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16年,做成行业冠军!

他是百瑞源集团董事长,农民出身,大学毕业。当时,宁夏的枸杞恶性竞争,产品烂大街卖不上价,整个行业濒临崩溃,农民挖树毁园成风,一片狼藉。
  财富成都智库力荐:死磕16年,几度倾家荡产,他却在一片荒漠中,做成行业冠军!
  原创: 孙允广  正和岛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宁夏,这个西北边陲小镇,有着塞上江南的美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同样养育了一群充满热情的企业家。

  郝向峰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百瑞源集团董事长,农民出身,大学毕业。当时,宁夏的枸杞恶性竞争,产品烂大街卖不上价,整个行业濒临崩溃,农民挖树毁园成风,一片狼藉。

  郝向峰扎入这个行业后,从0开始,在荒漠中包下一片土地,大风吹来尘土飞扬,他就自己植树造林;这里没有电,他就从几十公里外拉来了电;没有水,他就在山上修了几万方的水库,把几十公里的黄河水引到山头…终于将荒漠开垦成绿洲,结出了红果。

  为了这份事业,郝向峰坚持了16年,最困难的时候,房子抵押了,车也卖了,每日借酒消愁,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就像本·霍洛维茨所说:“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回忆起16年心酸历程,郝向峰无怨无悔,他说,一个企业成不成功,最关键要看能否带动整个行业进步。把这16年概括起来,无非两个字——专注。

  专注。值得每一个立志成事的人,认真思考。

  口 述:郝向峰 百瑞源集团董事长

  正和岛岛邻

  采 访:孙允广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喝酒,从中午喝到晚上

  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但直到1989年,这股风才从深圳吹到大西北来。

  那时候,大学生接受新东西很快,有的学生在校园里租上一间教室开书店卖书,还有的租上一间屋子,弄2个台球桌,支上案子打台球……我1990年大学毕业,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正好赶上了下海经商的浪潮,被分配在学校里,去创办商业实体,搞经营。

  大学毕业后,郝向峰意气风发

  客观地讲,那个时候很多工作都是在浪费时间,一天天地基本上就是迎来送往,从中午喝酒,甚至能喝到晚上。干什么事都得喝酒,不喝酒什么事都干不了。

  就是拉关系。

  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干点什么。到了1996年,我就给自己断了后路,下海去经商。

  “为了生计,我也是迫不得已……”

  下海之后,我就做大米、小麦等农副产品的加工和贸易,这块我比较熟悉。

  但是粮食原料基本都在国家粮库里,粮库都有自己的粮油公司,我从农民手里收粮,一来成本高,二来手里也没那么多钱。几年下来,我一直在市场的夹缝中求生存。

  直到1999年的一天,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我。

  有一天,我路过一片挂满红果的枸杞园,看到一位带着草帽的老人正在挖枸杞树。好好的枸杞树,被一棵棵地刨掉。

  我当时很不解,就走过去询问。老人长叹一口气说:种了几十年的枸杞了,没想到这几年枸杞越来越不值钱了,只能挖了改种其他作物。

  我一边帮老人挖树,一边和老人聊天。烈日下,我累的满头大汗,老人就把他自己的草帽戴在我头上,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年轻人,你受不了这个苦,枸杞本来是个好东西,但为了生计,我也是迫不得已啊!

  “为了生计,我也是迫不得已啊……”这句话一直回荡在我耳边,给我触动很大。

  带着这种困惑,我开始走街串巷了解枸杞的市场行情。慢慢明白老人为什么无奈挖枸杞树。一是由于人们养生保健意识不强,市场不成熟;二是农民质量意识差,枸杞质量标准低。

  所以市场就越来越低迷,枸杞便宜如牛毛,农民种枸杞不仅不赚钱,甚至还赔钱,“致富果”一度沦为“伤心果”,挖树毁园之风席卷宁夏。

  尝尽苦头后,才明白这个道理

  我是农民出身,看到这一切,我不甘心。心里想,自己是学习农业的,该怎么才能为农民做点事?

