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成都热点关注:
朱荣臻
新质科创家最新消息:西安艾可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可萨科技”)将总部由西安迁址成都成华!并正式更名为艾可萨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可萨科技”),伴随总部落地的还有最新一轮由成都科创投领投的近亿元融资。艾可萨科技由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博士朱荣臻创办,仅成立七年就成为国内航天存储领域的头部厂商之一,其星载存储系统AS3产品预计于2025年底完成100套在轨,在太空提供超过1000Tb的存储容量服务。
本期新质科创家独家专访艾可萨科技董事长、CEO、创始人朱荣臻。
曾创下存储芯片年销售额4亿元记录
自主创业后7年干成一个头部厂商
朱荣臻是安徽安庆人,于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完成了博士深造。他的职业生涯始于美国SST公司,从事SSD固件开发工作。随后,朱荣臻在美国Intel全资子公司Windriver以及LSI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和主任工程师。
2013年至2018年,朱荣臻在兆易创新担任NSG产品线研发负责人,负责公司eMMC商用存储芯片研发、量产等工作,该存储芯片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等消费领域,年出货量近千万颗,销售额近4亿人民币。在兆易创新期间,他还领导并规划了近100件发明专利的申请,其中署名专利近20篇。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航天领域对于存储这一核心部件的容量和性能要求迅速变化。然而,传统航天内部的技术架构却无法满足这种快速变化的发展需求。基于对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入理解,朱荣臻尝试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六代新型存储系统架构。他认识到,这个架构的实施需要融合产业内许多现成的技术。机缘巧合下,朱荣臻于2017年对接上了国内早期的创新资本,正式将存储系统架构设想推向产品化,并将其作为创业项目来实施。
新质科创家获悉,2016-2017年,国内商业航天以“验证能力”为核心目标,卫星企业聚焦“造星、发射、运转”,鲜少深入商业化应用。全国具备卫星研发能力的团队不足20家,行业生态高度依赖科研院所背景的创业者。朱荣臻回忆:“大家带着热血入场,但如何将数据转化为商业价值,仍是未知数。”
据朱荣臻回忆,艾可萨科技早期团队曾被商业航天企业主动找上门,但团队成员多为“航天门外汉”。为快速切入商业航天高壁垒领域,他采取了两项关键举措。一方面,与航天院所合作,借助其在航天IC设计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弥补自身不足;另一方面,抓住当时中国商业航天处于初期的机遇期,利用行业对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团队较高的容错性,与客户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相互协作中共同成长。
2018年,朱荣臻创立艾可萨科技。基于对卫星存储系统本质的深刻洞察,朱荣臻确定了公司的发展战略与产品定位。他认为,卫星本质是“太空中的计算机”,其存储系统需基于标准化计算机架构,叠加航天级可靠性设计。“我们需要解决如何将地面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架构与航天可靠性要求相结合的问题。基于这一判断,我们选择聚焦宇航级SSD控制器芯片及存储系统,通过软硬件协同创新(如抗辐射加固、星间数据共享架构),解决航天存储体积大、成本高、性能弱的痛点。”朱荣臻表示。
创业初期,艾可萨科技面临着缺乏核心IP,团队不稳定、客户资源有限等问题,朱荣臻凭借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难,带领团队逐步走向稳定与发展。此后的几年,朱荣臻带领团队始终致力于新一代航天数据存储系统架构设计、研制及运营工作,目前,艾可萨科技成为我国航天存储领域的领导厂商之一。
聚焦宇航级SSD控制器芯片
星载存储系统2025年底有望在轨100套
朱荣臻向新质科创家深入剖析了太空存储领域攻坚的三大核心技术难题:工业级NAND空间环境应用的可靠性问题;星内、星间数据共享的问题;空间数据结构化管理的问题。据朱荣臻介绍,在技术攻关过程中,工业级NAND空间抗辐射加固是最为艰难的部分。由于缺乏参照和基础,团队需要从零开始,自行设想技术路径,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同时,对工业介质特性的研究涉及空间环境模拟等复杂环节,资源获取困难且实验时间有限,这要求团队在前期机理研究和数据处理上必须做到极为充分,还需融合AI等新技术,快速学习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通过不懈努力,艾可萨科技在核心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艾可萨科技的核心产品包括宇航级SSD控制器芯片、ASSD存储模组及AS3星载存储系统。宇航级SSD通过软硬件加固策略,将地面工业级存储介质应用于空间环境,显著减少了体积、重量和成本;AS3星载存储系统则采用了创新的阵列化架构和融合性设计,在文件系统及SSD管理部件等方面实现了优化,大幅提升了可靠性、效率和性能。
