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搞经济发展不能靠群众运动

中国政府已无力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中国经济未来五年低速增长?企业转变观念:不以小为卑贱,不以小为低下

  财富成都商业观察(本期主角:许小年)搞经济发展不能靠群众运动,万众创新自相矛盾。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9月22日在出席正和岛论坛上以其一贯风格再次大胆直言,政府不愿意也无力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企业不应再寄望于此。同时,许小年还强调新一轮经济景气短期内不会到来。


  本文为《价值线》记者根据许小年演讲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叫“面对现实,回归常识”,主要是我对宏观经济的一些判断和感觉,以及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应该如何去应对。为什么叫做面对现实,现实到底是什么?

  中国经济未来五年低速增长

  我相信各位都已经感觉到,每天都是在市场在打拼,每天都要思考自己企业的经营问题,现实是比较严峻的,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这个新的常态,各方面有不同的理解,我个人看法是在新的常态下,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中低速增长的时期。

  这个中低速到底是多少?到底是7还是6,或者是5,这个我不好说。因为我们的统计数据和我们在微观层面上的观察有比较大的出入。如果硬让我说出一个数字,我真的说不出来。国际上一些媒体对于中国宏观数据和微观上的差距的问题,也都发表了一些文章,表示出他们的困惑。所以这个宏观的数字,我想我就不要讲了。

  中低速增长也就是比过去要明显的低下来,而这个增长速度的放慢既是周期性的,更是结构性的。我个人认为,主要是结构性的放慢。结构调整的困难决定了我们经济的新常态将持续比较长的时间,这时间持续多久?我最近看到外电报道,财政部长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讲,中国经济面临困难的形势可能要持续5年的时 间。对于财政部长的估计,我本人表示同意。

  中国政府已无力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

  在这样经济增长放慢的情况下,新常态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是大家关心的焦点。我自己的观察,在新常态的情况下,政府不愿意也无力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我这样的观察是否准确,有待于进一步明确。但是我认为,不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在当前的形势下,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原因我等一下会提到。

  所以,现实就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放慢,而且放慢主要是结构性的。结构性调整的困难决定了新常态的长期性。政府不会出台大规模的刺激政策。这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和过去不同的形势。这是我们生活其中的现实。

  在行业的层面上,我们观察到的是,过剩产能的普遍存在,各个行业为过剩产能而苦恼,在过剩产能的压力下,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不断的降低价格,试图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而降低价格在宏观层面上显示的是生产者价格指数连续30多个月负增长,在传统实体经济中,投资机会缺乏。所以,现在我们缺的不是钱,缺的是能够盈利的投资机会,这是另外一个现实。

  再看企业层面,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在下滑,但是人工成本、资本价格、资金成本呈现出来的刚性,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的下滑而降低。一方面经济疲软,另一 方面成本出现刚性,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的利润率受到了挤压。一些企业过去靠低成本扩张非常成功,而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不再适应市场,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两个“中国模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看是因为在90年代的中后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发生了本质的转变。这个转变具体是什么?1978年以来我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依靠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效率的提高而实现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效率的提高,具体体现在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比计划经济更加有效,资源从农业部门转到工业部门,资源从国有部门转向效率更高的民营部门转移。即资源配置在市场价格信号的引导下,朝着更有效率的部门和行业转移,这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另外还有激励机制的改变,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一大群企业家在改革的大潮中出现,这些企业家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千方百计寻找市场急需的产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他们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强烈的提高效率驱动,远远超过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因为国有企业受到体制的限制,对效率的提高是不敏感的。

  所以当我们谈“中国模式”的时候,我们混淆了一个概念,其实我们有两个“中国模式”,从1978年到1990末是一个“中国模式”,从1990年末到现在是另外一个“中国模式”,我们经常把这两个“中国模式”混淆了,现在有必要区分一下。

  从1990年到现在是什么模式?主要是依靠政府分配资源,刺激短期的需求拉动GDP的增长。现在中国模式主要是依靠借贷来实现的,我们知道,政府发钱、支配资源、拉动经济的增长。政府的资源从哪里来,来自于税收,来自于国有银行扩张信用,政府的资源来自于中央发行货币,主要是依靠这样一套方法来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2009年启动了4万亿刺激计划,更是第二阶段中国模式的典型代表。靠政府花钱、靠银行发贷款,靠银行印钞票来拉动经济发展,跟前一个中国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