  2003年,我就开始办公司,征地、建厂房、买设备,简单一折腾,就把几年积攒的积蓄全部花完了。而这才是刚刚起步而已,没了流动资金,我就只好把厂房抵押给银行,凑点贷款,来补充流动资金。

  当时市场上的枸杞,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地摊货。塑料袋、小纸盒,称斤叫卖,一斤枸杞卖十几元钱。完全是一无品质、二无品牌、三无品位的“三无产品”。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我就想,一分钱一分货,“好枸杞”就能上“好价格”。于是就去注册自己的品牌,采购最好的原料,找设计公司设计包装。这个牌子后来起名叫——“百瑞源”。

  当时我踌躇满志,势在必得。

  然而成功哪有那么简单……百瑞源枸杞问世之后,去哪里卖成了最大问题。我们一无品牌知名度,二无销售渠道,三无营销经验。要把产品卖出个好价钱,难上加难。

  没办法,我只能带着销售员,大街小巷找枸杞特产店。找了好几家店,老板胃口都很大,一开口就是折扣低,要求售后结算。我又好不容易托人情,把产品弄进了大卖场,却被陈列在最不好的位置。商场负责人跟我说:“新品牌,能进来就不错了。”

  就这样,总算把产品投放到市场了。而这,只是“苦日子”的开头。

  自产品进入市场以来,就面临了没完没了的费用和扣点,越来越多的欠账,导致我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当时觉得自己已经喘不过气了,苦不堪言,我就经常借酒消愁,酒醒后又彻夜难眠。

  朋友见了我说,你这两年,看着老了10岁啊。

  沉淀了两年多,我才悟出一个道理:市场不是仅仅靠一腔孤勇,就可以改变的。

  把房子押上,我的背水一战!

  随着欠款越来越多、销量越来越少,公司已经难以维持生计,员工都纷纷辞职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随时都会落下来…生死关头,人往往有孤注一掷的勇气。

  我发现,这两年来宁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最爱买的就是枸杞。如果能搭上旅游经济的快车,让枸杞的历史文化与产品展销结合起来,也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银川有个专门接待游客的购物中心,我就想办法把产品打入,也同样不受重视,被压在最下面。

  一个业务员告诉我说:“明天就是我们老板生日了,你出面把老板请上做客,产品将来也能放个好位置,卖的好点。”我就去邀请他们老板,结果我也请不动,人家不来。一气之下,我说,命运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咱们想办法自己建枸杞展馆。

  我开始查阅资料,找人设计,算下来至少需要投资80万。其实这时候,公司已经穷困潦倒了,根本就没钱!

  我跟家人商议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机会了,背水一战。

  家人理解我,同意我把房子抵押贷款,建设宁夏枸杞展馆。房子抵押50万,连拼带凑80万,甚至施工时还不得已有一些欠款……最终用了3个月时间,把厂区一个1200平方米旧车间,装修改造成了展馆。2008年6月份,旅游旺季,展馆迎来了开业。

  让百瑞源起死回生的枸杞展馆

  这事就是押宝,没有任何把握。

  我当时焦虑的一天只能睡几个小时,凌晨四五点就醒来。身体又瘦了很多。

  正当我以为山穷水尽的时候,人生出现了意外的惊喜。开业后,游客源源不断,一开始每天销售10万元,到了2009年时,平均每天能销售30万,高峰时候日销50万元。

  宁夏枸杞馆的建设,让我起死回生。

  赶在车轮碾压之前,活下去!

  有一次,自治区领导来调研宁夏枸杞馆,看完后他跟我说:

  “郝总,你看人家冬虫夏草,现在卖的比黄金还贵。云南的普洱,也卖出了价格。宁夏枸杞有名,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普通朋友,只要来宁夏我们就送人一包枸杞。但现在宁夏枸杞拿不出手啊,要品质没品质,要包装没包装,要品牌没品牌,你们要在这上面好好做文章……”

  听完这句话,我开始思考改进方法。

  枸杞到了南方很难存储,温度高、湿度大,打开不久就氧化了。我看到人家铁观音都是一小袋一小袋,就学习他们的包装,用抽真空的方式,把枸杞也做成小袋。这样就解决了3个问题:

  1,方便存储的问题;

  2,科学用量的问题;

  3,品味档次的问题。

  但今天是个产品同质化的时代,加工好一粒枸杞虽然不容易,而这仅仅是完成了基础工作,如何把枸杞卖好,可谓难上加难。

  在我业务刚有起色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公司未来的模式是什么?肯定不能靠着银川大街小巷的特产店。

