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成都创业人物(作 者:林红瑜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这个时代,机会往往藏在你瞧不上的地方。
一碗鸡汤,能卖出什么名堂来?能干成中式快餐第一名的那种。
老乡鸡,曾经靠养鸡发家,如今一年卖出1600万碗鸡汤,直营店达800多家,年营收30多亿。
这个从乡村走出来的餐饮集团,究竟做对了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直抵合肥,走进了老乡鸡创始人、正和岛岛邻束从轩的办公室。
在鸡舍打了7年地铺
创业31年只休息13天
你可能很难想象,管理15000人的老乡鸡总部,坐落在写字楼的两层办公室里。
在我参观公司时,就听到有内部人员说:“平时董事长走在大街上,你看不出来的,和一般的农民没什么区别。”
80年代,束从轩靠1000只鸡,挣到第一桶金,万把来块。说起这段往事,束从轩做了个数钱的手势,“全是5元、10元的纸币,砖头那么厚,手那个抖啊,整整数了3遍,都没数对。”
他在鸡舍打过地铺,“真正跟鸡在一起睡了7年时间”。如果把束从轩眼睛蒙住,到鸡室走一趟,随手一拎,他就可以分辨出来这个鸡有多重,是渴了还是饿了,是胖了还是瘦了,是不是生病了。
束从轩快60岁了,乡音很重,说到激动处时,我几乎听不太懂,全靠合肥同事给我翻译。但就是这样一位土生土长的企业家,有着超乎常人的学习耐力。
人们总会高估自己一年能做的事情,又低估十年内取得的成绩。当我亲身接触创始人束从轩时,想到的就是这句话。
无论多忙,他每天都要读书学习1到2个小时,而且是在创业31年,只休息13天的高强度状态下。
在采访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听过员工用敬佩的语气,提起老板的学习能力:
“有一次,罗振宇做完年度分享,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老板拿出他做的笔记,讲大会里的干货该怎么用在公司管理上。”
这个年轻的员工看了我一眼,又补了一句,“要知道,那个视频有4个小时,我花了2天才看完。”
束从轩的办公室里,全是和鸡有关的装饰品,陶瓷的、玻璃的、棉布的,就是没有大老板的标配——一整墙的书。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办公桌后紧闭的大柜子,放满了打褶的书,大多和管理有关。
在束从轩看来,这很正常,没必要小题大做。在我追问时,他才多讲了几句。
被人喊做“乡巴佬”
蛰伏4年只为一件事
束从轩学习到什么程度?
从1992年开始,束从轩意外发现了一本杂志,叫《营销与市场》。
当时市面上没有什么商业管理的书,他订阅了10年,也看了10年。“那是半月刊,有的文章我都能背出来是哪一页,关键性字数在哪里,不是看一遍,而是反复看,看过以后把它钉到一起。”
后来,各种管理经典束从轩都看了个遍。他指着一套砖头那么厚的书,整整4大册,告诉我们, 就这个自己看了3遍。
在一次搬家时,妻子把他二十年来做的笔记,全给丢掉了。几大箱破本子,嫌占位置。
束从轩对此毫不在意。所有学到的东西,已经全在公司里了。
“很多人上课就是去就搞个人脉,去结识个朋友,我觉得那个不能作为第一位,学习就是学习。学了以后,我只想着,怎么对应着来改善。”
20年前的一堂培训,甚至改变了这家集团的走向。当时,束从轩收到一封广告信,上面写着快餐管理培训课。
他当机立断,直接掏了几千元学费,带上2个高管去听课。那是束从轩第一次知道还有麦当劳、肯德基这种生意。