  这样一个靠政府拉动短期需求维持经济增长的“中国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第一个“中国模式”和第二个“中国模式”的区别在于可持续性,如果依靠企业家的创造力、创新力提高效率,这个增长是可持续的。而依靠政府拉动增长,这是不可持续的。

  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政府的资源再多也是有限的,而企业家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这是第一个“中国模式”和第二个“中国模式”的区别。第二个原因,在经 济学上叫做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政府不断发钱,央行不断印钞票,虽然可以促进短期的经济增长,但是促进的作用越来越弱,经济学上叫做边际效应递减。政策同样存在着边际效应递减。

  我们可以看到,2009年我们曾有过4万亿刺激政策,2012年实际上执行的是4万亿2.0,4万亿2.0的效果就比4万亿1.0的要差。本届政府也试着采用一些刺激性政策,结果发现效果不理想。所以,现在就停下来了。

  政策的效用递减和我们吃东西、用药是一样的,一种药用多了,药力会不断衰减,我们叫做投资的效用递减或者政府政策的作用递减。因此,依靠政府投资拉动增长,短期可以见效,但是长期无法持续。

  4万亿刺激计划带来的隐患和经济景气的前提条件2009年,我们执行了4万亿刺激计划,结果使得本来就已经产能过剩的各行各业又在执行过程中大幅增加了更多的产能。这是造成我们面临困难的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由于4万亿主要靠债务融资,结果形成了今天政府债务、银行坏账的问题,这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一个很大隐患,这个隐患不清除,我们无法进入下一轮的增长。我认为,新一轮经济景气短期内不会到来,大家要做好长期的准备。

  新一轮经济景气的前提条件有两个,第一个是清理过去积留下来的债务,中央政府已经采取措施了。今年“两会”时,财政部宣布推出1万亿的长期债务置换的计划,用长期债务置换地方政府已经到期的短期债务,说白了就是解决企业贷款展期的问题。年初提出1万亿,年中加到2万亿,现在加到3万亿,这说明地方经济的债务问题比当初估计的还要严重。

  这是中国经济的一大隐患,如果地方政府债务不清理就会转换为银行的坏账,银行的坏账正在上升,如果地方债务问题划不出来,如果房地产市场价格下挫, 银行坏账会快速上升。所以,要想实现经济新一轮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把过去单纯依靠政府政策拉动经济所遗留下的问题清理掉,不清理掉就变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包袱。第二个前提是必须从政府拉动需求的模式再回到1978年到1990年那种,通过改革释放市场能量的增长模式。

  这两个前提没有达到之前,我们还是新常态,还是要在新常态下思考企业的经营。由于到目前为止,实质性的改革措施出台的不多,因此新常态可能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怎么办?市场永远处于变化之中,企业必须求变,这就提出了转型的问题。

  不仅国家经济要转型——经济增长模式从单纯依靠政府短期政策措施转向基于市场,释放市场力量,发挥企业家的创造和创新精神,提高效率、走可持续增长的道路。企业也需要转型——首先要转变观念,转型的最大障碍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是传统观念,是习惯性思维。这是最困难的。

  企业转变观念:不以小为卑贱,不以小为低下

  昨天一个朋友告诉我,有一个企业家去以色列、德国、美国访问学习,我觉得非常有必要,第一就是要学人家的观念、人家的心理,其次才是学商业模式,学技术、学产品。以色列的企业家创造能力如此之强,并不是犹太人比中国人聪明,其实中国人的智商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中国人非常聪明,但有时候太聪明了,聪明到了经常做蠢事。以色列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文化、宗教、社会、历史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德国的企业家缺少创新企业家,但有非常优秀的工业家,他们可以把汽 车、设备、化工产品做到世界第一,但是他缺乏以色列和美国硅谷那样的创新企业家,这也是和文化、历史分不开的。

