁月,虽然库存在好转,但随着城市之间的分化加剧,想要迎来市场全面复苏,可能还需要力度更大的政策支持。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