  2008年时候,我还做出一个另行业很不解、更看不上的决定:为枸杞专门开了线下专卖店——百瑞源枸杞养生馆,后来改名为百瑞源枸杞专卖店。枸杞界的“老手”,觉得我很外行,因为单靠枸杞销售,根本带不起一个门头店面。

  我不在意外界的评价,我的目标是建立标准化营销体系,将来要走出宁夏,走向全国。

  接下来的几年里,因为我们的齐心协力,专卖店发展的很快,也进驻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现在已经有100多家了。

  很多当时不看好的人,也开始模仿这一模式。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你做了先行军,立马就有企业效仿,而且效仿得很好。这就逼迫我们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前,要始终赶在竞争的车轮碾压之前,才能活下去!

  我萌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大家都说:“中国枸杞看宁夏、宁夏枸杞甲天下”,但作为枸杞发源地,宁夏竟然没有一个可以传承、展示枸杞文化的博物馆。很多人劝我找政府来建,我跑了不少腿,迟迟没有答复。

  如今的中国枸杞馆和百瑞源研发大楼

  无奈之下,我决定自建“中国枸杞馆”,从2009年开始规划,用了3年时间,于2011年建设成了4000平方米的中国枸杞馆,开始对外开放,每年接待游客20万次,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业界不少人说,百瑞源不是卖产品的,是卖枸杞文化的。对于这句话,我始终这样认为:如果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枸杞文化无疑就是枸杞产业的灵魂,百瑞源借力枸杞文化,让品牌更具有内涵,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做这片土地的罪人

  先前时候,我都是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帮了很多农民。但我心里觉得还不够,我想找一块好地,自己种枸杞。

  2010年时候,我就在贺兰山上,包了1500亩的地,开始种枸杞。

  有一次,我去田间跟技术员沟通,他一句话,震惊了我:“当初应聘时候,说好的百瑞源是按照有机标准种枸杞,可现在还在用农药,我们种的枸杞我自己都不敢吃。”

  我了解后才知道,基地负责人认为有机种植标准成本是常规枸杞的3倍以上,他为了节约成本,擅作主张,使用了化肥和农药。

  我赶紧召集开会,反问大家:如果我们种出来的枸杞,跟市场上一样,那我们自建基地的意义何在?我下了死命令:必须按照有机标准进行种植和管理。

  到2012年时,百瑞源枸杞达到了510项农残未检出。我就想去申请有机枸杞认证,后来才知道,必须要有3年的土壤转化期。

  那就只能,去开发荒地了。

  光秃秃的沙地

  2012年秋天,我跑遍了宁夏各个山山沟沟,找一块能种出最好枸杞的土地,最后选定了红寺堡,这里远离城市和工业,是一片从未开垦的处女地!

  第二年春天,我开发这片荒漠时,地表植被被破坏,大风一吹,风沙四起,尘土飞扬。要是这次开发失败了,不仅血本无归,还可能成为这片荒漠的罪人。

  种植专家教大家种树

  为了避免风沙袭击,我就带人在荒山上栽下了防护林带。

  当时山里没有路,我就自己绕着荒地修了近百里的路。这里没有电,我就从几十公里外拉来了电。没有水,我就在山上修了几万方的水库,把山下几十公里的黄河水引到山头。山地无法灌溉,我就去买了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就这样,枸杞总算是种下了。

  沙漠种枸杞,最困难的就是浇水,只能用滴灌技术新问题紧接着又来了。这片土地原来是荒漠,被虫子侵蚀严重,沙漠病虫一次又一次的向枸杞树发起进攻。

  一开始我们用生物农药,但是没啥效果。有人建议我用化学农药,我说,坚决不行,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次。

  我跟他们讲,我们付出了这么大的辛苦,不就是为了一片干净的土地吗?于是,我就大家一起晚上打着手电筒抓虫子,一晚上能抓两麻袋虫子。

  沙漠变成了绿洲

  就这样,我们靠着整个团队的毅力,用了5年时间,才在荒漠上种出一片红红的枸杞。

  不是时代不行,是你没懂这个时代!