  我们可以去看、去学,但你要想照抄他们的商业模式极为困难,你让美国人生产奔驰、宝马,他们也生产不出来,你让德国人生产特斯拉,德国人也不行。所 以,第一是要学人家的心态,学人家的理念。德国那么多的优秀中小企业手里都有独特的技术,在上百年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就那么一个小铺子,小作坊,专心致志走下去,在一项技术上做到世界领先,我们问一问自己,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心态,有没有这样的定力,有没有这样的钻研和精神,这是我在德国看中小企业体会最深的。就是这种不以小为卑贱,不以小为低下的精神,这样一种内心的追求,他们认为把这件小事做好是非常有价值的,会为自己的小作坊感到骄傲,这样的精神是中国企业家缺乏的。

  中国的企业家一说就是做大做强,把大放在强的前面,实际上强是一个陪衬,都是想着大,没有人专心一意做强。现在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只要你找准风口,猪也能飞,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写照。有一个学生问我,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我觉得做企业不是找风口,不是财权力,做企业的不必听我这个宏观经济学家在这讲宏观形势,宏观形势跟你们根本没什么关系。宏观好,有好企业;宏观差,也有好企业。企业的经营不是跟着政策的大风扬帆起航,企业本来的任务就是无论刮风下雨我都可以航行。转型难在我们的传统观念,第一叫做机会主义,转型之难第二是我们传统商业模式的惯性;三是三十年高速的发展,从短缺经济逐步过度到过剩经济,在短缺时代什么都是现成的,在经济开始起飞时候各项成本都是低的,所以我们过去的商业模式非常成功,就是低成本的扩张。那么企业的能力是什么呢?就是整合资源。

  核心竞争力不是拉关系

  我经常问我的学生,你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在课堂上一半的人跟我说是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什么意思?在过去十几年,资源整合第一叫政府资源,第二叫银行资源。你所谓的资源整合不就是政府那能拿到资源,银行那能拿到贷款吗?所谓的资源整合的能力不就是拉关系的能力吗?这不叫核心竞争力。

  传统的商业模式当中,要有良好的政府关系,敏锐的市场嗅觉等等,但新常态下企业的关键在于创新能力。我们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不能自拔,总是习惯性的去寻找风口。认为过去的成功可以去保证未来的顺利发展。我想跟大家讲,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我们转型之难第三个问题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一种从众的习惯,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长于模仿,短于创新。这是我们中国企业家的局限性。这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系。我们的文化传统不鼓励独立思考,希望人们遵循集体规则,不管是显现的规则还是潜规则。我们的企业家带有这样烙印,干什么都是一窝蜂而上。 从改革开放初期,在东南沿海一带你可以看到皮鞋之乡、服装之乡、打火机之乡,几个镇几个县甚至只生产一类东西。

  缺乏独立思考:中国人生产什么,什么价格就跌我到以色列去,以色列人跟我讲了个故事,一个犹太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很好,因为位置很好,来来往往的车辆都停在这里加油。另外一个人去了,他在加油站边上搞一个便利店。我们中国人一看加油站生意很火,我会在街对面开另一个加油站,这就是中国人和犹太人的区别,和你竞争,我们经常是同行竞争而不是错位竞争。这就是不同文化背景企业家之间的差别。从众从改革开放开始我们就观察到这种现象,在执行4万亿计划的时候,人人都去做风电、太阳能,国际上那句话是正确的,中国人生产什么,什么价格就跌;买什么,什么价格就涨。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一生产什么不是几家企业生产,而是一窝蜂的。把那个产业搞的产能过剩,没什么钱好赚,当然这里面和政府政策有很大关系,另外一个就是企业家的仇恨心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创新,这是他们的短板。

  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认识到经济的问题是什么,也要认识到转型的迫切性,最迫切的是我们观念的转变。转变到什么上去,就是我讲的第二个题目,要回归常识——回归价值创造的常识。你不创造价值,你就赚不到钱。你可以在网上忽悠一大堆粉丝,但是你如何把大量网站访问转化成信息,这才是关键。你可以拿 VC 的钱去补贴消费者,搞一个巨大的客户群,但是你怎么从这个巨大的客户群赚钱,取决于你是否给他们创造了价值,不创造价值,即使赚到钱也无法持续。创造价值是赚钱的前提,这是一个常识。