2020年1月,搭载着艾可萨科技首套星载存储系统(Aerospace Solid Storage System,简称AS3)的“吉林一号”宽幅01A星发射成功,标志着艾可萨科技成为国内第⼀家完成在轨验证的商业存储公司。
2021年,艾可萨科技发布了我国首款宇航用高可靠抗辐照SSD控制器芯片——Bifort芯片。该芯片采用宇航级SSD存储控制器芯片框架结构,具有多接口、抗辐照、高可靠等优势,支持陶封B级、军用塑封N1级与通用工业级3种规格,适用于宇航任务中高可靠、大容量数据的存储应用。朱荣臻表示,基于此芯片构建的宇航级SSD阵列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在SSD国产化替代方面也取得显著进展,虽部分核心芯片仍需地面验证,但已具备完全替代的能力。传统方案依赖进口介质,我们则从控制器芯片到系统架构全面国产化,成本降低50%以上。”
据悉,艾可萨科技研发的首款宇航级存储模组(Aerospace SSD,简称ASSD)产品已于2023年11月伴随我国低轨互联网通讯卫星验证星发射⼊轨,完成了相关验证工作。目前,艾可萨科技的ASSD已交付了近100套批产星产品,于2025年底完成批量应用。
朱荣臻还透露,预计2025年底,艾可萨科技研制的AS3产品将完成100套在轨,预计超过1000Tb的存储容量服务于太空数据应用。
获得近亿元融资
迁址成都后将启动“七年IPO”计划
新质科创家获悉,艾可萨科技自前年开始进行了产品销售,目前,艾可萨科技已经从技术研发和产品化阶段逐步迈入市场小批量或批产阶段,产品成功应用于中欧、东南亚等地区的卫星项目,并通过客户集成方式拓展欧洲市场。
在国内市场,艾可萨科技已成为商业航天卫星总体在存储单品上的首选供应商,产品覆盖国内三大院所——航天科技集团、中科院和中电科,并在商业航天领域实现百分百覆盖。此外,艾可萨科技还积极参与到国家重要项目中。
朱荣臻分享道:“科创公司的创始人应成为公司的第一销售,通过与客户的直接沟通,传递公司核心价值,增强客户信任,这对于初创公司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扩大具有重要意义。”据他介绍,在市场拓展的过程中,他是公司的“排头兵”,是第一个冲在“前线”的人,在多次与重要科技的技术交流中,艾可萨科技在原本冷门的航天存储细分赛道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逐渐拓宽业务范围,实现公司创收。
3月1日,艾可萨科技公众号宣布完成由成都科创投领投的新一轮近亿元融资。公司同步完成工商注册变更,正式更名为艾可萨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并将总部迁址成都市成华区。
被问及为何将公司迁址成都,朱荣臻表示,因为妻子是四川人的关系,所以他经常回到成都,成都对他来说就如同第二故乡。“我肯定是想回家的。”他说道。
此外,西安与成都的“双城联动”也是吸引朱荣臻的一大亮点。“未来高铁网络的完善将进一步打通两地资源,为人才流动与技术协作提供便利。”朱荣臻表示。在他眼中,成都的营商环境更具灵活性,政策支持力度显著,成都不仅为其落地提供了资本对接、资源导入等实质性帮助,还积极推动低空经济、无人机等新兴产业的生态建设,这与艾可萨科技拓展存储技术应用场景的战略不谋而合。“存储不仅是航天的刚需,在无人机、智能设备等领域同样潜力巨大。成都的产业配套让我们看到跨界融合的可能性。”他补充道。
新质科创家了解到,目前,艾可萨科技成都研发中心的办公室正在装修,预计六月份入住,将逐步推进产能配套建设。“搬过来后,成都将承担公司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的核心职能,重点推进宇航级SSD模组量产、前沿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以及低空经济场景的技术适配;西安则继续深耕航天产品工程化,保障国家重大项目的交付。”朱荣臻特别强调,成都的科教资源——如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将成为公司技术攻关的重要支撑,艾可萨科技计划与本地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存储技术底层研究。
“未来三年,艾可萨科技将通过‘技术-生态-组织’三螺旋模型,实现从细分领跑者迈向标准制定者的目标。”朱荣臻表示,从萌生创业想法到公司成立、首颗卫星上天,这一过程历时七年。对于IPO和融资计划,艾可萨科技目前尚处准备阶段,计划在2027至2029年进入申报前的三年准备期,为未来的资本运作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将以7年为一个周期,促进公司在航天存储这条道路上实现全方位迈进。”
(来源:新质科创家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3 财富成都融媒体—— 政务融媒体专业服务商! All Rights Reserved .
技术支持:全分享蜀ICP备13003206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0274号
蜀ICP备13003206号-1