90年代的束从轩,已经是当地的“养鸡大王“,但是饲料价格上涨,养鸡的利润越来越薄。
看着卖不出去的土鸡,束从轩只能麻袋一装,到镇上餐馆挨家推销,却被服务员喊做“乡巴佬”,叫他赶紧滚,别影响了自己做生意。
有的餐馆想买,却不依不饶地杀价。看着自己苦心养大却被贱卖的鸡,束从轩说当时就一个感受:心痛。
直到他接触了餐饮培训课,意外发现了快餐连锁这种模式。
“学习型组织之父” 彼得·圣吉曾一针见血地说:在企业的环境中,领导者为了保护自己,谁也不愿意露出无知的样子,从而形成了“熟练的无能”。
束从轩没有因为第一桶金的成功而轻举妄动。那几年,束从轩一边搞养殖,一边研究餐饮业,这一筹备就是4年。
他知道这一决定,事关全局与长久成败。
他试着把鸡宰了分开销售,也做过烤鸡放店里卖,寻思了各种办法,但最后都铩羽而归。束从轩“一根筋”,他说:我干事情不打退堂鼓,再难都不打退堂鼓。
当时有个速食品牌很火,盈利也好,他南下深圳,在厂子里考察整整一个月,摸清门路后,他丢下一句话,“害人的生意,不能做”,一走了之。
琢磨了好些日子,有天他灵机一动“你卖洋鸡,我就卖土鸡,你搞炸鸡,我就卖老母鸡汤。”店还没见着影,束从轩花钱请了4个大学生,来编写餐厅的管理手册。
眼看写了大半年,也没写出什么名堂,束从轩干脆自己来整。
白天处理养鸡的事情,晚上8、9点大门一关,束从轩坐下来一条条写,常常到夜里2、3点才停笔。有时没留神,天都亮了。
半年后,束从轩拿出了6本手写的管理手册,连厨房抹布怎么折,都事无巨细写了进去。
束从轩算是铁了心要开餐馆,不停往里头砸钱。
他专门带着同事到市里去,三天两头往麦当劳门店跑。那是当时最时髦的餐厅,他们一伙人左摸摸右瞅瞅,一来二往被服务员发现了端倪,给撵了出来。
他们跑了十几个地方,才定下一个门店,装修花了7个月。有一天束从轩打电话给下属:我买了些拖把,你去搬回来。
听说老板花了9000块,下属带着一伙人,开着货车过去了,结果到了才发现,“总共就4根拖把和几个桶。”
束从轩的儿子束小龙,现任老乡鸡总经理,还记得,第一家刚开张,除了肯德基麦当劳,没有其他餐厅能达到那个装修水平。
除了装修,最头疼的还是菜品研发。别人试个两三次,束从轩带着厨师,早上杀鸡,下午再宰一只,足足炖了上千只。
投入了这么大量的时间,大量的钱,所有人都觉得老板邪乎了。直到餐厅开业那天,大家才知道这4年的折腾是为了什么。
“准备越充分,走的弯路就越少。”
餐厅一开张,200多平米全挤满了人。无奈之下,束从轩只能安排几个小伙子站在门口,把顾客五个、十个往店里放,怕餐厅坐不下,跟动车安检似的。
收银机滴滴滴地响,根本没停过,第八天的时候突然冒出一阵青烟,生意好到机子都烧了。
花400万买来一个建议:
换掉餐厅名字
不到十年,束从轩稳扎稳打,开了百余家连锁餐厅,盈利稳定。当时餐厅原名叫“肥西老母鸡”,走出安徽几回,都水土不服,屡次受挫。
那时,束从轩做了一个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决定:拿出400万做战略咨询。
哪怕公司上下已经吵开了锅,束从轩依然一次性支付了账单。要知道,那年公司所有业务加起来,盈利不过600万。
有的创始人,挣到钱就去买地买房,因为这是看得到的财富。但只有极少一部分人,愿意花钱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战略上、组织上、人才上。
创业31年,束从轩看过上百场名家讲座,又去上mba,“北大上完了上清华,清华上完再回到北大,来来回回四次。”
他很清楚,公司到了至关重要的节点,靠自己总有局限,是时候请外脑学习了。
没想到,这400万换来一个建议:改掉餐厅的名字。众所皆知,所有的企业家都把品牌看作自己的孩子,看作最为宝贵的资产。
束从轩听完,默默抽了一支烟,最后说了一个字:换!