  中央银行印钞票不创造价值,因此它对经济没有什么帮助。我们无法把期望寄托在中央银行,降准降息没有关系。降准降息增加货币发行根本就不创造价值。炒股票不创造价值,我们在股市上有赚钱的有赔钱的。赚钱的不必为此而高兴,赔钱的也不必为此而悲伤。你赚了钱你没有创造价值,你在股市上没有创造价值,这是常识。印钞票印不出价值,这也是常识。所以我们不必看宏观政策,还是自己的企业,我在哪里、我是如何创造价值的。还有一个常识是什么,一个企业经营困难,他们总是把这个困难归结为融不到资,这个实际上是把常识搞颠倒了。不是因为你融不到钱才经营不好,而是因为你经营不好才融不到钱,这是常识。金融机构不是把钱借给一个经营困难的企业。金融机构永远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要自己送,自己把手中炭的问题解决了,银行才能给你锦上添花,这不是常识吗?如果让你去银行,你会把资本借给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吗?你会把资金借给一个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吗?你不会的,这是常识。所以不要怨天尤人,要回归到常识。思考的问题如何去创造价值?什么是价值创造,我认为有两个标准。

  怎样才算价值创造?

  第一个标准是你能开发出市场接受的新产品和服务,你就为客户为市场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别人没有做的产品你做出来了,你创造价值了。这种手机过去没有,现在苹果把它做出来了,苹果就是一个价值创造者。我们现在已经离不开微信了,微信过去没有,腾讯把它做出来了,这是能够为市场所接受的新的产品和服 务,这叫价值创造。

  第二个价值创造的方法,你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从而以更低的价格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你不能做出新产品没关系,你生产苹果产品的成本比别人低,这也叫创造价值。

  那么创造价值和赚钱、和利润是什么关系?你赚钱未必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总要赚钱,必然要赚钱。如果你创造价值而未赚到钱,这是短期的事情,从长期来说,你创造了价值,要想不赚钱都很难。一些好的公司现在头疼的不是赚不到钱,而是赚钱怎么花。只有价值创造,才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些不创造价值的活动,不要寄予过高的期望,甚至我认为可以忽视他。比如说炒股票不是创造价值的事,起码不是我们企业家主要的任务所在。

  关于价值创造,我们经常把它和赚钱、融资、圈钱混到一起去。给大家举一个案例,前段时间P2P、金融互联网非常热闹。我问一个学生,在做什么,他说做P2P。这两天我问学生在做什么,他说做O2O,过两天再问,他说做一个平台,我说你们怎么老做一样的事情,能不能做点不一样的事情,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的从众心理。不仅仅是企业家的心理,中国国民的习惯也是一样,一窝蜂做同样的事情。

  而一窝蜂做同样的事情就谈不上创新,创新一定是独辟蹊径,一定是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那才叫创新。你做和别人一样的事情,那叫模仿,不叫创新。现在有一个口号叫做万众创新,我觉得这个题本来是自相矛盾的。如果万众都去创新,那没有创新了。创新是少数人的事儿,如果大家都做了就不是创新。

  P2P不创造价值,很多O2O也不创造价值

  我有个学生要做P2P,我坚决制止了他,我认为P2P不创造价值,甚至很多O2O也不创造价值,什么叫O2O?就是两边都是零,中间一个2,这就是 O2O。需求这端不着边,供给也不着边,中间幻想一个百亿市值的公司,这就是O2O,不是打击大家的积极性,要独立思考,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你在什么地方创造价值,你在什么地方赚到钱,不要一窝蜂跟随潮流。

  为什么说P2P不创造价值,因为P2P没有解决金融的关键问题——信用问题,信用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这个企业申请贷款,我不敢给他,因为他的信用风险不好把握,这是什么意思?信息不对称,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我不清楚,他自己清楚,但又不会把真实的信息告诉我。这是金融最困难的地方,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无法判断这些潜在客户的信用风险,这是金融的实质。

  要想准确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必须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P2P有没有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没有!P2P只是把企业和银行拉在一起,只是把借方和贷方拉到一起,最多相当于一个婚姻介绍所,他把男女拉到一起,至于婚姻成不成,介绍所不管。他最多就是创造了一点点价值,把男士女士拉到一起去。但是能不能成,他不知道,也不关心。