  从2007年宁夏枸杞馆建立起来之后,百瑞源的发展走上快车道,到2011年时候,中国枸杞馆一年销售破亿。一切顺风顺水。

  然而,还没来得及享受这一切,2012年时候,百瑞源再次遇到了大危机。

  当时,很多游客其实是会议游客。很多单位来宁夏考察学习,就直接团购了,领导带着员工,一人来上一份,这样的情况特别多。再加上宁夏政府迎来送往的礼品都是百瑞源,他们觉得能拿得出手,所以百瑞源的业务走的很快。

  2012年十八大后,国家加大了反腐力度。很多官方采购不被允许了,政府不敢买了。百瑞源的业绩出现断崖式下滑。

  这时候我们恍然大悟,过去过于依赖的政府采购的礼品市场,不等于真正的市场。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呆久了,慢慢就失去危机意识,就好比温水煮青蛙。

  政策倒逼企业加快市场化进程,百瑞源再一次站上不确定的分水岭。

  不能埋头傻干,要理解这个时代的消费者,理解年轻人。2014年,百瑞源开始“触网”,成立了电子商务部。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互联网不止是电商,更可以通过反馈,去思考年轻人的个性,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

  传统食用枸杞的方法就是老三样——“熬粥、煲汤、泡酒”,甚至被人调侃成中年男人的标配,与年轻人的生活格格不入。

  枸杞成为宁夏农民的致富果

  我们提出了食用枸杞“干嚼、泡水、花果茶”的新时尚,让枸杞步入“零食化、年轻化、时尚化”新时代;消费枸杞不再是“一日三餐,锅碗瓢盆”,而是成为“办公室、茶几上、聚会中”年轻人爱分享的时尚产品。

  不仅让中老年人成为忠诚的顾客,更要瞄准80、90后。当今时代,不是年轻人不喜欢枸杞,而是我们的枸杞太老了,只有让年轻人爱上枸杞,我们的枸杞才有未来!

  所以,很多人抱怨时代不行,很多时候往往不是时代不行,是你没弄懂这个时代。

  马云来了,给了我很大信心

  2014年时候,马云来银川搞活动,政府领导给他推荐枸杞。

  回去之后,他派人专门来宁夏实地考察,从基地到生产车间,一家一家地看,还带了四五种样品回去检测营养成分,检测农残等。最后,从几家里面,选择了百瑞源。

  这对我们真是巨大惊喜!

  马云的这个订单,其实我们不在乎有多少业绩,也不在乎能赚多少钱,能获得阿里巴巴团队的认可,并且进入马云朋友圈(其中有一单发往联想总部),这是经营品牌这么多年来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对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认可。

  整个团队因此备受鼓舞,这种成就感让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产品和服务做得更好。

  2015年,我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公司创立了劳模创新实验室,把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结合起来,聚焦在产品上。

  当年的小伙子,变身枸杞劳模,指导员工采摘

  2016年,百瑞源枸杞基地被自治区政府授予“宁夏枸杞优质基地”。2017年,百瑞源枸杞代表宁夏,成功入选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食材供应企业”。从此,百瑞源“国宴枸杞”成为宁夏枸杞历史上永久的记忆!

  当年自治区领导在宁夏枸杞馆提出的“宁夏枸杞拿不出手”的问题,我们解决了。

  一次内心深处的灵魂拷问

  随着发展,一个很深刻的灵魂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宁夏,究竟是不是“百瑞源”最大的障碍?

  宁夏枸杞是一个地标产品,但是在中国,地标产品越知名,越难出现知名的商业品牌:

  中国的茶在全世界很知名,但至今中国也没有世界知名的茶品牌;而不产茶的英国,却跑出了世界级的立顿;

  云南普洱很知名,但至今未能跑出一个知名普洱品牌;烟台苹果全国有名,也同样没有知名的商业品牌。

  地标的名字,牢牢锁住了消费者心智的第一位。消费者就很难记住商业品牌名字了。

  我思考了很久,当商业品牌很弱的时候,大家就抱着宁夏枸杞这个“公共品牌”吃大锅饭,打价格战,不断地透支这个行业,对行业造成很大伤害。

  我们不吃大锅饭,我认为,一个企业成不成功,要看能不能带动整个行业发展。

  2013年时,我曾背着鲜枸杞去中国农业大学拜访一位教授,他的一项农产品制干技术能让枸杞饱满、色泽鲜艳,吃上去口感柔软。但这一技术还在试验阶段,能否规模化量产都是未知数。