当下他做了决定,不告诉任何人,一夜之间把“肥西老母鸡”换成“老乡鸡”。
连咨询顾问都颇为惊讶,和不少大企业打过交道,也是第一次见到这股狠劲。
有人说,企业家往往都是带有赌性的。但是,真正的企业家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靠的不是赌,而是通过长期的思考和学习,把握一般人看不到的未来。
改名后,老乡鸡做了战略收缩,把生禽零售等多元业务砍掉,养殖行业由下游工厂负责,专注修炼快餐内功。
仅仅一年时间,老乡鸡不仅把换招牌的2000万成本挣回来了,同年盈利还翻了2倍多。
老乡鸡发展势头越发迅猛,所有人觉得,到了扩张的最佳时期了。
这时束从轩却一反常态。哪怕其他餐饮行业各种跨界,大搞加盟,老乡鸡只做一件事,聚焦。
聚焦一碗鸡汤,聚焦“家庭厨房”,聚焦安徽:不把客人当作尊贵的上帝,而是把客人当作家人来服务。
直到整个集团摸索出了路子,老乡鸡才在2016年区域性进攻。
等所有人反应过来,它已经密集布局了武汉、南京等地,开出800多家直营店。注意,不是全国扩张,而是只在以上几个区域,集中火力。
所谓的战略,就是有策略的放弃。
从产品聚焦、门店聚焦到区域聚焦,老乡鸡看上去保守,实则理性。
束从轩说:“我讲一个最简单的,你同时去抓两只兔子,你能抓到吗?抓一只兔子你都很卖力了,你抓两只兔子,门都没有。
不要去干那些快钱,放高利贷挣钱的,转行搞房地产的,哪个搞哪个垮。
一个事情都没干好,想干两个、三个,还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叫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装,那是胡扯八道。”
走宽度的都是成本,走深度的才是价值。曾经,老乡鸡用12年时间跨过10个亿,2年时间跨过20个亿,如今,1年时间跨过30个亿。
管理15000人
就这1个忠告
正如萧伯纳所言:“世界上只有两种物质:高效率和低效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高效率和低效率的人。”
那么,企业也只有两种,高效的组织,或者低效的组织。
曾经当同行急于开店时,束从轩却投入大几千万,支持总经理束小龙的想法:建立小前台、大中台、稳后台的三层IT架构体系。
在办公室里,束从轩掏出手机,给我们看了内部管理的几个app,800多家门店的后厨实时监控,门店的营业数据也一览无余。
“要管15000多人,最重要的是把管理理顺。”
尽管有几次,在部分功能上,束从轩的操作稍显缓慢。“不能再粗放式管理、经验化管理,你要有现代化的工具,否则你店面开那么多,你不危险吗?”
研究过数百家销声匿迹的500强企业,管理学家、北大国发院教授陈春花得出一个观点:
“大部分失败的企业,出现的问题会有所不同,但其根本原因都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差。”
反观老乡鸡,每隔几年就换上新的发动机。现在集团的技术架构,可以承载上万家门店。
一直在社区选址的老乡鸡,从2016年开始增加早餐业务。后来,集团把早餐上升到战略来做。
在系统支撑下,业务阻力小,有的门店一个早上能多营收9千多元。
老乡鸡也在去年上线了外卖。当时公司有不少保守的看法和质疑声,有的高管怕冲击到门店的生意,有的则认为营销费用太高。
最后,束从轩拍板:必须一试。老乡鸡应声成立了一个外卖部门,说干就干。
“新经济怎么应用?你不要去干那个新经济,而是把它成果拿过来用。”
在小步快跑中,老乡鸡也成了当年外卖平台上增速最快的餐厅。
今年,老乡鸡单外卖营业额,就有十个亿。拿上海来说,外卖额占区域总体营收近50%。武汉南京40%,安徽也将近30%。
做好一顿饭
万变不离其宗
从2011年到2019年,老乡鸡利润翻了33倍,销售收入翻32倍,年均增幅40%,问鼎中式快餐全国第一。
当我们对老乡鸡的学习力、进化力感到讶异时,束从轩却说:
“愚钝一点好,这么长时间我看了那些讲座、看了那么多书,反过来,并不比别人聪明,只不过比别人多付出一点、多努力一点、多做一点而已。
这个世上大家都聪明,如果说你一味去追求智慧、聪明,最后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老乡鸡学习求变的30年,也是务实不变的30年。当别人养殖30天出栏的白羽鸡,束从轩至今坚持饲养180天的土鸡。
当市面上还没有屠宰公司时,束从轩就请了数百名员工,专门去除老母鸡颈部的淋巴结,哪怕食客并不知道。
当别的餐厅还在培训服务员时,老乡鸡连加工厂招聘的工人,都进行标准化管理。一开始,这些员工在厂里打饭都是一哄而上,根本不排队,而现在干净有序到什么程度?
全厂上上下下,没有一个烟头,车间已经达到十万量级的净化,换句话来说,在里面“做手术”都没问题。
这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不胜枚举。
在采访的尾声,束从轩说:“做企业有很多种方法,有很多大师来跟你讲,不管谁跟你讲、不管什么情况,切切记住一条,服务好顾客永远是第一位的。
特别是我们做餐饮的,永远记住,做好一顿好饭,万变不离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