  可是我们做金融必须要关心能不能成,不是把借方、贷方拉到一起就完了,我还要关心他们能不能成,如果不能成,失败了就是坏账,就是损失。所以,做金融虽然像婚姻介绍所,但是对它的要求比婚姻介绍所高多了,要想确保贷款成功,你要想办法降低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你如果不能够在这方面做出贡献, 你就没有创造价值,你没有创造价值,哪怕你今天赚钱再多,你也无法持续。

  为什么无法持续?因为你没有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连续出现坏账,出现了坏账太多了,你的平台信誉就垮掉了,你还做什么?你没法做了。很多做 P2P 的人根本不理解金融,他们不知道金融的要害是什么,搞了一个网站出去,左边拉理财投资人,右边拉资金的需求者,拉上来之后,交易两天,甚至贴点息, 热闹过了以后就垮了,因为坏账太多了。

  这个案例说明什么?说明你要是不创造价值,企业就没有一个能够活下去的商业模式,没有一个可靠的商业模式,创业就要失败。为什么对P2P这么不看好,很多网络公司现在全都上网络金融呢?为什么?你没有数据,你没有帮助金融机构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阿里可以这样做,腾讯可以这样做。但是这些数据,说老实话,质量很低,还不足以评判一个客户的信用风险,还需要其他的数据才能够解决借方和贷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这才叫创造价值,只有创造价值,解决了商业中的核心问题,企业盈利才有基础,企业发展才有可持续性。

  对手能学的,不是核心竞争力

  如何创造价值?这要提到多次我们提过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和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利用核心竞争力去创造价值,从而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你独特的竞争优势。

  那么,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你特有的竞争优势,而且核心竞争力还是你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优势。你不能说我有一个竞争优势,我今天把这个新产品一推出, 明天我的竞争对手全仿制了。这不是核心竞争力,这只叫竞争力,不能叫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的竞争对手看到了,他也没法模仿。比如说手机,过去我们做简单产品的时候,做这个麦克风,我不会做没关系。我把最强的麦克风全收进来做很多碎的再把它组装起来,我照样可以做。这就不叫核心竞争力,或者说你这个产品的技术壁垒太低。核心竞争是技术壁垒非常高的优势。你的竞争对手不花个三年五年,不投个千百万上亿的研发资金就没有办法模仿你,这叫核心竞争力, 或者说核心竞争力就是具有技术壁垒的技术产品或者商业模式的优势。

  你把苹果手机拿回去,拆开了,把零件搞清楚了,你还是不会做,因为它有很多软件你看不见,你无法模仿,它是核心竞争力。你做麦克风你没有,别人都会 模仿。小米的手机可以被模仿,因为他的手机大家都知道怎么做,而苹果、华为、三星的手机都是自己研发的,其他人模仿不来,当然也有一些模仿,总体来说,必 须有自己的创新。什么手机容易被模仿?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所以我们企业现在要思考的什么问题?

  现在企业家要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凭的是什么。中国有句谚语,“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你的“金刚钻”是什么,要 把这事搞清楚。德国那么多的中小企业,不靠规模,不靠市场份额,不靠产品售价,正好相反,这些中小企业的产品售价往往都偏高,因为生产批量小,成本高,他 靠的是“金刚钻”,有了这金刚钻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你们看BMW,BMW底下的协作厂家上千家,为什么他自己不去做呢?因为他做的没有那些小企业好,它不具备小企业掌握的关键技术,所以他也认了,我不可能做所有的事,干脆包给你。

  我们要思考的不是把企业做大,而是做强做精,在起码一段时间内的市场上,具备不可替代性。企业不仅获得订单,更重要的是获得定价能力。

  由于我的不可替代性,你只能从我这儿买,你就获得了定价能力。一旦获得定价能力,就不怕成本提高,成本提高可以传递到终端用户那去。我的终端用户即使不高兴,但没办法,在市场上他找不到比我更好的供应商。

  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就是定价能力。在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我可以把一部分成本的上升转移到终端用户,定价能力可以保护毛利率,让我可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中活下来,寻求发展。

  在当前我们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要思考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围绕核心竞争力来构建商业模式,在市场上取得独特地位。

