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川发龙蟒
财富成都热点关注:四川发展旗下,四川国资委实控的四川发展龙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川发龙蟒”)近日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南漳龙蟒磷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南漳龙蟒”)拟斥资4.32亿,通过股权收购方式控股天宝动物营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宝公司”)。四川另一大上市公司,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川大智胜”)2月28日发布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四川大学无偿划转公司6.97%股份给四川省财政厅相关事宜获教育部批准。就在前一天,川大智胜发布了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二次风险提示,国资入主第二大股东后,它的命运几何?
四川国资拟4.32亿控股饲料添加剂龙头
标的公司曾冲刺IPO
据川发龙蟒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南漳龙蟒拟以4.32亿元收购天宝公司60%股份实现控股。交易完成后,川发龙蟒将间接持有天宝公司60%股份,天宝公司将纳入公司的合并报表范围。公告称,本次收购有利于提升公司在饲料级磷酸氢钙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进而增强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天宝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为国内磷酸钙盐饲料添加剂行业头部企业。主要从事磷酸钙盐饲料添加剂产品的研究、生产及销售。
据天宝公司2023年7月统计,2022年国内DCP产能454万吨,天宝公司以45万吨产能占比9.91%,位居行业第二,川发龙蟒则以44万吨产能占比9.25%排第三。根据统计的磷酸钙盐饲料添加剂行业中DCP产品2020至2022年产量数据,天宝公司DCP产量占行业比例分别为16.46%、16.21%、16.45%,市场占有率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天宝公司曾一度冲刺深交所主板IPO。深交所官网显示,天宝公司的IPO申请于2023年3月3日获受理,同年3月29日进入问询阶段。不过,公司IPO于2023年11月13日终止。
图源:深交所截图
近年来,天宝公司开始面临业绩下滑的压力。据公司招股书披露,2020年至2022年,天宝公司营收分别为9.47亿元、12.50亿元、15.21亿元;净利润依次为0.26亿元、1.24亿元、1.20亿元。据川发龙蟒披露,2023年(经审计)、2024年(未经审计)天宝公司营收分别为11.76亿元、13.24亿元;净利润依次为0.32亿元、-2.00亿元。
私企“转业”
国资控股后身价已翻倍
公开资料显示,川发龙蟒前身为成都三泰电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营金融电子设备及系统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2009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2015年该公司更名为成都三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泰控股”。2019年9月,三泰控股现金收购龙蟒大地农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开始聚焦精细磷酸盐主营业务。
2020年9月30日,四川省国资委同意四川发展全资子公司四川先进材料集团(原“川发矿业”)通过定增方式控股三泰控股,此次定增募资不超过19.76亿元。
2021年4月三泰控股正式更名川发龙蟒。
图源:川发龙蟒
被国资控股后,2022年川发龙蟒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净利润突破10亿元。公司采用“总部+基地”模式,在川鄂两省四地形成了磷矿410万吨/年产能、磷酸盐及肥料产品210万吨/年产能,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2年,川发龙蟒在德阿产业园投资建设的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20万吨磷酸铁生产线及配套产品项目开工;同年6月与中创新航等成立合资公司。
2024年,公司德阿项目首期2万吨磷酸铁锂装置已建成投产;10月,公司拟收购控股股东四川省先进材料产业投资集团持有的国拓矿业51%股权,以间接获得锂辉石矿详查探矿权。科创四川此前报道:国企上市公司齐出动!四川并购、股权转让热度持续升温……
据公开数据,截至2025年3月4日15:00收盘,川发龙蟒的总市值为254.12亿元。据估算,2020年9月30日三泰控股市值约为97亿元,国资控股前后,川发龙蟒的市值已成倍上涨。
近年来,川发龙蟒业绩虽保持着大幅增长态势,但2023年出现了较大转折。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川发龙蟒营业收入分别为51.80亿元、66.50亿元、100.23亿元、77.08亿元,其中2023年同比下滑23.10%;扣非净利润依次为3.31亿元、6.57亿元、10.37亿元、4.03亿元,其中2023年同比下滑61.13%。不过,川发龙蟒2024年业绩有所回升,2024年1至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52亿元,同比增长11.06%;实现扣非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长42.32%。
川大智胜划转股份获批
公司已临“退市红线”!
2月28日,川大智胜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四川大学无偿划转公司6.97%股份给四川省财政厅的相关事宜获教育部批准。此次股份划转后续还需经过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合规性确认,并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后完成。
据悉,四川大学自2020年12月就已公开征集转让川大智胜的6.97%股份。2024年12月31日,四川大学与四川省财政厅签署协议,拟通过无偿划转方式将其所持所有股份划转给四川省财政厅。
为实施国有资源优化整合,四川省财政厅则拟将获得的川大智胜6.97%股份以股权投资形式投入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四川振兴集团”)。四川振兴集团注册资本300亿元,由四川省财政厅和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持股。
在上述公告发布的前一天,2月27日川大智胜发布了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二次风险提示。第一次风险提示已在2025年1月21日发布。
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后营收上限为2.1亿元。
根据相关上市规则,如若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在年度报告披露后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川大智胜已触发了两条“红线”。
实际上,营收规模一直是川大智胜的短板。川大智胜主营业务属于航空业的细分领域,主要包括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军航航空管制、航空公司在岗飞行员的飞行模拟机培训等。
科创四川制图
川大智胜于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的营收长时间保持在3亿元及以下水平,2020年公司营收达到峰值3.57亿元,2022年开始回落至2亿元以下。因此,在公司正式披露2024年报后,公司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接下来,如若公司2025年经营数据无法显著改善,2026年将会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显然,如今留给川大智胜“自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国资新股东入场,能否为川大智胜带来更多资源,帮助其顺利“保壳”?最后它的命运将如何?科创四川将持续关注。
科创四川研究员 张津津综合整理
本期值班责编 李佩佩
Copyright © 2012-2023 财富成都融媒体—— 政务融媒体专业服务商! All Rights Reserved .
技术支持:全分享蜀ICP备13003206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0274号
蜀ICP备130032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