  我觉得这是我梦想中枸杞的样子。为此,我足足等了6年时间,才在今年年初实现量产。锁鲜枸杞的创新,改变了宁夏枸杞600多年来传统的晾晒和加工工艺,好看、好吃、更营养。

  2017年,我们跟特劳特(定位理论之父)团队合作,他们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定位:百瑞源枸杞,好枸杞可以贵一点。

  这个定位看起来很扎心,从来都说自己好,哪有说自己贵的?但其实这背后有完整的商业逻辑:

  第一,经过14年的布局和积累,我们有底气对外说我们的枸杞好,我们有这个自信;第二,“好枸杞可以贵一点”,既是百瑞源的品牌定位,也可以成为宁夏枸杞的产业定位,符合当下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这句话最大的挑战就是对我们自己,“好枸杞可以贵一点”,说出来之后,百瑞源就要聚焦在枸杞到底好在哪里?你要是讲不出来,就是在戏弄消费者,消费者就会击穿你。特劳特讲,定位一定要符合你的事实。

  江南春说,检验一个好广告有三个标准:顾客认不认?员工用不用?竞争对手恨不恨?

  我们的定位做到了前2点,第3点没做到。因为共赢,得到枸杞行业的广泛认同,所以对手不恨我们。

  我创立企业的初心,就是希望大家做好枸杞品质,卖个好价钱。希望有更多的枸杞企业,通过优质优价,与消费者产生共鸣,让宁夏枸杞引领中国枸杞发展。

  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枸杞甲天下

  从2003年创立公司至今,百瑞源每走一步都很艰辛,但我问心无愧。无论是产品质量的提高,还是品牌对行业的推动,我们每一次迭代创新,都给这个行业带来一些新变化。

  如果说今天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那背后只有两个字——专注。

  16年来,各种辛酸苦辣我都经历过。有痛苦,也有收获。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热爱宁夏枸杞,更热爱脚下的这片宁夏土地。

  采访后记

  ——《有邻》专栏主理人 孙允广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是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从简单的小事做起。要下一些呆功夫,笨功夫。就像曾国藩打仗,喜欢“结硬寨,打呆仗”。不论和谁打仗,去了城池外先扎营地、挖壕沟,步步为营,把自己与敌方隔离开来。

  做人做事,只有把这些基本功夫扎稳了,才能走得更远。

  而中国的商业环境,常常“一窝蜂”,喜欢走捷径。主观上的根子,还是企业家心理能量不够,内心里没有专注下去的定力。

  资本的风口也总是一味求快、求大。实际上,企业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卓越:卓越就是做到让用户安心,做到对这个行业的爱心,做到不愧对自己的初心。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捷径。千难万阻,坚持就是唯一的捷径。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文章

参与讨论,请先登录| 注册

新浪微博快速登录腾讯QQ快速登录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 欢迎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财富成都立场。 
最大支持255个中英文字符 
全部评论() 最新评论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得每日精选资讯
官方微博

更多>>最新资讯
史玉柱:从巨人到大闲人
史玉柱:从巨人到大闲人

换个视觉看史玉柱的成长。

雅迪电动车的资本江湖!
靠3000元借款起家,夫妻店咋…
企投家王兴:6年投资60笔
中年差点破产,20年后年收超1…
从穷苦孩子到「首富」,人因梦想…

广告位空缺中,如有需求请联系站长

更多>>热门资讯
史玉柱:从巨人到大闲人
史玉柱:从巨人到大闲人

换个视觉看史玉柱的成长。

雅迪电动车的资本江湖!
戴学斌独撑“达州帮”?
多面程维
奇正藏药创始人雷菊芳的逆袭
从濒临倒闭的豆奶国营厂崛起的东…
推荐服务Recommend Service
深入财富成都
创业交流
交流站
案例
人物
故事
新蓉商
智库分享
专栏
TA说
分享
成都头条
快报
奢华人生
热点话题
读图
财富论坛
最新动态
关注500强
孵化器
官方发布
天府新区
天府快讯
政策
组团
会员服务
智慧社区
推荐服务
合作伙伴
帮助中心
关于我们
RSS订阅
网站地图
加入我们
寻求合作
寻求报道
常见问题解答
投资项目库快捷导航
[{"url":"http:\/\/www.chengduvip.cn\/","img":"http:\/\/chengduvip.cn\/data\/upload\/photo\/Banner\/2022\/11\/b\/638079e33bb0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