  互联网不是神器

  下面我想讲讲互联网。对于互联网,我是外行,但最近看了些案例,拜访了些企业,做了点研究。

  在互联网上,我是一向倾向于“泼冷水”的,这可能跟性格有关,老扫人家兴,凡是“发烧”了,一阵风什么的,我就跑过去“泼盆冷水”。并不是不看重互联网,我认为互联网是非常有效的工具,但只此而已,不要提高到思维的层面上。

  互联网只是人类过去200年间,自工业革命以来诸多技术创新中的一项,不是最后的一项,也不是终极的技术创新,将来还会有比互联网更厉害的技术出来。我百思不得其解,在过去的技术创新中,没有见过这思维那思维,现在就突然冒出来互联网思维。

  从历史意义来讲,现代经济最重大的创新莫过于蒸汽机。蒸汽机是人类第一次利用非自然力量进行经济生产活动,在蒸汽机之前,人类使用的都是自然能源: 风能、水能、人力、畜力,这重大意义只有普罗米修斯发明火才能与之类比,但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蒸汽机思维。铁路是伟大的创新,我们也没有听说过铁路思维。 最近的技术还有电脑,我们也没听说过电脑思维。偏偏就有互联网思维,中国的学者生造词汇,以示高深,把大家说得越糊涂越听不懂,越显得他学问大。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利用互联网降低成本,开发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也就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创造价值。互联网只是企业转型的工具,不是神器。

  从刚开始对互联网的漠视,转变为对互联网的盲目崇拜,好像不上网就死,上网就活。互联网思维的种种提法,大多数不是互联网特有的,是早就被人们总结出来的。

  有些提法甚至是错误的,比如单品海量。这不是互联网之后才有的新东西,我们课堂上讲过,单品海量实际上就是规模经济效应,没什么新东西,我们早就知道了。除了单品海量以外,我们还有另外一种商业模式同样可以成功,那就是多品微量,多品微量照样可以利用互联网成功。

  这都是把互联网带来的一切变化绝对化了,神圣化了。其他的很多提法,“客户体验第一”“找到痛点”“快”等等,这都是商业常识,跟互联网没什么关系。产品做到极致、客户体验极致,“极致”这就是个错误的提法,在商业经济中,我们不提极致,只提效益和成本的平点更合适。任何产品品质和客户体验的提高都是有成本的,把品质做到极致,也就意味着成本上升到极致,这是损害客户利益。因此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应该做到极致,而应该做到效益和成本的平衡,这就可以了。

  至于羊毛出在猪身上等等,我们时间没有展开,我想强调的是这些提法是商业常识,没有什么新颖之处。在互联网出现之后,这些原理的表现形式更加鲜明和突出,但是互联网没有改变经济学原理,没有改变商业的本质,只是提高了商业的效率。

  我刚才讲的互联网金融,从本质上来说是金融,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控制信用风险,互联网应用只不过使我们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成本下降,互联网应用只不过让我们更好的控制信用风险,但是互联网并没有改变信息的不对称,这是金融业的常识。

  搞经济不能靠群众运动

  互联网是定语,主语是金融。本质是金融,不是互联网。电商的本质是商,不是电,电商的本质是零售业,不是互联网。因此对于口号,我总是持怀疑态度。我本人经历过大跃进,经历过文革,知道群众运动的后果是什么,搞企业、经济的发展是不能靠群众运动的。凡是市场上流行起来的群众运动式的口号,我们要保持 高度的警惕,要经过自己的思维才把它接受下来,对于市场上广泛流传的互联网+,我提出一个观点是+互联网,不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互联网,不是互联网+ 传统行业。

  因为传统行业的商业本质没有因互联网改变,必须遵循传统行业的商业原则和规矩,在这个基础之上,我才来考虑互联网的应用,而不是我有了互联网就把商业和金融的本质颠覆了。

  我本人不反对互联网+,我只是说在互联网+和+互联网之间,我们要自己独立思考,看哪一种方式对企业的发展最有利的,看哪种方式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能够进行创新。我在企业调研的时候,倾向于认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应该是+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

  当然了,最后的结论是每个企业自己思考,自己做出判断,而判断分析就是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的分析方法。

  我想强调一个观点,这个世界上没有成功的秘诀,也没有必胜的法则。猫有猫道,鼠有鼠道,你是老鼠就把老鼠的道做精,不要左顾右盼,看猫吃得多好;你是猫,就把猫道做好,世界上最悲惨的事儿是猫做了鼠道,鼠做了猫道,自己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己要有定力,自己要有内心的世界,做企业不是为了在社会上出人头地,不是比同班同学赚钱多,比过去的同事住的房子更大,不是比邻居更加富裕显赫,做企业是为了自己内心的追求。

  只有内心的追求,才能支撑我们独立进行思考,才能支持我们进行创新。

  提问环节

  问:许教授,您能否分析一下,现在中国经济形势到了何种程度?

  许小年:刚刚已经讲了,其实现在经济的形势跟做企业关系不大,所以即使我对未来的预测,能够被事实验证,对你还是没有什么帮助。我始终认为,做企业不是看天吃饭,不看天气预报,企业的经营跟宏观经济形势没有太大关系。

  回到你的问题本身,我认为经济形势现在非常严峻,但没到最严峻的时候。为什么这么讲?过去我们常年的依靠发钞票,银行发信贷来拉动经济增长,而不去认真的做结构改革,所谓历史遗留问题,在我们的经济中越来越大,克服、解决这些问题,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我说最严峻的时刻还没有到来。

  至于新常态下的低位运行要持续多长时间,我想,最好的回答就是财政部长的估计,中国经济起码要面临五年的困难形势。

  问:经济发展都有规律,未来企业家是否可以利用模型化或数据化,来帮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做出决策呢?如何令一门学科研究,不与现实脱离呢?

  许小年:我认为企业的经营无法模型化、数字化。模型也罢、数字也罢,只能作为企业家决策的辅助和支撑依据,不能代替企业家判断。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科学还没有研究透。别管网上有多少大数据,它对客户信用的评价并不精确,有误差,所以线上永远代替不了线下。在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内,电脑不可能代替人脑。我到华为去,跟他们的高管讨论过这问题,这实际是一个哲学问题。我坚定地认为不可能,而华为的朋友们认为是有可能的。

  只要电脑不能代替人脑,决策就始终要依赖个人的经验和判断,正是因为这个观点,我不相信互联网公司可以通吃。我也不相信,在未来的时代,谁掌握了大 数据,谁就占领了未来的制高点。科学是有边界的,解释力和预测力都极为有限,不管未来如何发展,这个世界总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我们无法用数据和模型来解释。

  来源:虎嗅网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请先登录| 注册

新浪微博快速登录腾讯QQ快速登录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 欢迎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财富成都立场。 
最大支持255个中英文字符 
全部评论() 最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得每日精选资讯
官方微博

更多>>最新资讯
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是啥?
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是啥?

内卷这个概念的内涵很丰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普及和传播知识,我参考了相关的信息,把我个人的粗…

为什么90后、00后不服管?可…
陈春花:企业需要具有增长型思维…
沈南鹏:带着公益心去投早期
科创板公司参与设立产业基金 上…
迪士尼为何能不断打造深受喜爱的…

广告位空缺中,如有需求请联系站长

更多>>热门资讯
5G时代的通信会有哪些颠覆性创…
5G时代的通信会有哪些颠覆性创新?

对于行业来说,5G+也许会带来很好的投资机会。

寒冬?产业互联网的春天才刚刚开…
史玉柱:所谓的“成功学”,都是…
数字化时代,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
制造业要不要来西部?
大数据营销不能自作聪明!
推荐服务Recommend Service
深入财富成都
创业交流
交流站
案例
人物
故事
新蓉商
智库分享
专栏
TA说
分享
成都头条
快报
奢华人生
热点话题
读图
财富论坛
最新动态
关注500强
孵化器
官方发布
天府新区
天府快讯
政策
组团
会员服务
智慧社区
推荐服务
合作伙伴
帮助中心
关于我们
RSS订阅
网站地图
加入我们
寻求合作
寻求报道
常见问题解答
投资项目库快捷导航
[{"url":"http:\/\/www.chengduvip.cn\/","img":"http:\/\/chengduvip.cn\/data\/upload\/photo\/Banner\/2022\/11\/b\/638079e33bb0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